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风云:商业自由世界的金融战争

港澳风云:商业自由世界的金融战争
2017年08月21日 08:18 一波说

从我开始做视频节目后,林锡鎏林老爷子曾对我说:一波,你为什么不讲讲港澳的企业家?他们有很好沉淀,也很多产业都是国际化的。

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最近这两年我和港澳的企业家接触也特别较多。接触的这些企业家,都是做出“结果”的人,比如,我在《一波说》公众微信号里开的《会员频道》,就专门讲了3期我的忘年交,霍英东集团董事副总裁,也是霍英东澳门基金会创会主席林老爷子的音频,他今年已经70岁了,还管理着100多家公司,我们很多人只管理一家公司,就已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林老爷子70岁,管100多家公司,他是如何做到的?

就光时间管理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学习,我一直号召大家要向这样有结果的人去学习;要“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他们这些人是最好的榜样。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已经过去,这些翻云覆雨的弄潮儿也已经垂垂老矣,是时候完整地记录,也好好学习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便是【一波说】第二季视频节目将要呈现的内容。

说起香港,千头万绪,金庸古龙的武侠,黄霑的词,还有风华绝代的众人女神,林青霞,张曼玉,更不用说成龙、李连杰这些国际人物了。不过香港最显赫的头衔应该是“亚洲四小龙”了,但这份荣耀有点历史感了。要是往前倒上那么三五十年,香港这个花花绿绿的资本主义世界,说起来都要流口水的,那时候大陆人为了到香港,要准备好姜汤暖身子,把避孕套吹起来做游泳圈,趁着天黑游过去,现在深圳河里还有很多无名水鬼呢。

香港的发展,我们可以粗略地给它划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制造业支撑,然后是房地产支撑,再到现在的金融和服务业支撑。

香港的制造业大致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崛起的,从大环境上来说,二战后国际经济复苏;从小环境上来说,国共内战导致大陆资源流失,人、钱、技术,都流向香港,制造业迎来了大繁荣期。

这个时期,像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塑胶厂,陈廷骅创办了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这批大亨在制造业上挣得了第一桶金。

二战后有几个事件,一是朝鲜战争,二是中苏对抗,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对大陆实行封锁禁运。这时候,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都比较特殊的香港就成了中国唯一的窗口,所以香港的运输业也在此时发展起来。某种程度上讲,香港的运输业离不开大陆这几亿人的喂养。

《纽约时报》在八十年代曾经评选过“世界七大船王”,包玉刚爵士是老大,董浩云也就是董建华他爹是老二,中国这个农耕为主的民族能出两个“世界级船王”,也是相当值得骄傲的!

刚才谈到香港制造业发达,制造业是需要很多人的,所以在六七十年代/人口大量涌入,最快的时候从40万到200万,只用了一年。人多了,对房屋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对比一下你就明白香港人有多少了。现在上海的土地面积大约是6340平方千米,常驻人口2400万左右;香港的土地大约是1100平方千米,按这个比例应该有差不多400万人口就够了,但香港常住人口有720万!

香港房价的第二次上涨跟中英《联合声明》有关,这份文件签署于1984年12月,里面的附件三第四段规定:政府每年批出的新土地限于50公顷。大家一看,土地短缺,那楼价肯定会高啊,所以赶紧买。

现在看胡润的福布斯排行榜,香港的富豪至少三分之二以上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看看大陆过去的十年就知道,这个行当来钱是有多快!我们现在听的最多的像李嘉诚、李兆基、郭炳湘等人都是靠着房地产才大富大贵的。

在九龙,一个10平方的套房,房租大概在6000块左右。所以高房租也把制造业等低端产业变相驱逐出香港,这与之前华为要逃离深圳的传闻有点类似,所以只有金融、服务等单位价值高的产业才能留下来。

在这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华金融老字号”的李国宝先生,但仅以资本论,并不能称得上顶尖。

我们刚才谈了香港经济发展不同时段的三个支撑点。这些富豪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洛克菲勒说过:“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剩丢在沙漠中央,只要一支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这些人能站在金字塔上,那是一路风风雨雨地赶过来的。

朝鲜战争时,在别人一心只想挣大钱、挣快钱地时候,霍英东帮大陆运输沉重又不挣钱的黑铁皮,这份交情在霍老爷子去世多年后仍然遗泽深厚;何鸿燊一个没落贵族,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借鸡生蛋,硬是在澳门博彩业插进去一脚,后来更是巧妙挤走了叶汉,一家独大;当年的首富包玉刚和今天的首富李嘉诚几十年前联手发动“九龙仓”之战,谈笑风生间集资20亿,击垮英资集团······

这些我们今天听着是故事或者传奇的东西,里面藏着的就是他们崛起的道理,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道理掰开揉碎讲给大家听。

这些大佬们好就好在还很鲜活,比如有的好色,刘銮雄就与多位女星有染;有的迷信,张程光买个“18”号的车牌花去了1650万;有的爱锻炼,李嘉诚每天早上六点雷打不动去打高尔夫。

其实谁还没点嗜好呢?但这些大佬怎么让嗜好不影响,甚至是帮助自己的事业就很值得我们考量了。他们摸上去还是有温度的,而不是被历史模糊了的刻板脸孔。

中国现在的农民和普通工人占了三分之二还多,而有人预测,未来十五年中国将产生至少5亿新中产阶级。那这几亿人从哪里来?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总之是那些不断学习、奋勇前进的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也廉价的时代,我们能抓住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向成功者学习,强大自己。抬头看天也好,低头走路也罢,总之不要站在原地骂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