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二代对看家的羽绒服似乎失去耐心

波司登二代对看家的羽绒服似乎失去耐心
2017年11月16日 08:47 一波说

中国羽绒服企业的龙头——波司登,今年41岁了!

近一段时间,中国服装业掀起了二代接班风潮,“海澜之家”周建平之子周立宸,已出任公司总裁,胡佳佳从父亲手上接过“美邦服饰”的董事长、总裁大位。

而今年,波司登也有加速“二代”接班的动作,3月,波司登创始人、集团执行主席、首席执行官高德康之子,现年41岁的高晓东,被任命高晓东为集团执行董事。此举,或为高晓东接掌家族企业的前奏,二代上位后,41岁的波司登将往何处去,值得观察。

 

风里来雨里去,小裁缝高德康的发家史

“老板+村老大”,是江苏许多家族企业的独特现象,这与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的本体有关。“苏南模式”是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率先提出来的,即一些苏南民营企业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借助政府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使得企业迅速崛起。

(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

如今的高德康,除了波司登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外,还是江苏常熟市康博村的党委书记,康博村是他的家乡,他已经担任了20年的村书记。

高德康带领波司登稳坐中国羽绒行业“第一把交椅”,一路走来也是风里来、雨里去。高德康,1952年出生,农民出身,起初是一位小裁缝。

1976年,他带领11位农民,用仅有的8台缝纫机成立了帮人做衣服的小作坊,从此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其实最初就是“来料加工”,你带布料来,我帮你缝纫衣服。

到1983年,小作坊已带上乡镇企业的“红帽子”,当时叫“白茆镇山泾服装厂”,高德康出任厂长。随着厂里规模扩大,来料加工式的经营很难喂饱工厂,高德康是个头脑非常活络的商人,开始转向贴牌制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上海飞达厂需要代加工羽绒服,由于当时社会正流行皮夹克,飞达厂虽是国内第一家做羽绒服的工厂,但因颜色单调、样式臃肿、布料粗糙,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加上加工羽绒程序复杂,很多大厂不愿意承揽这单代工生意。

高德康经过市场调研后,认为羽绒服这种产品尽管季节性强,但需求量特别大,只要稍加改进,一定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1984年,他将厂名改为“白茆羽绒服装厂”,一边“贴牌”加工服装,一边潜心研究羽绒服市场的未来走势。

1992年,高德康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自主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同一年,他们成立了江苏康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波司登”刚入市,就遭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寒冬。冬天快过去了,13万件羽绒服积压在仓库里,银行又上门催还贷款,心急如焚的高德康,整日落枕难眠。无意之中,他发现很多百货公司在搞反季节销售,于是,他在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等地,开始了长达二个多月的“挥泪大甩卖”。

通过反季节降价促销,企业最终是前所未有的惨败,虽回笼了部分资金,却也留下一千多万元的赤字。痛定思痛,高德康找准了病因,产品不仅臃肿肥大,笨拙不便,有时羽毛还会从衣服里钻出来,很不雅观!

接下来,高德康大胆尝试,让“波司登”羽绒服变得更轻、更薄、更暖和,而且还引入了时装设计,从色彩、面料到线条上都注入时装元素,这次大变革,被誉为中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次革命”。

2007年10月,集团旗下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著名投行百富勤运作下,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核心品牌产品多年来占据着国内羽绒服市场的半壁江山。

折戟海外市场,波司登二代对看家产品还有耐心吗?

波司登几乎是高德康一手带大的,创始人高德康担任董事长差不多30年。波司登之所以取得了羽绒服第一的地位,与其家族管理的显著特性有关,决策快、干扰少、对市场及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是其客观上的一大优势。

另一方面波司登的董事会及决策管理层,有十几位是家族成员或亲戚关系,他们拧成一股绳,同甘共苦、同心协力,成就了波司登的辉煌。当然了,作为家族企业,波司登也同样面临企业传承问题,尤其是如何面对起家、发家及看家产品——羽绒服,就看能不能继续坚守下去,将它发扬光大了。

(波司登的少东家——集团执行董事高晓东)

高晓东,生于1974年,是高德康与前妻生的大儿子。2002年,他从美国世纪大学管理专业毕业后,就进入波司登工作。

少东家高晓东得到了一个绝佳的练兵场,他进入集团后,并没有介入公司主营业务——羽绒服,而是另辟蹊径,自创自有品牌波司登男装,并出任集团附属公司江苏波司登服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高晓东还是父亲设立的“The GDK Trust”家族信托的受益人之一,该信托持有波司登集团已发行股份29.94%。

