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困了累了,喝红牛”,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可谁知道,一罐红牛饮料背后,竟引来了三大家族多年的跨国“抢牛”大战,留给旁观者太多启示。
马特希茨与许书标的红牛创业史
去年,欧洲品牌研究所发布了“奥地利企业品牌价值十强”排行榜,著名的红牛饮料,以151.11亿欧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比排名第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晶制造商施华洛世奇整整多出近120亿欧元。
或许你会奇怪,搞错了吧!常喝的红牛饮料咋成了奥地利最值钱的品牌?看来,有必要先理顺一下红牛的前世今生。
(奥地利红牛公司老板马特希茨和他的女友)
在奥地利,首富迪特里希·马特希茨是一位最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他创造的功能饮料企业——红牛,是奥地利最大的全球性公司,其个人财富估值高达147亿美元左右。
马特希茨出生于1944年,1982年去泰国的一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刚下飞机,他很好奇曼谷当地人喜欢喝一种不含碳酸的“补药水”,泰语叫“Krating Daeng”(红牛的意思)。他试了试,发现这种饮料迅速治愈了时差带来的疲劳和困顿,突然之间,脑海一个念头出现了:能不能把这玩意卖到欧洲呢?
1984年,马特希茨找到了饮料的创始人、泰国华商许书标,提出两人合作一起将“红牛”推向全球。双方一接触,兴趣度都很高,马特希茨提出一个关键性的建议:要符合西方人口味,需要添加碳酸。
于是,他们各自出资50万美元,创建各占49%股份的公司,其中,剩余的2%股权,给予许书标的儿子。也就是说,许书标家族在合伙之初,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
(红牛创始人许书标)
回到了奥地利,马特希茨就开始准备最重要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口号,他找到了大学同窗约翰内斯·卡斯特纳。后来,卡斯特纳和他的团队,为红牛设计了50个不同的Logo,最后选定的是一轮黄色太阳下,两头肌肉强劲的公牛对顶的设计方案。而广告词,则是卡斯特纳凌晨3点多的“灵机一动”:“让你飞起来”(Gives YouWings)。
短短几年间,琥珀色的红牛饮料取悦奥地利人的味蕾,接着就是匈牙利、英国和德国,很快地卖遍了整个欧洲。在2004年到2005年,马特希茨通过赞助、打造了夺得F1四连冠的红牛车队和红牛二队,在体育圈中红透半边天。后来,他又将“红牛”放进了德甲球队“莱比锡红牛”,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红牛的创始人许书标,出生在海南文昌,两岁时赴泰国与父亲团聚。长大后,他在一家药行推销补药,一干就是十余年。
1956年,33岁的许书标自创公司,从欧洲进口药品材料和产品。后来,他在曼谷投资开设一家制药工厂。1978年,他的工厂研制出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也就是今天红牛饮料的前身。遇见奥地利商人马特希茨之前,那种叫“Krating Daeng”饮料,在泰国已是供不应求。
61岁那年,他碰到了事业上的贵人、志同道合的伙伴马特希茨,自此,合资生产的红牛走出泰国、走向全球。2012年,许书标去世,享年89岁;他的身家在去世前一年,位列《福布斯》泰国富豪榜第二位。
中国红牛的复杂境地
令大家感到迷惑的是,同样叫“红牛”的饮料,在泰国、奥地利和中国生产的“红牛”,包装却有区别,因为市场的经营主体不同,里面还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导致一场多年的“抢红牛”的官司大战。
(华彬集团董事局主席、红牛集团董事局主席严彬)
今年胡润百富榜上,严彬以750亿人民币财富名列第18位,而去年,他曾与王健林、马云同列前十。
严彬,1954年出生在山东,家境很穷,曾在河南插过队。后来,他去了泰国,在唐人街打工,因他的勤奋,很快被提拔为经理,后来成了一位泰籍华商。
1984年,也就是红牛创始人许书标与奥地利商人马特希茨第一次碰面那年,严彬在泰国成立了华彬集团,从事旅游、进出口及地产等业务。当然了,让严彬事业“一炮打响”的,还是归功于“红牛”。
其实,红牛进入中国是在1993年,许书标在他的家乡海南,创立了红牛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可办得并不成功,主要是不了解中国市场及投资环境。
1995年,41岁的严彬,结识了时年72岁的许书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这一年,许氏家族和华彬集团在深圳合资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红牛饮料。
