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债市未来数年有望吸引超万亿美元流入

内地债市未来数年有望吸引超万亿美元流入
2017年07月12日 09:21 21世纪经济报道

连接内地债券市场与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通“北向通”于日前顺利开通试运行,市场参与者憧憬未来数年将有巨量资金涌入。不过,一些技术性问题仍有待克服。

高盛债券分析师Kenneth Ho在近期一份的报告中预计,基于内地巨大的债市规模、增长速度以及内地的经济发展,可能将有超过1万亿美元外资在未来数年逐渐流入内地债市。实现这一点的重要前提是,内地债市消除一系列的障碍,争取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之中。

汇丰银行则预计,债券通的开通,加上未来债市被纳入全球指数,或能将外资持有内地政府债券的比例在两年内从目前的不及4%提升到10%左右。

内地债券市场以约60万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球第三大债市,据万得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它增长了九倍,并且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以债市规模与GDP的比重来看,目前内地仅为77%,远低于美国与日本20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区150%左右的水平。此外,高盛统计,目前政府及相关的发行人,例如银行、国有企业等发行了内地约95%的债券,活跃的私人部门的债券发行潜力尚未体现。

但由于此前内地对国际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有诸多限制,国际投资者在内地债市中大约只持有总量的不到2%,是所有人民币资产类别中外国投资者参与最少的一个类别。另一方面,国际主要债券指数也因市场开放程度等多种原因,并未将内地债市纳入其中,这使得大量追踪指数的资金忽略了内地市场。

Kenneth Ho在报告中指出,假如内地债券市场其后被纳入世界主要债券指数,仅追踪三大债券指数的资金就能为内地带来大约2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或可大大缓解、甚至逆转内地资金流出的趋势。

据高盛测算,如被接纳,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JP Morgan GBI-EM Global Diversified.Index)最多可能给内地债市10%的权重系数、花旗全球国债指数(Citi WGBI)可能给予的权重在5%至6%之间,而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可能给予的权重为5.9%。2500亿美元的这一预测是结合全球跟踪这三大债券指数的资产规模做出的。

另外,全球央行也将是内地债市的重要买家。尽管人民币已经被纳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占有10.92%的权重,但除去中国人民银行之外的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仅占储备总量的1.1%,两者并不匹配。 早前欧洲央行表示,今年上半年已将等值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美元转换为人民币,这是欧洲央行首度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市场分析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央行增加人民币资产储备。

众所周知,要获全球主要债券指数纳入还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例如对冲工具的可得性、交割和资金托管安排、乃至国际性交易平台配备等等。

债券通在交易平台的国际化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富国资产管理(香港)首席运营官许汉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初曾担心参与内地债券交易没有国际化的交易平台可用,现在看到“债券通”交易平台方面的基础设施比之前预想的完善很多, 这对国际机构投资者来说有很大帮助。

目前债券通的交易执行是通过交易平台Tradeweb的用户界面连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交易系统完成。Tradeweb是国际机构投资者常用的固定收益、衍生工具和ETF电子交易平台。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债券通试运营首日通过这个渠道共有19家报价机构、70家境外机构达成142笔、70.48亿元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境外电子交易平台接入CFETS系统。彭博债券通推出的RMB债券平台等也将在准备就绪后加入“北向通”交易。通过这些平台,境外投资者在债券通下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交易平台,直接参与交易,由之前的代理交易改变为直接交易,方便海外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市。

尽管通过电子化平台交易的方式与传统国际债券市场上买卖双方直接电话沟通的询价交易(OTC)方式有所不同,可能需要一定适应过程,不过许汉华认为,电子化交易顺应了行业大的趋势,也可以排除一些以往因为交易双方文化不同或其他原因带来的沟通方面带来的误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尤丹婷 香港报道

(编辑:赵海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