新能源汽车开年销售骤降94.5%:补贴死结难解

新能源汽车开年销售骤降94.5%:补贴死结难解
2017年02月19日 19:19 财经杂坛

文/财经杂坛(微信公众号caijingzt) 

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突然不再光彩照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2017年1月,新能源汽车共生产6889辆,环比下降92.2%,同比下降69.1%,销售5682辆,同样环比下降94.5%,同比下降74.4%。无论是从生产环节还是从销售环节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均出现严重的下跌。

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时断崖式下跌的核心原因是补贴的减少。而引发补贴迅速减少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骗补行为。

谁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高达334.35亿元。大手笔的补贴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两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骗补”等一系列问题。直到2016年9月,财政部对外发出骗补调查结果,新能源汽车的骗补丑闻才逐渐浮出水面。

为了防止骗补事件的再度发生,国家相关部门不仅对相关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更着手制定减补政策,2017年1月1日起《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的通知》正式实施。

《通知》规定,2017年国补按照计划退坡20%,地补不高于国补的50%。这也意味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波动相对较小,将退坡0.5万至2.55万元不等;电动车型退坡较为明显,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总补贴降低幅度达40%。之前可以补贴11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今年购买就要额外多支付4.4万元。对于补贴后价格大多在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这势必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按照相关部门的计划,到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再降20%,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彻底告别补贴。换句话说,三年后,新能源汽车将彻底丢掉补贴的拐杖。

好吧,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要彻底丢掉拐杖,前提是新能源汽车须具备一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又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充电桩等充电设备和场所相对健全,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有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

公允地说,目前上述条件离成熟市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用三年时间跨越这段距离显然有点勉为其难。比如充电桩建设。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即便如此,这也只是解决了局部区域的充电问题。最核心的还是汽车的续航里程,特斯拉动辄就大几十万元的售价不是没有道理。国内的电动汽车基本在20万上下,而同样价格的中档汽车比比皆是。一旦取消补贴,消费者又有什么动力去购买新能源汽车呢?耍酷,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

可以佐证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实施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影响巨大。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有销量的新能源企业只有7家。销量过千的只有两家:分别是北汽(1536辆)和江铃(1125辆)。这两家企业共销售新能源车2661辆,占1月总销量的77%。此外,比亚迪、众泰、长安、奇瑞等在内的主流车企销量都出现了高达80%~90%的同比下降;江淮、吉利等车企在1月出现了“0”销售的尴尬数据。

这就让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取消,可能使对新能源汽车做的努力大多打了水漂;继续,又可能陷入为了补贴而生产。这是个死结,也是国内众多新兴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用一句俗话作为结尾:要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这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

(想知道更多财经新闻独家分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aijingzt,此文系新浪财经头条【财经杂坛】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