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基金投资者也有36%不赚钱!

银行的基金投资者也有36%不赚钱!
2017年07月13日 21:20 新浪金融

“韭菜”不分股民基民,都是被收割的命运。

昨日,在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发布会上,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宋建华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他表示,工商银行的基金投资者中只有64%的人处于盈利状态。

这意味着,还有36%的人在工行买基金是亏钱或是平账。理论上来说,投资者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打理,赚钱概率应该比比自己单枪匹马杀入A股更大。

自工商银行2001年获准开班代理基金业务以来,16年来累计发展基金客户2000万人,代理销售的公募基金产品有2300多只,累计金额达7万亿元,实现业务收入524亿元。在有着4万多名理财经理的专业咨询的背景下,“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的基金投资者盈利比尚且只有64%,可想而知,基民通过其他途径买基金的盈利状况更不乐观。

那么,基民的钱究竟是怎么亏的呢?排除亏钱概率较小的货基、保本基金以及债基,基民亏钱最主要原因还是股基、混基和QDII的权益类基金造成的。

权益类基金是把双刃剑,股基与混基曾在牛市为基民带来过丰厚的回报,但在弱市的波动与回撤往往也更大。尤其是2015年的“股灾”,使得大批股基与混基受到重挫,净值暴跌,不少产品甚至至今都没能恢复元气,净值长期在低位徘徊。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整体资产管理规模虽然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但权益类投资却在大幅缩水。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数据,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占比自2007年达到峰值的25.7%后,便逐年下降,2014年后公募基金持股占比就再没超过5%。2010年这一比例降至10%以下,2015年更是仅为4.2%。

与权益类基金截然相反的是,由于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的节节高升,货基平均收益率不断攀升,从2016年12月初的不足2.5%,提升到了2017年6月下旬的超过4%,再加上货基流动性好、申赎方便等优势,货基便以“逆天之势”突飞猛进。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基金产品共有4378只,总资产规模为10.03万亿元。其中,货币型基金有373只,资产规模为5.34万亿元,占公募总规模的53.2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的资产规模分别只占公募总规模的6.5%与21.15%。

在货币型基金领域,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稳坐“行业老大”的龙头椅,工银瑞信位列其次。两者货币型基金规模分别为14934.77亿元与3815.24亿元。天弘旗下的余额宝在2017年6月底更是达到1.43万亿元,直追2016年国有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63万亿元,已经超过了招商银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进一步分析指出,货币基金之所以会有良好的发展状态,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基于较低风险基础之上的较好收益;(2)基于相近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基础之上的、高于定期一定存款收益的行 业平均收益率;(3)基于当代高科技基础之上的、日益便利的交易流程,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手机移动端的业务处理。

那么,一路高歌猛进的货基能否拯救不断被收割的基民呢?

【新浪金融】

微信公众号:gh_b09961810642

新浪财经旗下原创栏目

专注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

每日提供干货满满的新闻资讯

喜欢【新浪金融】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查看公众号】关注我们。

欢迎补充评论与小编互动

也可写电邮到Money@staff.sina.com.cn 欢迎骚扰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