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捷:城市竞争,靠人才、更靠格局(上)

欧阳捷:城市竞争,靠人才、更靠格局(上)
2017年11月06日 18:25 邦地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欧阳先声

文 | 欧阳捷

大家好,欧阳有话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们务务虚,在限制性发展新周期,聊聊未来城市发展的着力点,找准了这个着力点,就知道房地产的发展走向。

“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的灿烂发展前景。

全球看中国,中国看“十九大”。

随着“一带一路”越来越受欢迎,“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英国不仅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而且投资1000万英镑,启动了官方“卓越汉语教学”项目,政府还提出到2020年汉语学习人数要达到40万人。

学习中文不再是兴趣,而是技能,乃至竞争力。

各国关于十九大的评论中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的战略规划与全局思维占据了高维空间,远远超越了转向自闭的美国、日渐沉沦的日本、分崩离析的欧洲。正如俄新社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牵引船”。

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格局已定、大势可见,剩下的将只是城市与城市的竞争。

城市之间究竟靠什么竞争?

“城市竞争的本质在于人才竞争”。唯有人才,才能帮助城市升级换挡。

当北京上海收缩户口指标、控制人口规模之时,武汉、成都、郑州、西安、长沙等城市纷纷展开抢人大战,河南一些地级市也开展了人才战略。

为什么在经济趋稳、房价高涨之际,这些二线城市不约而同、不遗余力地抢夺人才呢?

很显然,驱动经济增长的要么是生产方式,要么是生产力,而生产力更多取决于人才或人力资本的聚集。在经济面临转型之际,生产力必须率先升级。

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城市升维发展,城市升维发展需要能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本。

波士顿是信息时代的创新城市典范。波士顿年轻人和受过高等教育人群比例位于全美前列,被誉为“美国雅典”,在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这些大学为创新城市波士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

今年,在成都市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的专题咨询会议上,顾问们探讨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城市产业支撑力话题,其中关键点就在“集群发展”和“人才招引”。

产业要集群,人才当然更要集群。

人才集群绝不是人群集聚,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和专家话语与我们对话的时候,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人只会如坐针毡、茫然不知。

机器人索菲娅成为了沙特合法公民,而且,她还能应对主持人提出的哲学问题:“机器人是否能像人类一样拥有自我意识?他们应该有意识吗?”

这时,她认真地指出:“你是读了太多马斯克的话,你还看了太多的好莱坞电影。别担心,你就把我当作一个智能的输入输出系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城市要想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人才的高端化和集群化就是必不可少的。

表面上看,二线城市还在扩张,希望用户口、购房、补贴、资助吸引更高端人才,显然,背后的驱动力是这些城市希望借助高端人才和人才集群打造一个更具全国竞争力甚至全球吸引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人才引进也使得公司创办的数量更多,同时也吸引了创投基金的聚集。

当然,在城市资源有限、发展空间不足时,优先引进高端人才并带动人才集群是这些城市的先知先觉,恰如它们用高端产业带动产业链集群一样。

上海12所高校首次组团赴美国哈佛、宾大、哥大,吸引大量高端科研人才回国。当二线城市还在争夺国内优秀人才的时候,上海已经瞄准了最好的国际人才。

为什么上海会如此渴求国际高端人才?

上海的空间资源更加局促,限制人口规模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导向,唯有引进高端人才,才能帮助上海跳脱出国内人才竞争大战,争取在世界性人才的高维空间抢得先机,才有可能成为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

世界性人才是稀缺的,需要积沙成塔,一头靠引进,一头靠输出。

在“十九大”记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

虽然我们不知道中国式教育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没有看到具体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路径,但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宏伟目标。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提出打造世界人们最向往的留学地?

美国留学生人数已破100万,这些国际学生一年为美国经济贡献了350多亿美元。

英国留学生带给英国800亿英镑的直接经济价值,带火了教育、餐饮、娱乐、零售,以及房地产等5大行业,创造了83万个工作机会,仅学生购房一般预算就在40-80万英镑之间,小留学生人数也在增加,不少家长对于当地学区房表现出强烈需求。

英国政府每向高等教育投资一英镑,便可获得3.22倍的收益。

当然,英国政府并没有对这棵“摇钱树”给予应有的回报和礼遇。相反,各种签证限制让海外留学生叫苦不迭,显然这是短视的。

中国已经看到了机遇,中国正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吸引全球精英之星,为外国人实现“中国梦”提供可能性。

2016年,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只有44万人,但比2012年增加了35%。英国《独立报》刊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超越英国,并与美国竞争第一名的位置。

设想一下,当中国成为世界的教育中心,当这些学说汉语的外国孩子长大后,他们会不会愿意来中国继续深造并创造消费?

他们会不会在中国创业、经商并把一带一路引向他们的祖国?

他们会不会回国成为政经人才,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故乡的发展?

他们会不会期待与中国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想,他们一定会的。

因为他们更理解中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观。

中国需要输出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和文明发展观,培养理解并认同中国模式的外国人才,创造与中国更加密切的各国政商关系,实现全球和平稳定、持久发展。

大学是人才聚集地,优秀大学落在哪个城市,那个城市就有可能拥有未来的世界竞争力。

2017年世界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中,中国香港列第11位,上海25位,北京30位,南京80位,武汉100位。

中国城市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建设更好的大学、引进更多的高端产业,才能占据经济、环境、人才、创新的优势发展战略高地,这才是中国城市竞争、人才竞争的新格局。

格局已变,人才扎堆,城市房地产的发展逻辑会怎样变呢?

我们下期接着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