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悦财经:港创新板蓄势待发,新三板如坐针毡

慧悦财经:港创新板蓄势待发,新三板如坐针毡
2017年08月06日 15:57 慧悦财经

港交所的创新板咨询进行得如火如荼,为避免再度错失类似阿里等千亿大刁(DEAL), 市传新板很有大机会允许同股同权的IPO,吸引在美上市的TMT中概股回流到港作第二上市。 市场担心汇集高风险、高增长公司的创新版会成为另一个要老千股纵横的创业板。 创新板的出现会否取代现有的创业板,再者创新版又分「创新初板」及「创新主板」,加起来就4个板,坦白讲笔者已觉有点混乱。 以下的干货文我们屡清一下背景﹕

一. 创新板要来了

在6月16日,港交所发布了《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 就完善香港上市机制刊发了两份建议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征询期在8月18号结束。港股市场一场新的改革——创新板呼之欲出。称之为革命,一个原因是这次开启创新板是港交所二十年来最大的动作,其次创业板背的锅要减负,再次得重新整装旗鼓防止下一个阿里跑路。

有传港交所是被阿里跑去美国上市刺激做出的改革,这件事成了港交所本世纪最大的痛: 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如今阿里巴巴在美股的市值已超350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最大公司,市值大致相当于香港主板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十分之一,是香港科技板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75%。如若当时阿里留在港交所,现时看来,也不仅仅是创收这么简单的意义(至少名利双收)。而今,港股市场仍以传统经济为主,占比约60%, “新经济”公司(除腾讯)占比还可能不到5%,而新经济是目前真正能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包括:金融科技、新零售、智能科技(包括无人驾驶)、科技物流、电动车、生物科技等等。如果香港市场不能真正反映新经济的价值,长期传统业务占比过高,负面效果就是香港市场的发展将处于停滞状态,这将导致其整体估值偏低,不利于市场长期发展,也不利于吸引更多新经济的企业赴港上市。这是创新板创立的根本动力。

 

1. 大体框架

创新板最终出来会是啥样,现在还在征询中,由于大多数新经济公司初创时缺乏盈利,创新板降低准入门槛是必然,将会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整体框架思路目前已有雏形:

(1) 创立创新主板和创新初板两个市场

※ 创新初板:对象为未符合创业板或主板财务或营业纪录条件的初创公司;

※ 创新主板:对象为已符合主板财务及营业纪录规定,但由于采用非传统的管治架构,目前并不符合在港上市条件的公司。

其中创新主板散户可以参与投资;而创新初板只有市值要求最少达到2亿的要求,只开放给专业人士(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参与。以下现时港交所机制不允许上市的公司将有上市可能:

※ 尚未有盈利的公司;

※ 采用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

※ 拟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

(2)创新主板有三个不同的指标

满足其中任何一个就符合要求:

※ 盈利指标:3年5千万净利润,第3年不低于2000万净利润,市值不低于5亿;

※ 市值/收入指标:市值不低于40亿,最近1年收入不低于5亿;

※ 市值/收入/现金流指标:市值不低于20亿,最近一年收入不低于5亿和前3个财年现金流不低于1亿。

(3)申请上市准则及上市流程

2. 担心的问题正在解决

创业板在众人看来算是不成功的尝试,妖气甚重,壳股遍地,一些公司甚至几万港元就能把股价搞得鸡飞狗跳。此次创新板,难免引起市场各种担忧和猜想,相关人士表示:有尝试才有进步的机会,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真正有可能拥有四个客户(中国货和钱/世界钱和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只有香港,港交所过去的辉煌让我们有信心面对未来。

(1) 为何不直接改版主板?

主板是香港主要的交易市场,规则繁多而且较严苛,要改革主板势引发更多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与其在原有基础上“大动干戈”,不如新建立一个新规的市场,方便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投资者便利。就好比房子使用,为了满足新人的入住要重新大装修,但众口难调,不如开辟一个完全满足新人要求的空间来的更方便,不止成本上有节约,未来如若双方互联互通的使用需求升级,再强势打通双方空间来的更直截了当。

(2) 香港没有科技发展创新的生态怎么办?

