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出现重大变化,香港保险还适合买吗?

形式出现重大变化,香港保险还适合买吗?
2017年08月22日 20:30 海外掘金

海外掘金大讲堂

7月20日,“海外掘金大讲堂”分享主题:形式出现重大变化,香港保险还适合买吗?

主讲人: 童翠萍博士,资深保险经纪人,专注于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中立、专业的保险咨询和风险管理服务。

讲座将持续进行下去,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智谷小A(ID:zgtrender08),备注:姓名+职业+城市+联系方式;我们将拉你入群听课。

以下文字为讲座删减版,错过当天直播的朋友可以扫描图中二维码,回听全程讲座:

◎作者 | 童翠萍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

 

这是姚晨在某保险公司的VIP餐厅就餐,据说进VIP的门槛是,至少每年保费100万以上。

 

这是宋丹丹,2016年12月份拍的。

这是田亮。

 

这是陈思诚,在出轨之前被拍到的,据说受益人还不是老婆和儿子。

这些都是2016年拍的。大陆这边是明星跑去香港买保险;香港那边呢,是明星转行卖保险,有这样几位明星:

江华  

我记得他就是因为1997年他在《苗翠花》中扮演的方德,帅的一塌糊涂!

还有更帅的黄日华,乔帮主啊。

 

还有刘锦玲,她在港版《天龙八部》出演阿朱。

风风火火,你情我愿,大陆赴港投保的保费规模年年攀升。6年涨了十多倍。

所以,这些年从事保险行业,最常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该选择大陆的还是香港的?

2016年上半年以前,只要客户不嫌麻烦,愿意去香港投保就去吧。我遇到最远的,是从乌鲁木齐坐了五六小时飞机,到香港投保一份8万美元保额的重疾险。人家不嫌麻烦,你也不能拦着,对吧?

但是现在情况有变,客户在纠结香港还是大陆保险时,我会告诉他:

你吸烟吗?如果吸烟,除非情况特殊,否则别考虑香港的了,加费比例高。不吸烟的前提下:

1. 如果你是考虑重疾险,香港和大陆各有优劣势,没有太大的必要非要去香港。

2. 如果你是考虑寿险,大保额的终身寿险,香港产品确实有优势;保额不高,也不建议折腾了。

3. 如果你是考虑储蓄类产品,弄清楚风险和收益,各花入各眼,考虑到汇率因素,香港和大陆都可以投一些。

所有赴港投保的前提是:(1)你在不在意外汇的监管政策?(2)你可以开一张香港银行账户;

下面,我梳理一下,近年来香港保险的外部政策、和香港保险的参照系——大陆保险出现了哪些变化。

1外汇政策的限制

对香港保险的限制,不是保监会,保监会官方微信还曾经教大家如何合法合规地买香港保险。出手限制的是,外汇管理局。大背景是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严重。据报道,2015年中国资本外流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而很多人考虑香港保险,是冲着大额储蓄险去的。

2016年2月,银联国际规定,每天每张保单的单次银联卡刷卡付款上限是5000美元,开始是不限次数。所以出现了,有人在保险公司连刷两百多次卡的事儿。后来限制次数,10月份索性叫停银联卡。于是,大家改刷visa、master。一度境内的visa、master也不能刷。好在很快解禁,每次可以刷5000美元,但有次数限制。

有意思的是,大家对官方政策,有时候是正着听,有时候是反着听。对香港保险,很多人是反着听的,越禁止,越要尝试。所以很多原本不知道、不考虑香港保险的人,在2016年最后两三个月涌入香港买保险。所以那时候友邦、保诚人满为患,虽然香港有不少保险公司,但这两家的大陆客户最多。以下两张分别是2016年底,保诚和友邦取筹排队的景象。

 

友邦一度要在海港城一楼的酒店包下一个厅,用来客户签约。

自2017年1月1日起,换汇政策进一步收紧,国家加强对购汇意图的真实性审查。这是《第一财经》的一篇报道

这一政策执行的枪口是朝上,还是朝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担心枪口朝下,那就考虑大陆的保险。

