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不应是滴滴们的挡箭牌,网约车新政你真看懂了吗

“共享经济”不应是滴滴们的挡箭牌,网约车新政你真看懂了吗
2016年10月12日 15:25 新声财经

新声财经(ID:xinscj)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最近,各地出租车改革征求意见稿细则纷纷出炉。由于平台多数车辆难以达到改革细则要求,滴滴、易到等网约车平台顿时如坐针毡,各种铺天盖地的解读也纷至沓来。

不过,小新翻阅各类解读“网约车新政”的文章发现,很多观点已经引申为对网约车和“共享经济”的打压,这样理解真的没有跑偏吗?

本次出租车改革真的是在打压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头来慢慢分析一下。

滴滴们是“共享经济”还是出租车公司?

网约车的兴起源于出租车资源供给的不足,打车难一度成为城市的痼疾之一。而打车难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出租车运营牌照的垄断及公共交通系统的待完善。

网约车平台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撬开了出租车营运的制度壁垒,其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滴滴运营的成熟,滴滴的车主用户已经从开始的家庭用车兼职变成了专职司机。在目前滴滴的业务中,占比极小的顺风车算是“共享经济”,少量专车也是“共享经济”,但占比极大的几乎所有的快车和绝大多数专车都与“共享经济”不沾边。

他们开着自己的车穿梭这座城市,不是利用闲暇时间赚取外快,而是把此当做一份职业,一份谋生手段。

脱去共享经济的外衣,网约车平台和出租车公司并无二致。从行业划分来看,网约车在此次改革中被正式归类为区别于传统出租车的一类新式出租车,因此网约车新政也大致是参照出租车的标准来制定的。

为网约车设置高门槛是否合理?

出租车改革征求意见稿出来后,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平台立即摊派回应:大量网约车平台司机面临“失业”,打车费用将成倍提升。

那么,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面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反应的滞后,对网约车这一新生事物迟迟没有进行政策法规的引导,放任网约车平台在资本的催动下野蛮生长;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为了占有市场,通过疯狂补贴来争抢市场份额,从而催生了过量网约车“伪需求”,大量司机携车进入平台并将此当做全职工作,乘客也取消了很多原本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达成的出行场景。

在砸钱竞争的逻辑链条驱动,网约车长期运营成本倒挂,市场泡沫加剧。这次网约车新政里,恢复市场平衡是重要出发点。

本次改革的对象是整个大出租车行业,包含了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现在大城市的公路交通资源越来越紧张,发展地铁和公交巴士等公共交通网络是放在首位的。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在一座城市有限的交通资源中,合理的分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城市交通发展科学规划上来讲,在出租车价格和车型上设置壁垒本身无可厚非。

正式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才会发现征求意见稿中所有对于网约车的规定,几乎都是参照传统出租车的准入规则制定的。出租汽车具有服务双方的流动随机性和消费的一次性等特征,属于难以完全实现市场化放开竞争领域,因此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是非常必要的。

户籍限制是对网约车司机的歧视吗?

把户籍限制引申为此次网约车新政的焦点,有些跑偏。

中国的户籍政策是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另一个大命题。在现行户籍政策下,为网约车司机设置户籍壁垒并不令人意外。在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中及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户籍限制的影子。从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就业,到购房、入学,户籍制度无处不在。

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各个城市的出租车都要求是本地户籍或有社保缴纳年限的要求,滴滴既然这次被纳入正规管理,提出户籍要求并不意外。

在北京、上海颁布的《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在两地申请出租车驾驶员需要“有本市常住户口”(个别出租车公司对周边固定区域定向招工除外)。

如果说呼吁放开户籍限制,也应该是全行业一起推动,而不是单为网约车敞开口子。

出租车改革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如果出租车改革落地后,普通乘客的出行成本可能会略有提高,但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

首先,网约车市场需求存在水分。网约车出行市场是被资本“催熟”的,如果不是这些年滴滴、优步、易到等网约车平台用真金白银补贴市场,不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网约车出行。相当一部分网约车用户会回归到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来。

其次,网约车涨价是必然要到来的市场行为。而随着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实现市场垄断,未来肯定要通过减少补贴、提高打车费用来实现平台盈利。即使没有本轮出租车改革,网约车的价格上涨也是必然趋势。

对传统出租车司机而言,改革意见明确表示要实现经营权免费使用,这就意味着的哥将大幅减少“份子钱”支出,收入会有所提高。而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讲,部分不合规的司机将被淘汰出局,剩余合规网约车司机会因为竞争减少而收入有所增加。

新声财经:

提供专业、精准、有价值的原创财经观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新声财经(ID:xinscj)或附上二维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