为了构建一个适合创新科技发展的生态,香港计划在2018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平台:香港交易所私募市场 HKEX Private Market。它将是一个不受《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的场外市场,并使用区块链技术为早期创业公司及其投资者提供一个股票登记、转让和信息披露的共享服务平台作为创业企业的孵化器,为这些企业及其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学前培训”,助力香港新经济的发展。

其次,香港虽没把握新经济崛起的先发时机,现在抢跑也为时不晚。作为全球顶尖的融资市场,优势独特且市场机制成熟,已有成就有目共睹,在港上市的企业中,不乏为数不少的世界巨人,未来的路不明确但走起来肯定是充满信心,创新板势必吸引更多的优秀新经济公司来港。

(3) 门槛低会老千股横行吗(变成下一个创业板)?

门槛低的最重要目的,是给那些具有高度成长性但是还未盈利的企业提供更多机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自身,它们没有资源聘请昂贵的中介机构来通过严格的上市审批和合规要求,若准入门槛过高大概率要错过港交所。同时为了防止老千股盛行,创新板实行“快进快出”策略,你来的容易,若是不合规则也要面对分分钟下线的风险(后续的规则细化中设计更严格的持续合规责任,包括维持最低市值、最低成交量等),再说,上市这么容易,上市地位本身就不会变成有价值的“壳”供买卖或操纵,创新板不会重蹈创业板覆辙了,且创业板也在做出改变。

(4) 只允许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对散户公平吗?

这是根据散户和专业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来设计。上市时,公司没有好坏之分,但有高风险和低风险只分。新经济公司里面,除开真正的未来之星,很多公司避免不了失败,各中风险不言而喻,散户朋友们的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作为“被保护”对象,同时又兼顾投资利益的公平,放在创新主板交易,避开初版的风险,是较理智的考量。

(5) 新经济公司怎么界定?

 新经济公司可能来自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技术、资讯技术服务、软件、电子商务等新兴轻资产行业,也可能源于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个基本原则是看这家公司的主要发展驱动力是不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等),也就是看驱动公司发展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本(资金、固定资产),还是新时代的无形资产(专利、技术、模式创新等),更通俗的说,看一个公司的发展主要是靠钱(资本)还是靠人(创造力)。未来定义还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改变。

二. 新三板有点慌

创新板咨询文件一下来,投资者们反应热烈,有先发时机的新三板想必如坐针毡,毕竟自“开板”以来,政策的红利甜头尝到的少,交易量愈发尴尬,做市指数连日下跌。好的企业留不住,不是已转板就是在转板的路上,差的企业挂在板上干晾着,融资活跃程度有如黑熊在冬天出来觅食(其实冬眠了)。创新板出现在港交所,定位和新三板咋眼看上去如出一辙,一股子要抢饭碗的架势。且作为机构投资者战场的新三板,流动性尴尬,交易量为零的企业小几千,而创新板不止让机构投资者玩,散户也可以在其主板上投资看得上的企业,这样一来,创新板的流动性预期会大大的好于新三板,再借助港交所更加成熟的机制和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新经济企业你说你选谁吧。

1. TMT企业要出走

创新板要引进新经济企业,从新三板的角度来看,TMT企业十分符合创新板的要求。根据统计,新三板中涉及TMT的企业约有1780家,具体行业包括网络媒体、新材料、高科技、软件服务等。这部分企业不仅代表了新经济,同时也是新三板上最优秀的群体之一。

新三板近一年,上千家企业零交易,这低迷的成交量造成转版梦,板上鱼肉快待不住:符合创新板条件的企业可能达到218家以上,未来还会增长。要是都去创新板上市,恐怕新三板要捶胸顿足。

2. 改革预计会加速

在制度上,新三板目前采用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两种方式。除此之外,新三板实行公司制、注册制,对企业进行分层管理。随着未来一揽子改革制度的相继出台,新三板相比创业板更接近中国的纳斯达克定位,代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也更加清晰。目前,信息技术、电子设备、文化传媒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概念挂牌的企业已接近4000家,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33%,其中包括近550家跻身创新层的新兴产业概念公司。而在A股市场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新兴产业概念公司数不足600家,占比不到19%。致力于服务中小创的新三板,更欢迎“新科技、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公司,新三板市场和创新板一样,热烈需要这么一批新兴产业公司。

