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牛津博士:房价背后暗藏人类历史进程巨变的前兆

90后牛津博士:房价背后暗藏人类历史进程巨变的前兆
2017年04月28日 23:30 海外掘金

海外掘金大讲堂

3月28日,“海外资产配置大讲堂”第46期,举办了主题为“中外教育差异及历史进程中的房价,听90后牛津博士一道究竟”的专场讲座。

主讲人:淦宇杰,德国总理奖学金获得者,洪堡学者,牛津大学博士。

讲座将持续进行下去,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智谷助理3号(ID:zgtrender07),备注:姓名+职业+城市+联系方式;智谷助理将拉你入群听课。

◎作者丨淦宇杰(牛津大学博士生)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1个人成长感悟

首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大家探讨个人成长,以及父母与子女如何良性相处。

相当比例的父母是需要好好反思的,但也应该被原谅,因为当初我们的父母生我们的时候,大概也只是我们现在的年纪,又有多少人准备好了做合格的父母呢?

个人认为,在和小孩的相处之中,应当把他们当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独立个体来对待,而不是小孩子。很多时候,可能孩子比大人还明事理,会发现很多孩子是具备独立意识的,但容易被家长忽视。

而且,中国人教育小孩传统中的溺爱,恰好会泯灭这样一种独立的意识的形成,所以,往往都是因为家庭变故或者外来的因素导致的早熟。所以,请把小孩当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人来相处对待,以理服人。

中国人一生有三道关卡:出生-高考-婚姻。出生决定起点;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在努力争取一张船票;婚姻,更重要的还是找到情投意合的人生伴侣。

所以,先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从出生到高考的一些成长经历片段,在回顾的过程中,也恰好给我自己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独立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的大气候和小气候之中。从出生开始,到15岁去上大学基本经济独立,我都是在一个很漂泊,经常需要更换生活环境的状态下度过,我认为这是我莫大的一笔财富。

当家庭可以是依靠的时候,有父母的溺爱,孩子哭就可以有糖吃,所以很难长大,很难独立。而如果不再有家庭可以依靠的时候,小孩会知道,哭没有糖吃,只有乖才可以。

六岁那年,我就被迫形成了非常独立的个人意识,需要温良恭俭让,寄人篱下的时候,需要非常乖,需要知道怎样能让周围的长辈们更喜欢我,要像小草一样汲取到更多的阳光成长。

我12周岁时就远离家乡,独自求学,而且学校承担了我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15周岁,考上了西安交大,基本经济独立。

环境影响:我非常幸运,我长大的环境里,虽然没有很有学识的人,但是有非常朴实的人,他们给了非常正面的影响,首先是怎么去做一个人。我认识了不止一位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对我极好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爱,所以我非常阳光。

感恩之心: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需要常怀感恩之心,因为他们不是我的父母,没有任何义务对我好。即使是亲人,也没有这个义务。所以,常怀感恩之心,而绝不能拿来主义。

命逢贵人:感恩之心这点让我在成长的经历中,也让我不断命逢贵人,遇见更多长辈喜欢我,关照我,提携我。

在西安交大期间,遇见了我的毕生恩师,西安交大金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誉森教授。这是我到目前为止,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贵人。小说中经常能听见说:如果没有我就没有你的今天。当然,这句话半点不假,但不能挂在嘴边,就像道德更多时候应当是对自己修养的要求,而不是对别人的约束。

其一,我们欣赏感恩之心并应当作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不应当以此要求他人,更不应当居功。金庸小说里但凡傻到动辄说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你的人,基本都没好结局,比如东方不败的童兄弟。

其二,以感恩之心与人相处,更有可能遇见非常多不重要而关键的人,所谓命逢贵人,多经历多遭遇多交流,常怀感恩不邀功。

马太效应:19岁从西安交大毕业,就去一家金融企业待了一年多。这段时间的收获非常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看似绕远路,其实才是真正的终南捷径。

