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保险杠老大———模塑科技的“半接班”模式

中国汽车保险杠老大———模塑科技的“半接班”模式
2017年11月24日 08:31 一波说

导语:30年前,模塑科技只是一家一个生产蜡烛、塑胶花的乡镇企业,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龙头,奔驰、宝马、通用在哪里,它就在哪里。

(模塑科技旗下美国工厂奠基仪式)

“实业+资本运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模塑集团创始人曹明芳,生于 1944年,江阴周庄人。与其他“苏南模式”企业相比,模塑的出生是一个特例。首先,创始人曹明芳的最初身份,并非农民,而是一名政府官员;再者,模塑的创立,一开始是以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出现的。

(模塑集团创始人曹明芳)

1984年,江苏省第一家乡镇级的中外合资企业诞生了!江阴市周庄镇工业总公司与香港乾丰塑胶公司共同投资32万美元,在江阴鸡龙山北坡创办了江南模塑公司。时任周庄镇经委副主任、工业总公司经理、时年40岁的曹明芳,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经过短暂建设,1985年3月,公司投入生产,不过产品与汽车零部件、保险杠什么的丝毫搭不上边,生产的是工艺蜡烛、塑料花、石英钟机芯、还有一些家庭日常用品。模塑起步的成功,为曹明芳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为后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才储备。

尽管曹明芳是带着官员身份下海,有一点值得肯定,他看准并抓住了中外合资这个机会。利用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的优势,加上来自港资的资源优势,模塑在初创期间实现企业最大幅度的增值,肯定相对容易得多。

1988年,是模塑企业和曹明芳个人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曹明芳与全国60多家塑料生产企业,参加了德国大众桑塔纳轿车保险杠生产投标。那时,模塑仅是几十人公司,一听说做保险杠,有的吓得要死,认为一定会亏。

可曹明芳却认为,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有了钞票不买轿车是不可能的,产业发展决定企业的发展,不但不会有什么风险,而且是前途无限。看准了,就该胆大敢干!结果,江南模塑公司力压群雄,一举中标,成为桑塔纳轿车保险杠的配套生产厂。

根据企业的发展,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可说是曹明芳经营思想的一个内核。一个企业老板的能力,其实就是组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比如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政府资源、以及外部环境资源。

1992年7月,模塑与德国庆玛曼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创办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江南庆玛曼模塑有限公司”,随后,又在两家合资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江南模塑总公司。1993年,他又与上海、香港合资方成立第三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江南工程塑胶。

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收购兼并,与外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国外设立分公司等手段,模塑集团势力迅速壮大,事业版图一下子扩展及规模化的轿车配套产业、机械产业、大客车整车制造、零售业以及文化产业。

套用伟人那句话,曹明芳另一个成功之道就是善于资产证券化。“实业+资本运作”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上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可对资本市场却鲜有问津,当然这也与当时证券市场导向有关,主要是为了国企上市服务。开阔思路、敢为人先的曹明芳,决定让江阴模塑跨入资本市场,路径就是“借壳上市”。

1999年8月,模塑出资2.4亿元买断江阴十大上市公司之一——“兴澄股份”外壳,一举成为江阴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

2000年5月,模塑又与无锡方鼎成立合资公司,开始涉足基金投资;6月,有再次出资1.8亿元,入股号称中国十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国元证券,涉入证券业。目前,曹明芳家族,已是上市公司模塑科技(000700,SZ)大股东,在资产证券化之路上,一直精于运作。

今年8月9日,模塑科技就收到深交所的一封问询函,问询收购“道达饰件”关键细节和财务数据。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是模塑科技旗下的民营医院,是由无锡鸿意在2013年出资3亿元设立的,而当时无锡鸿意的股东是模塑科技和模塑集团。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明慈医院”的控制力,减少与控股股东之间潜在的关联交易,模塑科技在2014年收购了模塑集团持有无锡鸿意的49%的股份,无锡鸿意变成了模塑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一系列资产证券化运作套路,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大股东锁定好自己的收益。

“小曹总”的半接班模式

有人开玩笑地说,中国民企老板一辈子就忙着干三件事:一是经营企业,二是沟通政府,三是教育后代。

费心思、花大钱教育后代,比如送孩子出国读书等,目的其实也明确,希望将来好好地接自己的班,继承家族事业。

(模塑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克波)

