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亿美元!中信、凯雷拿下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经营权

20.8亿美元!中信、凯雷拿下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经营权
2017年01月09日 1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近一年的麦当劳中国门店竞标战终于落下帷幕。

1月9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下称中信资本)、凯雷投资集团(下称凯雷)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后者将成为麦当劳未来20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

新闻稿显示,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约161.4亿港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收购对价将部分以现金方式及部分向麦当劳发行新公司之新股的方式结算。

作价20.8亿美元,中信、凯雷入主麦当劳

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1750多家直营餐厅将转为特许经营。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公告截图

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将分别来自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

麦当劳现有的管理团队会保持不变。中信资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将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并购团队联席主管杨向东将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

麦当劳引入中国投资者,意在何处?

公开资料显示,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现在运营约2200家店铺,拥有约10万名员工。但是2014年夏季供货商使用过期鸡肉的问题遭曝光,导致销售额大幅减少。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麦当劳最近正在被当地资本的餐饮连锁和外资咖啡连锁等夺走客户。

麦当劳目前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肯德基,后者在中国有超过5000家餐厅。在福喜事件后,麦当劳在华业务受到打击,业绩增长乏力。

新闻配图(来源:网络)

丨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

麦当劳迫切希望引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投资者,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根据麦当劳此前公布的计划,未来5年,麦当劳中国计划每年新开设约250家餐厅。

将特许经营权转让后,麦当劳将大大削减成本,获得一次性的特许经营权支付额,以及持续性的权利金。此前媒体报道,权利金通常为年营业额的3%-5%。

丨引入中国投资者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除了宏观经济不佳外,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得不到改善,各种成本的上升,大大超过了业务增长的速度。

此前,百胜中国分拆独立上市前,也引入了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两家中国股东。另一家连锁快餐巨头汉堡王日前也表示,他们也在寻找适合的中国投资者,“在中国扩大投资,如果能有中国的资本参与,是不错的选择”。

麦当劳: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1500多家新餐厅

截至2016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直营和特许经营餐厅超过2400家,在香港超过240家。

针对此次战略合作是否意味着麦当劳退出中国的疑虑,麦当劳方面强调,“完全不是。中国市场是全球的增长引擎,麦当劳中国业务持续稳健增长。今天所宣布的决定建立于我们对再特许经营的承诺,并将加速本地所有权发展,实现更迅速的决策、更快速的学习和更强有力的餐厅增长。在现在的合作框架下,麦当劳全球将会持有新合资公司20%的股份,充分表明麦当劳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并希望深入参与到未来发展中。”

新闻稿称,各方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发展麦当劳的业务,包括开设新餐厅(特别在三、四线城市)、提升现有餐厅的销售额,以及在菜单创新、便捷服务、数字化零售、外卖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预计未来5年,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1500多家新餐厅。

新闻配图(来源:网络)

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表示:“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我们的合作伙伴业绩出色,对中国市场有着全面了解。各方携手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使麦当劳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快餐业的领军企业。”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产阶层的持续扩大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内消费领域增长迅速。中国的就业人口大于美国和欧洲的总和,但中产阶层的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居民在休闲和餐饮方面的消费将持续增加,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尤为巨大。因此,预计西式快餐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麦当劳称,新公司的成立,将使得麦当劳在中国有更大的话语权,并可以更快决策,更接近本地市场。中信所拥有的政府资源以及旗下所拥有的地产网络将帮助麦当劳未来开设更多新门店。

中西快餐竞争加剧

洋快餐加快本土化,快餐业竞争加剧。

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部副总裁许颖婷在当天召开的电话会议上称,新公司现有的管理层不会发生改变。2017年规划也不会发生改变。新公司成立后,现有的特许经营模式不会发生改变,但也不会再增加任何特许经营。

新闻配图(来源:网络 )

许颖婷称:“快餐市场目前增速是放缓的,但我们仍然看好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新股东会增加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比如,中信可以在地产资源方面给予麦当劳支持。”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随着中信与凯雷的确认入主,麦当劳中国的联姻尘埃落定。中信与凯雷的入主将对中国快餐行业的格局及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洋快餐也将会大规模引入中式产品,加剧中西快餐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洋快餐的品牌及门店下沉,将引发本地快餐业的升级及洗牌,洋快餐的渠道下沉将快速提升中国快餐行业整体运营水平。而西式快餐品牌本地化,让中西式快餐在同一起跑线,西式产品组合本地化,加剧中式快餐行业的创新水平。

朱丹蓬认为,西式快餐整体的本地化将全面压迫国内餐饮行业极速成长。

中信布局消费领域,收购麦当劳是其中一步

对于中信来说,此次交易是其布局消费领域所跨出的一步,是金融与实业较均衡发展战略的又一举措。

中信股份(00267.HK)、中信资本控股同属于中信集团。

→ 中信集团原名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荣毅仁于1979年创办;

→ 2002年体制改革,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

→ 2011年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集团”),并发起设立了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股份”)。

→ 2014年8月,中信集团将中信股份100%股权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实现了境外整体上市。

中信股份(00267.HK)是香港恒生指数最大成分股之一。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信股份的总资产达港币68033亿元,营业收入为港币4168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港币418亿元。

中信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和其他领域。

就在不久前,中信集团旗下淳信资本刚以9.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统一集团手中健力宝贸易的100%股权。

中信股份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信拥有独特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有信心进一步挖掘麦当劳的全方位价值。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是中信布局消费领域的一个良好机遇。麦当劳庞大的网络和消费群体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将有助于中信业务的未来发展。”

首农:背后的“隐形买家”

首农集团是麦当劳在中国的老朋友,旗下国有乳企北京三元此前拥有麦当劳北京公司50%的股权和广州三元麦当劳25%的股权。

中信资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在公告中表示:“我们将和现有管理团队以及包括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等众多合作方紧密合作。”

据了解,张懿宸在公告中特别提到北京首农集团,并不只是因为首农原本就是麦当劳在中国最早的股东,而是双方还在筹谋更为重大的合作。

据传,中信集团将注资首农股份,双方将在包括麦当劳在内的农业、食品、餐饮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作为首农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果,首农股份”而非”首农集团“的公开亮相值得关注。

2016年,首农集团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华都集团进行了整体改制,组建了“北京首农股份公司”(简称“首农股份”),首农股份的组建主要源于2012年实施的对长期亏损的禽类业务板块企业的重组改制。

据了解,首农集团创立“首农股份”资本平台,是要完成首农集团除乳业和经营性持有物业、保障房开发业务以外全部业务的大整合;打造中国最强的全产业链安全食品供应商龙头企业;3-4年内实现涉农主业整体上市,实现主业营业收入1000亿元规模。

另外,首农曾作为独立方参与了麦当劳在华经营权的竞购,但为何最后选择和中信联手竞购?

据悉,这是因为双方在竞购过程中的不断相互了解,中信集团对首农股份的业务体系和构想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促成首农和中信的联合,并且中信集团还将注资首农股份,成为首农股份的战略合作伙伴。

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营)、澎湃新闻网、凤凰财经等

21君

小伙伴们,你认为中信、凯雷此次入主麦当劳,会给麦当劳带来怎样的变化?又会对中国目前的快餐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比如,小编就在想,麦当劳以后会不会在中国卖水饺、包子呢?

本期编辑 刘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