波司登的广告语上,常以“世界品牌”四个字自许,或与波司登二代高晓东的经营思路有关。一开始,高晓东就把波司登男装定位成国际化品牌,并将起步放在了英国,定位为“国际化运营”。

2012年盛夏,也就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在伦敦最标志也是最昂贵的商业地段南莫尔顿街,波司登斥资5500万美元的首家海外旗舰店开业了。

(波司登位于伦敦的海外旗舰店)

此后,高晓东又在纽约开设时尚体验店,并现身纽约时装周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品牌运作,本想通过海外砸大钱,迅速扭转消费者对波司登的品牌认知。与海澜之家和柒牌等男装品牌相比,波司登反而“冷落”了国内的宣传力度。

然而,高调挺进欧美等海外市场,多是“赔钱赚吆喝”,今年年初,波司登关闭了伦敦旗舰店及其在英国的商业网站,宣布退出英国市场,国际化战略以失败告终。

一边是折戟海外市场,另一边也是内忧不断。自2013财年后,波司登业绩一路下滑,它也未逃脱传统鞋服行业普遍面临的“关店潮”。仅2015年,波司登就关闭了5053家零售网点,2016年再关了1328家。

另外,自2012年以来,波司登先后关停或者出售童装业务,洛卡薇尔、瑞琦女装业务,并出售旗下休闲男装品牌摩高。

早在2009年,创始人高德康就提出波司登的转型战略,即“四季化、国际化、多品牌化”。从今年的半年财报上看,波司登代表四季化、多品牌化的非羽绒服业务,只占总营收的17.6%,加上折戟海外市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三大战略不理想,其实没有多少斩获。

出海不利,从品牌到店铺,波司登在“瘦身”路上一路狂奔,表面上是快速扩张导致的“消化不良”,多元化品牌的转型不成功,可这并非其接连失利的症结所在。

暂时按下高晓东的话题不表,接下来说另一位波司登二代,她就是“羽绒大王”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与太太梅冬的女儿——高晓红。

(波司登二代千金高晓红)

高晓红是长江商学院“接力”一期校友,她说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深远:“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独立个体。这是父亲希望我成就的,也是我自己的目标。”

作为高德康的“掌上明珠”, 高晓红想给外人一个不拼爹的形象,她和李静、刘江等人合作,创立了儿童服装轻奢品牌Harny&son哈尼尚。

无论是儿子高晓东,还是女儿高晓红,一个主攻男装,开展国际化运营,另一个自主创业,投资童装品牌,如此来看,波司登二代即使更愿意当“创二代”,但皆未远离家族事业的服装业本行,都把家业传承中的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从传承角度而言,他们接力父辈事业的使命意识,还是很强烈的,是企业长青的要素之一。

家业传承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既然波司登二代的接班意愿这么强,为何在转型战略上交了一笔价格不菲的学费呢?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波司登二代对看家的羽绒服似乎失去耐心,具体表现出波司登陷入了战略迷茫,或者说品牌定位的混乱;而这,才是波司登困局的深层原因。

家族企业要发展,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因而要以变革求创新,用创新赢发展。转型及创新的方式、路径,当然也非“华山一条路”,但有一个原则,必须围绕着主业而为,心无旁骛,才能旧貌变新颜。

波司登的三大战略“四季化、国际化、多品牌化”,从根本上讲,并非紧密地围绕着看家的羽绒服而展开,拉开男装、女装、童装、四季化、国际化这么大的架势,本质上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思维在作怪,企业攻击方向多了,力量就会分散,朝思暮想式的运作下,有方向其实等于没有方向,容易形成战略迷茫,导致品牌定位的混乱,这可是一个创业大忌。

国际上著名的家族企业,如法国开云,曾因颠覆主业而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更多的还是围绕着主要业务“永远在创新”,除非真的没有市场前景而非舍弃不可。

(国外羽绒服日趋时尚化)

近几年波司登面临业绩的持续下滑,难续曾经的辉煌,莫非看家的羽绒服“卖不动”啦?非也!波司登虽贵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羽皇”,却屡屡遭到加拿大鹅、Moncler等国外羽绒服品牌的冲击,而后者正大受国人的追捧。

以被誉为羽绒服界的“劳斯莱斯”——“加拿大鹅”为例,近年来风靡全球,自2014财年至今,平均销售额增长率接近40%,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96%,连俄罗斯总统普京都是它的粉丝。可与之同时,波司登的业绩屡屡下挫,接连被曝质量不合格,样式也老得难以抓住年轻人的心,结果自然是不言自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