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工资跌到6000!金融民工生死局如何破解?

深度丨工资跌到6000!金融民工生死局如何破解?
2017年06月26日 23:00 实用经济学

来源:一本财经、雪球

信审员,曾有一段辉煌历史。在银行时代,他们是核心职位,站在金钱的刀尖,掌握着放款的决策大权。而如今,风控进入“数据驱动”时代,信审员成了一个“鸡肋”的职位。

黄金时代  

在金融领域,他们是第一波被驱赶到悬崖边的人。

而驱赶他们的,是人工智能。

“我要离开这个岗位,离开北京”,信审员包小新语调低沉,尽是迷茫和落寞。

他必须得离开,他无处可逃。

而在银行时代,信审员曾经享受过风光无限,时代将他们安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授予了勋章。

当时所有人申请贷款填写的资料,都会汇总到信审员手中——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权衡这笔贷款,是放还是不放。

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 “生杀大权”。

“信审员,是一个体面的工作”,曾经在银行当过信审员的姚金珉称,很多都是大学名校毕业生,才能进入银行担当这个职位。

2011年到2015年,是一个猛冲的年代。但凡有些商业想法的人,都气粗壮胆地做起了买卖,借贷需求旺盛。

此时,金融潮水开闸,各地线下小贷公司林立,从事线下借贷的信贷员,迎来黄金时代。

2014年开春,90后的包小新,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他进入一家小贷公司,成了一名 “全能” 信贷员。

“进入金融行业,信审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途径,不需要太多金融学历,只要你有闯劲,敢学习,就能干”,包小新称。

包小新的公司以经营类贷款为主,只要客户有线下门店,经营超过一年,就能办理最低2万,最高15万的贷款。

那时的风控极为原始,没有信审系统。借款人先到公司填写申请资料,第二天信审员再去店面上访。

签合同的时候,包小新把借款人的手机拿过来,随机抽取几个联系人电话。

信息会装在一个信封里,封定起来,按期还款结束后,再原封不动的归还借款人。

一旦借款人逾期,信封就被打开,会联系这些人进行催收。

在银行和线下门店借款中,信审员是具有 “战略核心” 地位,他们是 “反欺诈” 的主要骨干。

在上门面访的阶段,包小新能连续和对方侃两个小时,“你需要问他店的经营情况,什么时候开的,开多久了,店员几人,通过电费单,一天的流水,各种蛛丝马迹,判断他是不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而面访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细节,都会 “泄露天机”。

一次,有个自称卖猪肉的老板来申请贷款。对方将他关在一个猪肉的大库房里,一片漆黑。

可 “老板” 摸索半天,却找不到开关。

“我心里大概就明白,他不是老板”,包小新判断。

“因为掌握生杀大权,很多借款人都会给信贷员塞红包,希望放他们一马”,姚金珉称。

那个年代,他们是风光无限的。

地位下沉

在借贷的黄金时代,除了线下借款的兴起,线上的网贷平台,也遍地开花。

一批勇敢的精英爬上时代快车,认定日夜兼程的前方,定有奇迹发生。

2015年,网贷平台增长异常惊人,根据网贷之家数据,这一年,平台总量达到3769家。

此时,很多线下借贷的信审员,被挖到互联网平台。包小新也从小贷公司离职,加入了网贷行业。

新办公楼在北京最繁华的CBD,人人西装革履,手捧咖啡,那一瞬间,他终于感觉找到了金融从业者的光鲜。

但很快他就发现,所谓的光鲜,只是“虚有其表”。在线上,信审人员的工作和重要性被大大压缩。

线下借贷,金额高,单笔审核必须拼尽全力,核实真伪;而线上的贷款,多为小额,根本没有时间去每单细细审核——从成本考虑,也不需要。

他们必须,快,快,快。

在旺季,一个信审员一天需要审50单左右,一个小时需要审核4—5单,平均下来一单最多15分钟。

为了保证这15分钟的信审进度条流畅跑完,包小新精确计算过:查看客户资料2分钟,给客户打电话2分钟,第三方联系人打电话2分钟,上网查客户征信5分钟,填写审批意见2分钟。

