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受重拳:实体企业还是房地产,选择迫在眉睫!

中国遭受重拳:实体企业还是房地产,选择迫在眉睫!
2017年02月08日 17:02 金融直击

  最近几年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呈现加速之势。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外资制造业撤离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仅仅一个月内,几个全球知名制造企业又集体唱起了“离歌”。破局:中国强大支柱是实体经济,房地产难以扛起大局

  飞利浦灯饰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从2016年5月31号起,解散公司,正式停止运营,不再进行任何生产。该公司在解散公告中披露,公司近年来经历了经济持续下行,成本上扬,业务不断恶化等诸多困难,尽管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仍然未能扭转局面。万万没想到,飞利浦照明这个优质又畅销的产品,居然也会沦落到如此境地。这事已引起业界一片哗然。

  5月10日,报道称,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制造厂全用于生产iPhone。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超过1百万员工。5月21日,苹果CEO库克表示要将现有的苹果生产线和服务都搬到印度市场。中国大陆房价变态的高、物价飞涨、税收高,人工成本是印度3倍多,越南的4倍多,已经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撤离,富士康如果撤离大陆后果很可怕,苹果生产线可能全部转移印度、百万人工作岗位,成千上万供应商将如何应对?!

  中国最让人尊敬的企业家,除了任正非,没有人敢说第二个,这位中国当今最伟大的企业家,带领中国的科技企业华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以狼性的精神和人文的情怀,在通讯制造高科技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并荣登行业全球第一宝座。然而,前段时间他也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工业用地了。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既然要发展大工业,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未来二、三十年将是智能社会,如果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西方制造业有可能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中国将空心化。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任正非是有感而发。在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龙岗,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4%,而制造业投资则大幅萎缩,同比下降60.4%,占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仅为5%。

  这一切最主要的是国家的房产,目前的高房价已经导致了企业的高负担,各种租金成本极其高昂,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很难承受。可以说,华为都已感受到资产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冲击,估计在一线城市,没有多少公司不被压力困扰。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2015年中国GDP是67万亿,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3.4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30%,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11.3万亿GDP,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估计30%的GDP直接由房价而来。另外,3.4万亿的卖地收入,又拉动了铁公鸡,杠杆率至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账算下来,房地产投资在GDP的占比超过45%。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其他人很惨。近十年,全社会所有人,任劳任怨的养肥了房产商。

  笔者认为从国家经济的躯干来说,强身健体寄希望于强大的制造业,而不能指望房地产业。房地产失去市场理性的畸形发展,股市泡沫四溅,充其量只是支撑起经济一副羸弱的骨架。炒房炒不出大国神韵,炒股也炒不出大国雄姿,房地产再火爆也不是大国的标配,资本市场再热闹也不是大国的后盾。中国经济正在减速发展,如果想强国,实体经济是中国强大的脊梁,房地产经济不可能扛起中国的未来!

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对现货原油沥青、金银铜、天然气等产品有兴趣的投资者,必是有缘人。

文/东亚纵财(微ID:hnys0600),喜欢的话分享到朋友圈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