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加息却走软 大宗商品不降反升?

美元加息却走软 大宗商品不降反升?
2017年12月14日 18:50 新浪金融

12月14日,美联储加息会议如期而至,美联储在2017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加息终于靴子落地。但是美元却没有像预期中走强,14日早盘美元指数下跌,期货大宗商品也没有预期中有大幅的波动。

理论上讲,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走强,从而利空大宗商品,但是今天市场却没有什么风吹草动,那么大宗商品走势如何?

由于之前加息的预期被过度释放,因而导致大宗商品的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大宗商品不仅没有迎来熊市,反而被多家机构看好。

高盛在最新大宗商品报告中表示,依然看好2018年大宗商品再通胀投资主题,维持增持评级,并预计未来12个月大宗商品回报率将达10%。

美国知名双线资本的对冲基金创始人、“新债王”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2018年最佳配置资产是大宗商品。因为大宗商品“从历史上看,正处于你应当买入的时机。”

难道美元加息,大宗商品不应该利空吗?为何会被争先抢后的买入呢?

首先是因为美元走软。

从17年年初开始,美元指数持续走低,从最高值103.8一路下跌到93.3左右,美元走软,以美元结算的大宗商品利好,这无疑为大宗商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美元为何走弱呢?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是由于美联储之前放出大量加息消息,市场预测加息概率为100%,加息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当真正的加息日来临,加息事实靴子落地,大家也不会感到十分的惊奇,市场也不会振奋。

另一个方面,美元指数受到之前预期过度释放的影响,上涨严重,所以当加息尘埃落定之时下跌也就理所应当。

从之前加息政策来看,加息并不是一定能让美元走强,2017年3月份的加息同样没有让美元指数上涨,反而暴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元可能并不会在加息之后走强。

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宗商品的供给关系属性。

高盛指出,与具有前瞻性的资产(例如股票是对未来增长潜力定价)不同,大宗商品反应的是当前的供应关系,因此大宗商品等实物资产通常在商业周期进入成熟期时表现较好。

大宗商品不同于其他的资产,它的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供需关系,而供需关系是由经济形势决定。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劲。

随着美国长期QE政策的结束,加息政策频繁,这就是经济由冷到热的一个强烈的信号。同时,美国市场是大宗商品供给链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虽然美元加息对大宗商品是利空因素,但是当需求增加时,这也有可能是大宗商品走强的一个关键因素。

同时,近日,彭博援引资深政府官员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在明年1月初推出基建计划。

17年2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首次国会演讲中表示,将向国会要求1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以替换美国“破碎的基础设施”,重点有道路、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等。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民间投资,修建机场、道路等,无疑会大大增加对钢铁、铝、铜等金属的需求,所以从长期来看,看涨金属类期货。

原油主要用于运输、工业、居家以及商业,以及发电,由于美国基建和经济复苏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也是利多,同时,欧佩克预计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会增加151万桶/日,欧佩克消息显示原油产量在下降。

虽然从14日来看,原油小幅下跌,但是美国用于运输的原油消费占到了72%,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原油需求必然增加,受供需关系影响,原油远期势必走强。

冈拉克指出,目前正是投入大宗商品、而非股市的时候。大宗商品报价2016年就已止跌回稳,全球经济复苏脚步稳健,预计未来六个月内经济都不致于陷入衰退。

“新债王”的建议,你觉得有道理吗?

本文编辑:张琳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