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接连蒙羞,撤资中国只因无地自容

日本制造接连蒙羞,撤资中国只因无地自容
2016年10月16日 13:10 博财揽金

导读: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反应迟钝,普遍不关注中国。日本企业率先对华投资,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起步。这也成为日本人认为他们对中国友好的重要理由。实际上,日本企业也获得的不错的回报,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一枝独秀。尤其在电器领域。然而,日企“丑闻”事件却频发!

索尼“惊心动魄”,三年遭遇被破产

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过去三年索尼在全球及中国的经历并不为过。不过在下一个三年,这家常常与“退出中国”甚至“破产”为伴的公司要开始计划盈利了。

在独立运行电器时代,索尼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微软、英特尔、苹果等一批新兴企业,通过灵活的管理和组织模式迅速崛起,并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索尼追求完美和提前布局的思维方式,在这个复杂、快速、多变的商业社会里受到很大冲击。

日企诚信缺失令“日本制造”蒙羞

三菱公司被曝光至少篡改4款在日销售微型车的燃效数据,实际数据比所显示的数值高5%至10%。之后,三菱公司股价大幅跳水,日均订单锐减。

早前,三菱公司就有不良记录——其汽车客车部门和卡车部门被曝在20多年的时间里隐瞒十几种车型故障信息,至少70万辆汽车本应被召回而未被召回,而隐瞒故障信息导致2002年发生两起用户死亡事件。铃木产汽车包括人们熟知的“奥拓”等微型车及小型车。涉嫌作弊的汽车超过210万辆。

东芝因业绩造假遭167亿日元索赔

日本东芝公司13日表示,有一批投资者针对虚报利润一事起诉该公司,并提出167亿日元的赔偿要求。这是日本迄今以来因会计丑闻引发的最大规模单宗索赔案。

东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分析人士称,由于公司管理层设下不切实际的盈利目标,使各部门高层承受巨大的压力,再加上2011年大地震打击了东芝的核能业务,导致公司电力、半导体等部门难以承压,纷纷虚报账目,最终爆发财务丑闻。

东芝会计丑闻并非日本企业虚报利润的个例。就在四年前,日本相机制造业龙头奥林巴斯也因财务舞弊令其业务大幅倒退。有分析认为,日本企业在助推“制造业神话”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结构的蚕食将影响其健康发展。

日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撤离。日本大企业高层等组成的经济界访华团汇总了要求中国改善经营环境的相关建议。要求设立接访窗口,统一收购与中国市场关系不大的企业,也要向中国政府提交申请。对此,访华团要求中方进行调整。而撤资不光是日企“丑闻”,更是因为日企竞争力下降。

日企在华日企竞争力下降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日本的工匠产品,制造成本高,产品周期长,跟不上国内快速经济的发展速度;

2、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使得国内新兴的电子制造的崛起,国产品牌物美价廉;

3、同时,日企也难以避免遭遇工厂建设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比如,北上广深近五年的工资成本翻了近一倍。

“精益求精”曾是“日本制造”的标签,如今诚信缺失令“日本制造”信誉受损,这给各国企业界带来深刻的启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家用电器的生产量已经占据了全世界家电生产量的较大比例,去年的日本“爆买”过后,很多人回国后发现购买的居然是国产货,这让过人也对日本商品大失所望,而中国制造的崛起,也让国人转战国货。

现货原油投资指导敬请关注(ID:mxmx191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