15分钟搞定,完美。

此时,大部分的信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话审核,行话叫“电核”。

有时候除了联系借款人本人外,还会联系他留下的“联系人”,来进行交叉验证。

对于信审员来说,就如一段“奇幻之旅”。

“你可以遇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永远说自己没空,电话那头却是麻将牌被搓得噼里啪啦;有人质疑是诈骗,扬言要报警;有的说着一口方言,不知所云……

而这个过程,也确实还有几许门道。

姚金珉所在的银行,也开始做一些线上业务,他也加入了电核部门。

他们总结得出,虽然没有面审那样细节满地,但也可以从电话中捕捉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资料显示是一个大老板,电话那头却传来公交站到站的声音;有时候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翻资料的声音,“伪造的信息太多,记不住,就会翻开资料来看”。有时候对方回答不上了,存疑,回答得太流利,也存疑,“像背书一样,都是准备好的答案”。

刚加入信贷行业的可可,也摸出了一些门道,一般他把电核分5项步骤,完成一项,打一个勾。

第一核实客户信息,第二核实使用的产品,第三问询客户还款方式,第四还款能力的评估,第五提醒客户按时还款。

一通电话下来,最少也要5分钟。

可可的信审调查表

电话那头的人,可可一个也不认识,在心里,他画出他们的肖像,熟悉他们的生活规律。

姓名,工作,上班地点,单身还是结婚…… 

可可试图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出点乐趣来。

他还不知道,这个职业最大危机,已悄然而来。他们即将被一点点蚕食、瓜分,成为最微小的螺丝钉…

 螺丝钉

突然间,时代变了,风势变了。

2016年,现金贷和消费金融崛起,所有线上平台,开始了“抢客大战”。

包小新悲伤地发现,在急速冲量的过程中,信审员成为最 “低等而廉价” 的劳动力,“纯体力劳动,每天看资料,打电话,毫无技术含量。”

他的工作,无穷无尽,停不下来。

公司实行三班倒,早班从早8点到晚6点,中班10点到晚8点,晚班则是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且周末只能休息一天。

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审核100个单子,长期下来,他犯上了严重的职业病:视力下降,腰酸背痛。

“一到高峰期,单子直接塞给你,审不完不能回家”,包小新觉得,互联网金融在急速奔跑,所有的都在催你,“客户催着放款,主管催着业绩”。

所有人都累趴下,审不动的时候,“经理实行奖励政策,审最多的第一名奖励5千,第二名三千,有些人为了钱命都拼了”。

而此时,大多数的信贷员,只能填写“推荐意见”,连决定权都丧失殆尽。

数据来源:拉勾网

信审人员,突然成为流水线中最底层一环,他们只是低廉的劳动力,重复着机械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

人力的速度,怎么可能拼得过机器?

为了确保每天的放款量,很多公司开始引入贷前自动化审批系统。

此时已成为信审主管的可可,感觉自己陷入了尴尬位置。

他的周边,一个个新的部门建立起来——建模组、反欺诈部、数据部等等,风控被拆分成7个部门。

但他很快发现原来的经验不够用了,风控,开始被很多“高大上”的词来包裹。

第三方征信数据、爬虫软件、白名单、黑名单、设备指纹,各种新鲜名词,可可从未听闻。

一时间,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风控等等概念,似乎才是真正在做风控的标配。

“有人声称懂大数据,张口就要50万年薪,公司甚至不惜百万年薪,去引进国外的风控人才”,可可看看自己刚刚过万的年薪,有点不知所措。

以前人工审一天不过50单,现在机器审核量超过一万单,在线上的高频交易中,人,几乎玩败。

就连线下借贷平台,也开始渐渐用机器取代人工。

“我们的信审人力,在逐渐减少,最多的时候100多人,现在只有60人左右,未来他们将转型”,捷越联合授信评审副总监李强称。

“目前市场上用于自动化审核的额度相对较小,一般在一万以下额度,是自动审核,一到三万之间,是人工加机器,3万以上,还没有办法做的完全自动化审核”,李强称。捷越联合还是以线下5万—10万的贷款为主,因此才保留着部分信审人员。

当机器足够强大,能大额放款之后,信审人员是否将完全被历史淘汰?

