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抢了理财顾问饭碗?NO!

金融科技抢了理财顾问饭碗?NO!
2017年11月20日 19:53 顾问云

金融行业成本中,很大一块是人工成本。一位自然人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数量是有限的,而对于客户数量庞大的金融机构,大量长尾客户的理财痛点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下,为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客户理财体验的智能投顾应运而生。

自2014年智能投顾在国内诞生以来就不断升级。特别是在2016年末,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成为银行系首支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也从此开始受到市场热捧。智能投顾的到来真的是预示了自然人投顾的末日吗?自然人投顾和智能投顾如何配合才能更有效用地服务客户? 

虽然,智能投顾在国内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投顾。

长期被动投资理念普遍,用户教育责任重

美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较多(普通投资者多将其资金交由机构打理);而中国资本市场中散户较多。他们往往追逐高收益,但对交易成本、资产配置等方面关注度较低。他们多在投资行为上追涨杀跌、短线操作的特征尤为明显。

智能投顾根据量化分析和大数据形成投资决策,具备客观性、自动化、风险分散等优点,但也具有对市场变化反应缓慢、同质化等缺点。在国内追涨杀跌的特点下,对于风险较难控制。

且智能投顾的核心投资理念建立在资产组合配置上,是一种追求风险收益平衡的长期投资策略。这极大地加重了智能投顾在国内市场进行客户获取与维护的压力。

所以,必须进行持续不断的市场教育,在吸引用户试用智能投顾产品的同时,还需向其逐步渗透量化的、长期持有的正确投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用户在平台的留存及后续价值的变现。否则,一旦用户试用后无法达到其预期的高收益,就容易导致客户流失,粘滞成本极高。

可选标的范围窄,资本市场待优化

ETF是智能投顾进行大宗资产配置是的主要标的类型之一,我国ETF的缺乏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智能投顾的发展。

截至2016年末,美国市场ETF基金数量达1,716只,管理资产规模达2,524万亿美元。各类基金产品数量及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智能投资顾问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我国,相较之下金融体系尚不完善,ETF数量及规模远不及美国,截至2016年末,仅有ETF基金150只,管理资产规模384亿元人民币,且类型上以传统的指数型ETF为主,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较少,缺乏对冲工具,难以有效分散风险。

目前,智能投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需要时间和市场的完善去慢慢解决的。因此,智能投顾还不能完全替代自然人投顾进行客户理财服务。相反,智能投顾在未来想要成为理财服务的主流,反而需要自然人投顾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未完待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