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产品收益率今年有机会走高!因为房地产又到了关键路口!

投资产品收益率今年有机会走高!因为房地产又到了关键路口!
2017年02月05日 18:30 邦地产

每经地产评论员   杨羚强

2014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连续跌破5%、4%,2016年已跌至3%至4%区间。

一方面收益率在下降,另一方面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数量却在增加。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收益达标率为98.47%,较2015年的98.8%下降0.33个百分点。今天出版的《经济观察报》预计,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维持在低位。

然而,楼市的调控,却可能在今年,让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或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由低走高。最近地产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在强化各类金融产品收益率走高的概率。

市场的资金面:开始由松转紧

俗话说,“站着借钱,跪着要债。”但是,过往两年,曾经朝南坐的“债主”们,却是跪着借钱,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欠债的一方提前还贷。

这些“债主”就是银行、信托、基金子公司、私募……统称为“地产金融”的机构们。从2014年到2015年底,两年内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从“6”字头,降至“4”字头。也是从那时开始,曾经高高在上的债主们发现,放债变得非常难。

企业同意借钱的成本只有6%,甚至是5%,但债主们拿到钱的成本就是5%-6%,放债因此成为特别难的事情。有位多年和地产商合作的地产金融机构负责人说,那两年银行、信托都被迫转型,改变了经营的模式。

原来银行担心房地产开发风险,对房地产开发抵押贷款,设计了各种红线,动辄不许放贷。但那两年,为了能高息放贷,被迫参与高风险的土地拍卖活动,在开发商拿地阶段,就把钱借出去。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不仅仅超出各类金融机构的风控范围,也违反了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相关禁令。

因此,从去年9月份以后开始,“一行三会”就出台了各项政策,严禁理财产品、开发贷、信托、保险、资管计划等资金流入土地市场。各地国土资源部门也是严查开发商拿地时的自有资金,当举牌金额超过自有资金时,就不再允许房企拿地。

而真正具有转折意义的是,2017年1月央行正式上调MLF半年和一年期利率,因为这标志着加息从隐性转向显性;2月3日,央行再次对逆回购和SLF利率上调,标志着短端和长端利率已经全面上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6年8月中旬的2.64%低点上升到目前的3.42%。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董事总经理任泽平认为,加息信号进一步明确,至此央行已经事实上加息。他指出,从加息持续的时间来看,过去的流动性松紧周期表明,一般至少持续一年到一年半,如果从2016年8月算起,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中。

这家开发商的做法:将给投资者稳健的收益

有人说,流动性收紧,开发商最好的办法是降价卖房,拿到足够的现金。这个建议,其实是过去十年对待调控的惯性思维。但这个思维,现在却害人不浅。早在两年前,上海、北京的土地成交价格,就已经达到了售价的50%以上,去年更是全面超过了新房的销售价格……

在这一背景下,降价销售,可能令房企“失血”,流失重要资源,即使最后勉强活过来,但也元气大伤。正确的模式,应该是和这个行业最重要的“财神爷”——地产金融机构一起,抱团取暖,共同抵御调控和资金市场的双成重寒流。

这方面,旭辉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

2017年1月26日,旭辉控股有限公司(00884.HK,以下称“旭辉”)发布公告,以100万元的价格,将子公司上海旭备实业公司全部出售给宁波昌瑞投资有限公司。旭备须于买卖协议日期起计10个工作天内向旭辉偿还股东贷款。昌瑞已同意为旭备支付股东贷款的承诺提供担保。

届时,旭辉将从瑞昌处收回现金3.74亿元。宁波昌瑞投资有限公司由林伟及林峰二人共同注资1000万,于2017年1月11日成立。加上注资金额,林氏兄弟为此交易花费3.85亿元。

而上述上海旭备实业公司正是12月份那个天价退地事件中的“主角”。2016年9月,上海旭备参加了青浦西虹桥徐民东路一地块的出让活动。该地块由宝龙某马甲公司获得。但3个月后,上海市土地交易事务中心却公告:旭辉因违反出让文件的规定——未于出让须知规定的时间内投标,已提交的3.74亿保证金不予退回。

旭辉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收回保证金需要与相关政府机关进一步沟通,但是需要时间且具不确定性,本次交易让集团能够消除收回保证金的不确定因素。若3.74亿保证金真要打水漂了,而旭辉将上海旭备出售给“瑞昌”,公司的账面利润将不受影响。

正是因为旭辉控股股东以一己之力,全力承担“保证金违约”事件的所有风险和责任,金融机构对旭辉因此青睐有加。尽管,恒生指数在鸡年开市后一路阴跌,但旭辉股价却一路狂飚,从1月25日的港币2.14元,涨至2月3日的港币2.23元。

和A股市场散户为主不同,港股的投资者更多是机构投资人。旭辉控股股东以一己之力,避免机构投资人的损失,这一做法,让它在资本市场拥有了规模庞大的机构铁杆粉。

去年9月27日,旭辉发布公告称境内子公司第二期人民币私募债完成簿记发行,本次发行总额为40亿元。其中,3+2年期发行金额为35亿元,利率为4.30%,是截至目前民营房企发行私募债最低的一单。5年期发行金额为5亿元,利率为5.50%。机构投资者的力捧,最终获1.8倍的超额认购倍数。据消息人士透露,各大银行对旭辉本次债券认购踊跃,银行认购量可能会占到最后中标的50%以上。

2016年12月19日,旭辉还发行了将于2022年到期的2.85亿美元的5.5%优先票据,上述票据也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超额认购。

尽管这一发行利率,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认购倍数,相比碧桂园等龙头房企来说,仍然略为偏高。但在销售额10—30名的企业中,这一利率已经属相对比较低的。

此后的12月30日,旭辉又与一组财务机构订立贷款协议,根据贷款协议所授出的定期贷款初始总额约为5.3亿美元(附带额外6亿美元的增额权)。

有这些机构“铁粉”的力挺,旭辉不仅可以安然度过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也应该有能力顺利度过宏观市场资金收紧的那些日子。

而旭辉处理违约金的做法,有可能成为诸多民营企业吸引金融机构“抱团过冬”的共同思路: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相对收益率高、风险低的投资环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邦地产立场。

望此文对您有帮助,可以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