已经成为螺丝钉的他们,惊恐地发现,甚至这颗螺丝钉都不在需要了……

何去何从

从掌握生杀大权的核心员工,到边缘廉价劳动力,再到如今的可有可无,信贷从业者们,发觉轰隆隆向前的时代列车,已经冲到了他们眼前。

在可可看来,技术在不断迭代,他将其分为4个时代:大数据1.0时代,有app,信审系统,客户省去了上门时间,不用排着队等待填写表格;

2.0开始引进征信系统;到了3.0接了征信,有了建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到了4.0,则是完全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而眼下,无疑正从3.0向4.0过渡。

因为征信系统的缺失,人工智能的不健全,这个过渡阶段,仍有20%—30%的灰色地带,需要人工审核——这无疑是信审员的最后稻草。

但有不少专家断言,这个留个人工信审员的时间,不过5—10年。 

“未来信审会越来越少”,捷越联合授信评审副总监李强称,未来,所谓的人力,只会用对风控系统的建立、监督、维护上,所有的决策,都将“自动化”。

 “我们裁掉了信贷人员,实现了完全的审核线上化”,某知名平台的CRO称,他们完全用机器,取代了人。

“我们用数据和科技去进行驱动,完全解决了人工审批主观性、效率低等弊端”,该CRO称。

就连包小新的主管,都偷偷告诉他,让他赶紧学点新东西,“信审自动化,肯定是大势所趋”。

时代真的要抛弃他们了吗?

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在透露,一个肯定的答案。

摆在所有信贷从业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主动转型,要么被动淘汰。

可可无疑选择了第一种。

他自学了一些风控知识,也参加了一些基础的风控课程。目前,他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负责初级的策略模型和数据分析。

“一步步来吧,既然时间给出了发展的轨迹,我们只能跟着时间往前爬”,可可说。

而包小新,却没有从绝望和不忿中走出,他心灰意冷,承受着现实的无情鞭挞和冷落。

“我要离开这个岗位,离开北京”,他决定离开北京,也离开抛弃他的信贷行业。

时间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

面对轰隆隆的时代列车,要么拼了命、放弃所有也要爬上去,要么成为时代的祭品……

50% 的人将要失业

未来10年,50% 的人将要失业。这句话是李开复说的。

看奇葩大会,其中李开复的出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他说你们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了,每一次搜素引擎的结果,都是人工智能推算出来的。它会根据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来决定下一次在你面前呈现的画面。

你们每一次的择偶,它会更知道你喜欢谁。媒婆都要失业了。这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力量。

他过去两年所有的投资,都是机器人管理。因为机器人可以分析,所有的股票走势。它每天读新闻,读财报,然后来判断今天最该买最该卖的股票是哪一只。

李开复得过癌症,他当时用的药,很多医生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医疗进步很快,不是每个医生都能每天去读各种学术期刊论文,来学最新的治疗方式。所以未来把人工智能做成医疗助手,它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医生做判断和诊断。

一辆车96%的时间都是停着的。如果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滴滴,当你需要出门时,一辆小车就开来了。你还有必要买车吗?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无人驾驶技术。

他认为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这些事情,它都会比人做得更好。

以后都失业了谁会取代你的工作呢?就是人工智能。

未雨绸缪

多年前,我曾经参加几个老板盛大的退休趴。老板在企业里工作多年,功成名就,以颇丰的财富开启幸福的退休生活。

而我们这代人恐怕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面对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科技也日新月异。