功不唐捐,所有的经历都会有价值的,只要你怀着一颗思考和感受生活的心。所以就开始了在北京大学的硕士生活,从这时候开始,我的经历进入了一个非常高速进步和精彩的阶段。

去北大念研究生,然后出国念博士,拿到进士的帽子,在六所世界名校学习过超过一个月,拿过超过30万人民币奖学金,游学过30多个国家,23周岁拿到德国总理奖学金。在研一的暑假,拿到了索罗斯基金会4000美金的奖学金,和桑坦德银行1000美金的奖学金,去了哥本哈根大学访问,然后去了柏林自由大学。

2从历史的进程看房价

房产泡沫有多可怕?在我所在的以高知白领为主的微信群里,前几年最热的词还是“人赢”,多数人还是对升职加薪有所期待的。现在在同一个群,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变成了“人自灭”,大家纷纷感叹,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加入“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才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焦虑的手段。

现世的各种乱象,是为什么呢?不是单独的自我奋斗能够解决的,是历史的行程已经进入到关键的路口,第二次主义的拐点。

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不论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些都未必是对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技术约束下,制度演化的结果,是私有还是公有,或者是某种形式的有,更有效率,而不是某种制度安排是神圣的。现在人类的文明,可能再次走向了主义变更的关键路口,但是还不大为大部分人所感知。但是这种变化可能会非常快。

举个例子,讲一个老调重弹的故事,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因为运气爆表,出了很多明君名将名臣嘛?大家都知道,秦朝强大的是因为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呢?这里给的解释:商鞅变法,实质是以一种新的主义,取代了旧的主义。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

从此,中国进入两千年的资本主义。这也是孔孟一直批评当时礼崩乐坏,要执行周礼,但是失败,的核心原因。因为他们的具体学说,是逆历史的车轮而行的。而今天,弗里德曼他们,说我们把资本主义好好的执行好,可能一样是逆历史的车轮而行的。这才是,这个时代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乱象的核心解释。

技术进步这么快,没道理上层建筑不跟着变。只是,技术进步前所未有,所以不可预知怎样的一种上层建筑更合适。马克思更不会知道,因为他没有经历技术飞越的20、21世纪。

信息技术的变化。现在OFO、摩拜到处都是,GPS在自行车都可以装,用来收费。叙利亚的普通炸弹上都可以装个小翅膀,加个小马达,在天上拐好多弯。这种精确制导炸弹,当年只有美军才用得起,现在叙利亚的土的炸弹,一百块钱就可以装一个。

办公室老板想看员工有没有好好上班,加几个便宜的一塌糊涂摄像头,老婆看老公有没出去玩,戴一个智能手环。所以呢,信息技术进步,直接造成信息成本的下降, 导致管理成本的下降,随之呢,组织(国家)的最优规模变大。国家层面,如果最优规模变大,当然就是世界有统一的趋势。不过这个相对没那么有意思,因为国家数量太少。

市场与市场竞争的变化。最优的企业规模可能在变大,导致呢,越来越多的市场无竞争,比如,电子书零售,这种零售市场,亚马逊市场占有90%,还有国内的京东等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看全球市场,其实公司利润很可以,很赚钱,但是投资非常少,可以从利息里面看出来。为什么呢?可能因为规模经济的缘故,全球已经进入了普遍的自然垄断阶段了。就是,我赚很多钱,但是你新进来,没办法赚钱。

再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其实倒闭的公司很少,这都是重要的现象和依据。而竞争呢,是市场有效的根本前提。所谓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越来越多的市场无竞争,会导致市场不再有效率,资本主义的两个根本特性,私有制和市场,至少一个支柱就倾塌了。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不再能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先看看香港和德国的案例。

香港。弗里德曼称赞这是自由经济的最后堡垒,如果全世界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话,那就是香港。但香港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在学术里面,比较研究的时候,基本可以说,香港是一个没办法被主流文明接受的社会,太糟糕,太烂。

它的确是低税收、小政府、少管制,看起来非常自由市场经济。结果,每户人家30平米的蜗居,贫富差距大到离谱,有钱的如李嘉诚,富可敌国,穷苦的人,租床位还得半天半天的租,可怜的劳动人民啊。