此后,严彬成了红牛“喝出”的第3位巨富。一罐饮料,变成赚钱的摇钱树,造就了三大不同国度的豪门家族,且皆是白手起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奇迹。
自2014年开始,许书标家族后代开始调查、起诉华彬集团以来,中国红牛的控制权博弈一直没有停止过,许严两家也由亲密的伙伴,开始反目成仇;而且“红牛之争”还牵涉了更多的利益方,官司又是跨国跨地域,以至于“谁的红牛”仍是短期难以破解的秘密。不得不说,这在商业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案例,远比“王老吉加多宝之争”更为复杂。
就销量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泰国、奥地利,红牛饮料是获得巨大的成功。去年,奥地利红牛突破了60.62亿罐的全球销售纪录,而在中国,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红牛之争越演越烈
有关红牛的继承问题,泰国天丝制药的首席执行官许馨雄,曾在2015年12月底的英文版《中国日报》上,发表《红牛创始人构思新增长模式》文章,谈及家族正寻求在中国重新谈判合作条款。而奥地利红牛的女发言人曾表示:“马特西茨与许氏家族有着‘既专业又友好’的工作关系”。如此来看,红牛之争并不在这两个家族身上。
(中国日报英文版相关报道)
尽管此前许严两家深陷各类纠纷的传闻,可真正摆上桌面的还是今年7月,“泰国天丝”首先向为中国红牛供罐的制造商“奥瑞金”发难,起诉奥瑞金侵权并要求停产、赔偿、公开道歉等6项诉讼请求。
仅隔1个月,8月18日,泰国红牛商标所有者——泰国天丝集团又发起诉讼,对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及其控制的数家公司提起法律诉讼,理由包括涉及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以及未经许可生产、销售红牛产品等。据了解,该案将于2018年开始审理。
按许书标家族“泰国天丝”的说法,当年双方经营权期限为20年,“截至2016年10月,泰国天丝的"红牛"商标许可协议已到期。”于是,商标侵权成了起诉严彬的首要理由。从法律层面上,从去年10月之后在中国生产的“红牛”,可算是侵权产品。
8月21日,红牛维他命饮料、华彬投资(中国)终于打破沉默,对纠纷有了回应,主要说了两层意思:一是承认红牛商标所有权为泰方所有,二、华彬集团及严彬多年来对红牛品牌在中国运营是有贡献。
这场甚嚣尘上的抢牛大战,何时收场,以何种状态收场,合作20多年的中国红牛又将演绎什么样的故事,目前仍是个谜。
抢“牛”大战带给我们的思考
商业合作伊始,都应在透明、规则的轨道上,把责权利分清楚,而非单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报道称,许家后人称,当年让严斌出任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董事长,主要是出于信任。
另外,泰国天丝法律部门主管以及许氏家族代表叶牟称,“在严彬的实际操控下,持续盈利的合资公司从未向作为合资公司大股东的许氏家族分配过任何利润”;这也是泰国天丝为何不再延续商标许可期限,反而要起诉严彬的起因。
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既然一直不分钱,作为控股股东,许氏家族为何时至今日才发出指控,才展开商标争夺战?个中详情,真是扑朔迷离!
不少人罗列了一长串家族企业传承面临尴尬的问题,比如下一代无力接管、传承大业规划设计太晚、以及跨代传承的无形资产失落等。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看,红牛之争的核心是商标权争斗,症结在于泰国许氏家族对企业的无形资产重视不足。
“红牛”品牌的创建,正如哈佛商学院行销学教授罗希.戴许潘迪说的:“红牛是一个建立在活动上的品牌。许书标是那个提出产品设想的人,是发明易拉罐里的饮料的人,而那个奥地利人则被视为推广它的家伙。”不管怎么说,“红牛”品牌本身的所有者目前属于泰国许氏家族,是无可争议的。
(“中国红牛”股权结构)
这么多年,由于当事人并未足够重视,故而一直让“红牛”存在商标权争议的隐患。举个例子,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本土生产,还有泰国产,甚至是奥地利产的“红牛”,犹如《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一般,谁是真的红牛,一直是个问题。一旦纠纷难以有效排解,一罐红牛带出的财富版图,恐有因之改写的可能。
不管红牛之争最终是何结果,其在无形资产传承上出的问题,留给了别人很多重要且宝贵的启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