如果我们再抱着原有的思维,希望找一家靠谱的公司,然后日复一日的工作,安安稳稳的做到退休,恐怕未来带给你的只有失望。

诺基亚的一些旧友们经历了一段艰难日子。裁员,赔偿和不停地找工作。当从天而降的危机来临时,多数人的反应都是难以适应。

这很正常,舒适区久了的人,抗风雨的能力自然下降了。人们总认为自己会在一个好企业里待上一辈子,直到退休。谁都不愿意相信,倒霉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但是,环境是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结局往往事与愿违。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根本无从所知,我所知道的是这四个字:

未雨绸缪。

与其祈祷风调雨顺,不如好好想想到底如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何能够及早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呢?接下来,我分享3个建议给大家。

第一个建议是,请你一定要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你不妨打开你的微信联系人,看看其中属于自己公司的同事的比例有多少。如果几乎全是公司同事,那么说明你的人脉圈子很窄。一旦公司发生变动将对你产生巨大的冲击。

等到你没有工作时再去找工作,那么你将面对被动的局面,你的机会和谈判筹码都没有优势。我的很多朋友在结束了上一份工作后,最长的用了1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一份工作。可见这个过程有多么艰辛。

第二个建议是,请你一定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我听过一句话:埋于80岁,死于30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如果我把这句话形容职场,我的理解是当他从30岁开始不再学习时,他已经“死”去了。

很多人说,你看我多么勤奋啊,我每天准时来公司,从不懈怠任何工作,即便是每天做一样的工作,我也仍然很努力。

的确你真的很勤奋,但这只是体力的勤奋,并不是脑力的勤奋。你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仅此而已。

一份工作从陌生到掌握可能需要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一旦成为熟手工,那么继续重复也就意味着学习停止了。你可能重复工作了20年,但是你的经验,也许就只停留在开头的那3-5年。

还有很多人自我感觉超级好。哇,我多牛啊,出入五星级酒店,出去前呼后拥,客户围着我团团转……但是这真的是你牛吗?卸掉公司的头衔,还有人认识我们吗?很多人在公司的光环下,迷失了自己。

不妨问问自己,这份工作是不是和我3年前做的一模一样?这些技能是不是我3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的?现在的我的工作综合实力和3年前一样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或许已经放弃了提高自己。

不要成为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的人。用心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三个建议,请想办法开发自己的斜杠能力。

斜杠这个词近几年非常流行。简而言之就是除了你的正职工作以外,你还具备其他才能和身份并从中获得收入。

比如我们一般名片的头衔只有一个:某某公司的经理。但是斜杠就意味着你有多重身份:某某公司的经理/画家/时间管理达人/作家。

想成为斜杠青年,最重要的是开发自己的优势。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你不断地开发它,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你的斜杠身份就能建立。

我的一位朋友C,2年前被公司辞退了,当时她非常惶恐,一下子没了收入,而且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工作。有一天她的朋友想帮C打发时间,就请C去她家帮忙进行收纳整理。

C 收纳完后受到朋友赞不绝口的称赞。 C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将收纳变成自己的一个优势,努力创造机会呢?于是C潜心钻研收纳这个领域,结果她真的成功了。现在她成为收纳达人,到处授课,收入远超于以前的工资收入。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如此细分且需求丰富的市场,给我们每一个有专长的人,都带来的无限的打造多重身份的机会。

我们该怎么办?

李开复说,人工智能这么厉害,50%的人都要失业了,我们该怎么办?

他建议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人文文化,艺术,美这些事情。人工智能记忆非常好。但是它真的不懂什么是美,不懂什么是艺术。

我们过去被生活所迫都走向了理工和商学院,而那些人文艺术反而放掉了。也许机器取代了重复的工作后,反而给我们更多机会去发现生活的美。

李开复说的人工智能,也许离我们很远,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每一天都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难道不是吗?我们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不是的!我们还是可以控制一样东西,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

不要听任命运的摆布,那是loser的行为。真正勇敢又智慧的人,都会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马云 都关注的互联网大号

互联网风云榜   hlwfengyun

科技前沿、内幕爆料、小道消息,每天进步一点点,连马云都关注了!关注我 你不后悔!!!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