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悦财经:中信接手麦当奴,改名金拱门大阔步改革?

慧悦财经:中信接手麦当奴,改名金拱门大阔步改革?
2017年11月02日 08:34 慧悦财经

自四川辣酱后,麦当劳再一次火了一把社交圈。这次是因为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把自己的名字更换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有图有真相:

其实,麦当劳麦当劳(中国)改名字的主要原因是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与麦当劳的战略合作。这家新的公司拥有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特许经营权。但对于外部,这家新公司一直叫“新麦当劳”,直到“金拱门”的名字出现。

而且,金拱门这个名字真的没有…… 那么土。

金拱门的前生今世

1952年,理查德·麦克唐纳和莫里斯·麦克唐纳兄弟俩(对就是他们开了最早的麦当劳汉堡店)面临一个问题——他们需要给在圣贝纳迪诺新的汉堡店建造一栋全新的建筑。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目标:首先是提升店内的效率;其次最好要能够引人瞩目。对于这栋建筑,兄弟二人有明确的个人想法:理查德在拿给建筑师的草图上画了两个巨大的半圆形拱门,他们觉得这样做足够吸引食客的眼球。

但那还不是甲方通吃的年代,很多设计师无法接受兄弟俩的构思——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兄弟俩拿着拱门的草图找到了建筑师斯坦利·克拉克·梅斯顿。梅斯顿一开始想过要把两个半圆形拱门放在建筑物前方,但思前想后,最终将两个拱门改到了建筑物的两侧,最终交给了兄弟俩。而这个设计被梅斯顿称作“金色拱门”(Golden Arches)。

当时的建筑大概长这样……

十年之后,麦当劳想要一个新的 logo 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开始公司的打算是一个代表victory的V字,但最后被公司工程设计总监吉姆·辛德勒把“ V ”展开成了“ M ”,这就像是从侧面看麦当劳餐厅两侧的金拱门,同时也代表了Mcdonald的首字母。于是,我们所熟知的麦当劳经典logo便应运而生。

所以,其实麦当劳这次改名的背后,充满了一丝怀旧的情怀,并不是什么资本的PY交易呢……

麦当劳和中信:剪不断、理还乱

今年一月的时候,笔者还在欧洲读MBA。某天,上战略管理的法国老头一脸兴奋地对着我们第一排的中国人说:CITIC(中信)要收购麦当劳。

其实早在2016年3月,麦当劳就已经筑巢引凤,宣布了一个“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计划:计划售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在内的2800家分店,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将餐厅所有权转让给加盟商。

当时麦当劳给战略投资者的门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高度诚信、财务稳健、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可助其在中国快速发展。新希望、中国化工这些知名企业都向麦当劳抛出了橄榄枝。

然而麦当劳最后选择了中信。

这并不怎么让人吃惊:有红色资本背景的中信集团,早在1982年1月便率先在日本东京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的武士债券,揭开了中国债券融资国际化的序幕。中信旗下的中信证券是目前中国最具盛名的投资银行,江湖人戏称“麦子店高盛”,这两年中信证券的迅猛发展已经让其将中金甩在身后——不管是经纪、投行还是研究所,中信都是一骑绝尘的姿态。

今年1月9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下称中信资本)、凯雷投资集团(下称凯雷)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后者将成为麦当劳未来20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

8月8日,麦当劳中国新公司正式成立,同时宣布中信资本、凯雷投资战略入股麦当劳中国已经获得商务部批准,已经与7月31号完成交割。新公司以20.8亿美元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成为麦当劳在本土之外最大的特许经营商。

在新公司里,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持有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这意味着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麦当劳已部分成为“国企”。

新名字,新开始?

虽然麦当劳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和老对手肯德基相比,麦当劳中国在规模上无法快速扩张,首因是对供应链的高标准要求。麦当劳要求供应商先于餐厅进入市场,完成这些准备工作,须耗时三至五年不等。以麦当劳产品里最重要的食材之一土豆为例,麦当劳对其生长的土壤、水质、环境、品类、大小都有严格要求,这就需要提前找农场。牛肉、鸡肉等其它食材也是如此。同时,在供应商进驻中国之后,因长距离运输需要,还要辅助建立相应的冷链系统。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时候,对冷链运输的要求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麦当劳的扩张速度。

业内普遍认为在和中信合作后,双方会有一个协同效应。

中信资本所投资的顺丰物流可与麦当劳在物流冷链方面合作,优化和拓展物流体系。中信银行庞大的用户规模和网点布局,可以与麦当劳进行广泛的交叉营销,比如麦当劳可作为信用卡积分计划合作商户,为中信银行导入客流、推出联名信用卡等,而中信银行可为麦当劳及其供应商和加盟商提供资金支持。中信泰富的商业地产可为麦当劳店面选址带来便利,麦当劳带来的人流又可助力所在的商业物业。作为中信资本主要股东之一的腾讯,可在 O2O、外送服务、支付、大数据和精准营销等诸多方面为麦当劳提供支持。而麦当劳庞大的规模和全球化运营经验,有可能让中信集团的整个消费业务从中受益。此外,麦当劳仅在中国内地就拥有门店2400家,年客流量为10亿人次,这对中信发展大消费业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或许这次,真的不太一样。

本文作者 慧悦财经研究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