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王石:下场不好的可能是万科!

谏王石:下场不好的可能是万科!
2016年12月14日 14:55 邦地产

每经地产评论员   杨羚强

“凡是要超万科的,最后真正的下场都不太好,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他们的心态就是把这个结果当成目标了。”这是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12月10日-11日“2016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论坛暨EDP年会”上放的狠话。

其实类似的内容,他曾经说过多次,2004年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他就对孙宏斌这样说过。

虽然彼时的顺驰,最后下场确实不太好看,但这一次,王石的判断可能要“打偏”了。因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大资管时代,曾经阻碍房地产商快速增长规模的融资障碍已经不存在。

保险、债券、上市、股权私募、房地产基金……房地产行业“输血管”,已经粗过油田的输油管。随之,行业的格局正在被改写。

万科可能式微:始于战略

孙宏斌预计过,未来前十房企的规模至少在两三千亿。5-10年后,前100名房企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70%-80%,前10名会占35%-40%。

但在这一轮比拼中,万科可能会落后于主要的对手。

就看一看前11月销售金额,万科3409.5亿元,增长49.38%;恒大则增长了102.4%;碧桂园截止12月11日的合同销售额已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43%;融创中国也在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3%。

行业老大万科,已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尽管,股权之争可以成为万科业绩增幅逊于主要对手的一个理由。但主要由职业经理人构成的万科团队,显然不会因为换了老板,就罢工不干活。

所以,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万科没有了坚决执行战略的勇气。

很久之前,王石就曾经说过不搞金融,房地产企业就是给金融打工。2004年,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永久落户黄浦的签约仪式上,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发言中说,“企业无论是做专业化还是做多元化,最终都是一个金融问题。”也是在当年,万科参股徽商银行,成为最大单一股东。

但今年这一轮房地产市场波澜状况的行情,就有险资、信托等金融资本的助推,连万科自己也成为了金融资本的猎物。今年8月,有地产界人士公开撰文认为,王石输在了企业战略,错过泛金融化浪潮。

相比之下,万科的主要对手们,对金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似乎更强,并由此快速实现规模扩张。

恒大自不必说,碧桂园在引入了平安的战略投资后,规模和实力迅速扩大。孙宏斌对金科股份的股权投资,更被银行界人士誉为真正的资本猎手,比险资高明多了。

保守心态:想赢怕输

比战略失误更可怕的是,万科日趋严重的保守心态。

孙宏斌说,房地产市场的规模顶峰也就10万亿,再向上增长空间不大。而事实上,郁亮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作出过这样的判断,并为此提出了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定位,希望通过这个定位,突破房地产行业的增长天花板。郁亮在2010年至2013年的3年间,还有过其他的判断,比如开发商业地产的机会,再比如转型产业地产。

时至如今,郁亮所判断的这些机会,全部存在。而且在产业地产领域,诞生了像华夏幸福这样的巨头。和万科同步提出商业地产转型,比如中粮的大悦城、新城的吾悦城市广场、龙湖的时代天街都已经做得风生水起。

可时至今日,万科对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等的转型,还仅仅局限于拥有几个典型个案,比如今年开业的万科七宝城市商业广场。

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万科的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没有像竞争对手那样快速推进的原因是商业地产的盈利周期较长,判断是否能够盈利需要较长时间。如果现有的商业地产项目还没有实现不错的盈利,万科就不会大规模的复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判断很可能是对的。除了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等,万科还试水了机器人、长租公寓、智能家电等诸多创新业务,但和产业地产、商业地产一样,截至如今这些业务更多是个案,没有大规模的推进。

而万科发展这些创新业务,也主要是通过区域公司推进,并不像其他房企那样成立专门的商业地产事业部甚至干脆建立专业的分公司,让自己的子品牌在全国快速扩张。

创新项目多,却找不到其中有亮点的项目,形成战略坚决地执行。这使得万科迟迟没有能够等到住宅之外的风口。

其中的关键,并不是万科没有意识到未来整个地产的发展方向。而是像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的柯达一样,现有的业务已经大到无法掉头,不能掉头的地步。但愿,万科不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柯达……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一幕,将不仅仅是万科的悲剧,也是全行业的悲剧。

请万科管理层重拾激情和勇气,勇敢再前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邦地产立场。

望此文对您有帮助,可以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