问题是,这还影响到了效率,李嘉诚天天住几千平的豪宅,急的不了的,要手下的人帮管钱。下面的一般员工呢天天蜗居,脑子怎么转的动。所以呢,愤怒,对政府不满,占中。香港的乱象,是资本主义行将退出人类文明的最先进生产力方向的明证。弗里德曼错了,不是没把资本主义执行好,而是执行的如香港这般,结果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德国。典型的不纯净资本主义,从教科书的角度,简直资本主义的灾难。一系列的社保福利制度,税收超过50%,各种管制政策。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起来还不错哦。我绝对不是说,德国是模板,而是,旧时代下面裱糊匠裱的不错。但是,如果谁能给找到正确的解,新的更有效率的主义来了,旧世界就是吹枯拉朽了,在秦帝国面前,曾经的强国霸主,楚、齐,什么都不算了。

第二个案例,关于香港和上海房地产。

香港已开发土地占23%,住宅用地,7%;而对比,新加坡,住宅面积14%。人口差不多。新加坡还在一直填海。我昨天找了一段话:"特首梁振英在参选时曾指出,香港假若可多开发1%的住宅用地,就能容纳多100万人安居。但是这百份之一的开发量,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上,都有着不少困难。

首先,香港现时有约40%的土地面积属于郊野公园。这些用地受到《郊野公园条例》限制而不能发展。尽管早前曾有讨论是否可考虑开发部分郊野公园用地,但结果却是引来社会的极大反对。不少市民认为本港生活繁重、压力大,郊野公园是他们可放松和纾缓精神压力的地方,故一旦削减公园土地用来发展,只会影响他们所余无几的生活质素。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以后,政府亦只能将建议搁置,郊野公园暂时仍是土地开发的“禁区”。"这段话就是笑话,引来社会的极大反对,谁代表社会呢?大概就是李嘉诚他们吧。增加住房供给,首先冲击的就是大资本家、房地产商的利益。

一边给香港政府施压,一边找几个流氓抗议,或者给一般居民洗脑,告诉他们,绿地多么重要,对于建设“宜居香港、森林香港和健康香港”多么重要,所以呢,宁可每家每户住30平米的蜗居,也要保障“狗均”100平的遛狗面积。

上海有类似的情况了。其实,北上真正建的房子没那么多。解决房价最管用的是增加土地供给,建楼呗。2000年左右的时候,上海市政府缺钱,房地产市场低迷,然后呢,就有人想到办法了,土地呢,以绿地的形式批出来,建公园,推倒旧房子,保护一批老房子,降低房屋供给。又建设了绿色上海,又促进了土地增值。所以,北京上海,依旧建一堆服务业的楼盘、各种剧场体育馆、各种绿地公园,这些都是促进房价增长的。住房的楼盘,相对建的是很少的。

领导人说,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但是,后面的利益集团太大,不以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就像之前,国务院说,要以房地产市场带动GDP,正确的方式是建房子,带动钢筋水泥,结果成了抬高房价。

去产能也是一样的逻辑。保GDP怎么能是去产能呢?去产能是保煤炭、钢铁的价格,而不是保GDP,典型的政府促成的卡特尔垄断。所以,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买不起北京上海的房子。所以呢,这种怪相,是人为的,北上深的高房价,也是人为的,并不能简单的说是央行钱发多了。部分是因为人类还没有想好怎么去真正治理好都市,包括产权、税收。

比如目前51%的这种投票产权不适用于房子,再比如房产税得收起来,还有城市道路的拥挤和容积率的管制等等,都是重要而不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根据道路拥挤收费,理论上可以不用管楼房的容积率。

3总结

技术进步,可能让人类历史的行程,已经走到了一个关健时点了。但是,我们基于同样的逻辑,也有理由持非常悲观的态度:信息技术进步,导致信息成本下降,导致管理成本下降,导致国家管控能力增大,导致旧制度和旧主义的惯性更大,更难出现新的主义。

所以,我们会见到各种资本主义的裱糊匠,试图修补。就像人之将死,插一堆管子。现在世界的乱象,并不是没有把资本主义执行好,而是人类历史的行程,可能已经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关口,所以才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北京的房价,到朝鲜的局势,从伦敦恐袭,到特朗普的当选。然而,历史的趋势,浩浩汤汤,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可能已经置身于最有趣的一个时代,请君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