1969年出生的曹克波,现任模塑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公司里,人们尊称他的父亲曹明芳为“大曹总”,称他为“小曹总”。

曹明芳历练二代接班人,与福耀曹德旺有相似之处,就是三个字:下工厂。考到扬州大学读英语后,还不到20岁的曹克波,被父亲送到德国配套厂去学习,而且一去就是15年。

德国这家工厂,是专门给宝马生产零部件,曹克波到那里,当了最基层的小学徒,每天的工作就是拧螺丝、打磨零件。干了一年后,又被父亲安排到北京经贸大学进修工商管理,然后再到德国马堡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回国以后,他又到清华攻读EMBA。这一条与众不同的求学之路,都是出自父亲曹明芳的精心安排。

家族企业创始人交接班过程中,子女培养是一个重要阶段。通常,0-18岁是家庭教育期,创始人对二代的教育侧重于商业伦理的培养。而18-25岁,就是精英教育阶段,像曹克波,就被父亲派往海外著名大学接受教育,一方面积累商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利于结成广泛的人际资源。

而进入德国配套厂工作,可视为曹明芳对儿子基层锻炼的一部分,目的也明显,就是从本企业或外企业的最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管理实践经验,也可以形成与家族企业关联的人际关系。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

位于德国西部地区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被称为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办公桌”。而2005年成立的DCC(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作为江苏与德国北威州政府共同推动的中德经济文化交流机构,就是曹克波一个“得意之作”,他是DCC的创始人、董事长。“中心”项目耗资200万欧元,是当时江苏省在德国最大的一笔私人投资。

10年德国留学经历,使得2011年曹克波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模塑集团航舵时,多了一份国际化背景,这位“企二代”少帅,成了带领模塑走向国际的领航人。

接管企业后,“小曹总”管理上也带了点德国风格,追求严谨,他将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引入企业,为避免原材料波动影响,降低运作成本,他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提前采购的方式。

不过,非常喜欢德国啤酒和德国文化的“小曹总”,与“大曹总”也会有分歧。比如,他在江阴投资3000万元,修建一座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新茉莉花”啤酒城,就遭到老曹的反对,觉得这样做太过于奢侈,对家族业务又没有什么好处。

他说:“你没有经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懂得珍惜!”开业那天,“大曹总”没有去参加剪彩。而“小曹总”却不以为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一直坚持是为了兴趣而工作,而非为了工作而工作。

去年4月,模塑科技在美国南卡州格里尔市罗宾森路1000号为其美国名华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新工厂开工奠基仪式,其实这仅是企业国际化运营的一部分。举个例子,除了在德国设厂外,为配合宝马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模塑科技投资1亿美元,在墨西哥成立了墨西哥名华公司,又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里尔市再次计划投资4500万美元,并设立子公司。

(模塑科技在美国子公司的奠基仪式)

相比于创一代,“小曹总”的接班更像一种“半接班模式”。

以曹克波接班过程为例,曹明芳虽于2011年辞退董事长一职,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并未从模塑科技管理团队淡出,始终还担任董事,并于2006年起出任副董事长。而“小曹总”这边,从出任总经理开始,2006年又与父亲的任职掉了个,出任董事长,但仅持有模塑科技控股股东——江阴模塑集团18%的股权。

出现这种“半接班”现象,作为创始人而言,无非是想通过掌握一定的控制力,对接班人起着一定的心理威慑。我们注意到,一些拥有海归背景及高学历的“企二代”,在对商业环境的认知及企业的战略考量方面,并不一定会与创一代始终保持一致。

特别是,这些“企二代”相比于上一代人,更热衷于玩金融,有的如江南嘉捷、零七股份等接班人,还对上市公司实施“手术式”资产重组,以至彻底改变主业,其中不乏失败的案例,如海翔药业的罗煜竑,就将家族企业付诸东流;比如还有65年的台湾复兴航空,也是垮在“企三代”林明升手上。

“半接班”,实质上就是将管理权交出,但所有权(实控权)并未实际交付,是创一代在未正式“退休”之前留给接班人的一段缓冲期。所谓市场无常、祸福相依,只有管理好、经营好风险,企业发展的速度就不至于失控,也才有基业长青的牢固基础。从某种角度而言,推行“半接班模式”,就是把企业命运的缰绳——风控,攥在自己的手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