新三板的先发优势和存在的意义,在现在看来有点火烧眉毛。媒体舆论也喜欢拉着创新板和新三板干架。如若创新板在8月征询完后,迅速落地,新三板在这期间不可能毫无不作为,正所谓“倒逼改革”:

(1). 目前呼声最高的莫过于推出采用集合竞价的精选层,推出精选层后,有望留住更多优秀企业,刺激流动性的攀升。不过如果精选层设立是为了改善流动性而在精选层内实施竞价交易,那么精选层企业的股权结构会更为复杂,要走的路还有点长;

(2). 精选层落地难度不小,寄望分层差异化制度早日落地。目前创新层推出仅有一年、差异化配套制度尚未出台的情况下,过早推出所谓“精选层”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全国股转系统监事长邓映翎公开表示,在一万一千家新三板企业的基础上,创新层应至少具备三千至四千家公司的规模,即至少三分之一比例的新三板企业应进入创新层,然后才能实施再分层制度。目前,分层的标准正在研究完善,争取在今年推出。

(3). 改革做市商制度,私募机构做市试点。做市交易配套创新层优质企业的政策初衷受到冷遇,今年从做市退回协议转让的企业数量接近200家。做市商躺着挣钱的时代已过,私募机构做市试点评审工作已经完成,要启动还需一些时日。

(4). 盘后大宗交易和阶段集合竞价。为了提升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发挥价格发现功能,股转系统有意引入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机制。目前部分券商正在进行内部系统测试中,有望在今年推出。

这一系列改革呼声已久,至今没有确定动作,创新板估计要间接提速新三板的改革。现在改革的箭在弦上,上述的改革事项任何一项落地必然会带动一批企业的行情,趁现在布局新三板,不失为一种赢面较大的策略。

三. 防守攻略

创新板还未完全现出真身,谈论投资策略有点早,但我们可以小结它的特点:多TMT企业、高风险、初创型企业多等。出来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选择投资标的,我们差不多可以借鉴新三板的投资经验。

1. 研究企业现金流:初创型企业大多数财务报表不好看,利润为零、负债累累,这个时候就需要仔细研究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换句话说,负债和盈利都可以造假,但是现金流难得造假,也是最能直接反应企业运营情况(线哪里来的,又用到哪去了)。企业的发展分两种:一种做利润、一种做现金流(比如京东);现金流不错的企业,短期内是挂不掉的。

2. 看行业发展前景:寻找投资标的时候,行业的重要程度大于个股。行业不好,龙头企业说不定也会狗带,但是行业空间若很大,即使很小的企业也能分到一杯羹。对行业的准备判断,会非常大的提高投资的回报率。

3. 挑选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往往意味着可以分到最大的那一块蛋糕,投资机会大于小企业。而对于初创型企业,它所在行业是个全新的领域,很难看得清前景,但是一旦选中,很有可能这个先发的企业就是未来的行业龙头。

4. 管理团队素质:管理团队的素质差不对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投资人投企业,有时候投的其实是管理团队。在选择企业时候,不妨看看管理团队是否够勤奋、有创造力和齐心,实地调研可直接感受团队的实力。

5. 关注跟踪热点:热点常常能带动几波行情,跟踪热点但不要过分驱逐,有热点出现时,可提前布局好的标的,尤其是新经济方向的变动趋势,抓住的趋势就等于手握热点,相关的企业势必出现机会。

6. 关注转板意向:新三板出现的转板潮,说不定在未来的创新板也会出现,所谓:人往高处走。好的企业总需要更强势的融资平台,有转板意向的企业往往都是往高处走,一旦转板成功,通常要带一次行情,估值上涨。

最后再补充一说,想做好新经济企业的投资,还是放弃投机,这是个长线过程,同时优秀的企业也不会让你等太久。上述投资要点都需要长期的综合经验积累:财务判断、行业判断、实地调研、核心竞争力、现实需求是否强烈等,总结成一句话:做个价值投资者。

BY:Car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