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达因不当方式存现金被捕 注意你也可能掉进这个坑

英达因不当方式存现金被捕 注意你也可能掉进这个坑
2017年02月24日 19:00 海外掘金

◎作者丨掘金大师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都知道西方国家的税收系统很完善,对逃税、洗钱等行为更是盯得很紧,一旦罪名成立,可能面临重罚和牢狱之灾。

这不,长期居住在美国的著名导演英达,就摊上了这档子麻烦事儿。

据美国康涅狄格州联邦法院官网的新闻通报,著名导演英达(英文名DA YING)涉嫌在美国拆分洗钱,被康涅狄格州联邦法院指控。

 关于英达(Da Ying)的新闻发布(来源:康涅狄格州联邦法院官网)

根据检方的指控书,英达(Da Ying)现年56岁,北京人,居住在美国康州,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之间的11个月之内,他先后把46.4万美元存入他和他妻子的联名账户。

为了每次存钱额度都低于1万美元,他前后分50次存入这笔资金。据悉,他和他妻子在四家银行开了六个银行账户。

虽然新闻通报中的姓名为拼音,但其它个人信息的确与著名导演英达完全吻合。

英达的确常年与家人居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现年56岁,北京人。如果这还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出现一个同名同姓、年龄、履历都一样的“替身”,概率相当之低。网上也出现了附有英达签名法庭认罪书。

英达在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出具的认罪书上签字(来源:海外网)

2月16日,英达在康州联邦法庭达成和解,同意冻结部分资金并补交税款,合计29万美元。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何英达要刻意把每次存款的金额压在1万美元以下呢?

因为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美国金融机构在接收1万元以上的现金交易时,会要求客户填写现金交易报告(Currency Transaction Report),需要上报8300表给财政部(Department of Treasury)的金融犯罪执法部门(Financial Crime Enforcement Network)。

如果30天内,银行怀疑存款人故意每次存款不超过1万美元,有可能牵涉洗钱、逃税或其他犯罪活动,银行也必须向IRS申报可疑活动报告(Suspicious Activity Report)。这种存款方式被称作“结构性拆分行为”(Structuring)。

也就是说,英达存款超过1万美元的话,可能会暴露其收入,并支付更多税金。或许是出于避税,以及省事、图方便,英达将每次存现金的额度刻意压在1万美元以下。

这种行为很常见。习惯了在国内银行存取大额现金的国人为了省事,经常将现金拆分成多次后存入银行,以避免申报和缴税。

可是,这种存钱方式很容易被税务局盯上,不仅要付出巨额罚款,还有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

试想,如果短期内,银行频繁收到多笔9900美元的存款,刻意不超过1万元。税务局审查时,看见一溜儿9900的现金存入,会否觉得奇怪? 税务局自然怀疑你的动机,认为你是有意隐藏收入来源,避税,甚至是涉嫌洗钱。

联邦法官Stefan Underhill将于5月11日对此案宣判,英达(Da Ying)最高或将面临10年的牢狱生活,以及50万美元的罚款。

类似案例:

英达的拆分存款案例,属于刻意将额度压在限额以下,避免报税。

而另一方面,如果一次性存款超过免申报限额,就必须要申报或提供资金来源证明。掘金大师想起当年一位朋友在法国的经历。

朋友当年在法国留学,同样也是习惯携带大额现金,从国内取了10000欧元(8万人民币),到法国直接存入当地银行的个人账户。

第二天,他的银行账户被冻结,无法取现和消费。

急忙跑去银行询问后,得知法国和所有欧盟国家都有相关的反洗钱条例,单笔存入现金超过3000欧元,就需要主动向银行提供资金来源证明。若没有提供,可能会遇到麻烦。被查到后,银行有权冻结账户。

经过一番折腾,找朋友东拼西凑的借钱度日后,他才等到父母在国内银行补开的一张英文取现证明,还得拿出生证明去银行,才把账户解冻。还好没有像美国那么较真的被起诉,被罚款。

从此以后,那位朋友每次存现金,都自觉提交资金来源证明给银行,以避免噩梦重演。

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它西方国家也对大额现金存款,都有相关的申报有规定。

在加拿大,自2015年起,境内所有银行,汇款公司,赌场都必须遵守一项规定,即任何人如果从海外汇款超过一万加元至加拿大,或是从本地汇出超过一万元至海外,都必须要报告给CRA(加拿大税务局)。

在海外存款、汇款时,最常用的就是个人支票。现金存款一般都有最低限额,且不能在短期内,多次低于最低限额存入,否则很容易被冻结账户,甚至官司缠身。

相信绝大多数在外的朋友,其资金来源都是合法的。

既然合法,就应该遵守当地法律,申报自己的收入、提供收入证明,并按规定纳税,而不要“耍小聪明”,以为能避过相关部门的审查,省了麻烦,最终却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索引

后台回复,查看相关内容

1 进群   回复关键词:进群丨买房丨海外投资 | 海外

2 欧洲   回复关键词:欧洲丨英国丨英国投资丨抄底英国

3 移民   回复关键词:移民丨签证 | EB5

4 保险   回复关键词:保险丨涉外保险丨香港保险

5 日本   回复关键词:日本丨民宿丨东京

6 美国   回复关键词:美国丨北美丨在美买房丨德州

7 加拿大  回复关键词:加拿大丨温哥华丨多伦多

8 印尼  回复关键词:印尼 | 东南亚

9 澳洲   回复关键词:澳洲丨澳大利亚丨墨尔本

10 泰国   回复关键词:泰国 |  泰国投资

11 越南   回复关键词:越南 | 资本 | 证券

12 基金   回复关键词:基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