香港保险,只要保费不是很高,首期保费还是相对容易出境的,难得是后续的保费。考虑香港保险,必须开一张香港银行账户,在大陆就可以见证开户,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都可以。具体条件和流程,请咨询当地银行。香港银行账户,不仅用于续交保费,也用于万一出险,理赔款的入账。万一发生理赔,香港保险公司会出支票,以前大陆银行还可以托收,现在的政策下没有银行会这样了,只能入香港银行账户。

2大陆保险的改进

很多咨询香港保险的朋友,我问她考虑香港保险的理由,大部分都说保费便宜啊,比大陆便宜30%左右呢。

如果保费是你考虑香港重疾险的首要原因,那么你还是回头吧。因为这是陈年旧历了。

2013年下半年,大陆保监会放开预定利率。什么是预定利益?我拿重疾险来说明一下,你只交20年保费,为什么可以保障终身?就是因为保险公司这20年里多收了你的钱,用于投资,他以年复利的方式给你回报,用于覆盖20年后的保费。复利多少呢?保监会从1999年开始统一规定,不能高于2.5%。执行了14年后,终于可以放开到3.5%。这一个点的差别,直接导致后来的产品利润不变,保费可以下降30%左右。

所以现在,不少大陆重疾险的保费不是比香港贵,而是基本持平,甚至更便宜。当然,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等公司,还是死贵死贵的,你拿香港重疾险和他们比,当然便宜百分之二三十。我们看一下30岁非吸烟的男性的保费,表格中下面四家都是大陆的。

 

香港的重疾险,只举了友邦的,并不是说友邦的这款重疾险最好,事实上宏利新出一款重疾险比友邦这款更胜一筹。大陆的只举了同方全球,类似低费率的也不止它一家。

这是从保费方面比较,从保障角度看,也是各有优劣势。

 

以上是重疾险部分。寿险,确实是香港产品还是有明显优势。其中免体检保额就是很大的优势,定期寿险大陆是100万左右可以免体检,香港是500万左右;终身寿险,大陆最高的免体检差不多是500万,达到1000万保额,需要全身上下体检以及做运动心电图。保额达到3000万,还需要再保险公司核保。而香港的话,30岁左右的人,1000万的终身寿险,可以免体检。

除了免体检,在费率和分红上,也是香港的终身寿险比较有优势,当然,再次重申,分红多少是非保证的。

 

定期寿险,保额不高的话,建议大陆解决。如果保额超100万,可以分拆成几家公司投保。尤其是吸烟体,香港定期寿险对吸烟体,直接加费100%。

3理财类产品,大陆和香港如何孰优孰劣

讲香港保险,绕不开储蓄分红险,绕不开保诚的隽升。

隽升是2010年开售的一款英式分红的分红险,它见证了香港保险在大陆的火爆。甚至可以说,很多大陆人热衷于去香港买保险,是冲着隽升去的。6.7%左右的年复利,而且是美元结算,极具吸引力。

我们知道,美国的存款利率是很低的,今年6月,高盛将储蓄利率提高至1.2%,成为美国存款利息最高的银行。所以,长期6.5%的美元年复利,是多高的收益率!所以,这几年,隽升真是火爆了!一个产品的保费收入差不多占了香港保诚公司总保费收入的半壁江山。

友邦眼红不过,在2015年针尖对麦芒地推出了“充裕未来”。但是这类产品,恰恰是销售误导的重灾区。

最大的误导是拿非保证的分红,当成确定无误的来宣传。说白了,6.5%的年复利,是预期的,不保证的,保证的部分只有1%左右。并且,不是你投保后,马上就有每年就有6.5%。而是必须长期持有。

举个例子,一位35岁的女性,年交2万美元,10年交,投保了一份这类产品。如果她在交完保费的第10年退保,她总共交了20万美元,能拿回多少钱呢?大概是22万美元,这还不是保证的,保证部分只有一半11万左右。 这类产品,您只能用时间换收益,持有15年,预期年复利是5%左右;持有20年,预期年复利是6%左右;持有25年左右,预期年复利是6.5%左右。要注意的是,这些也都只是预期,不是保证。

这么说,不是说这类产品不好,而是你得知情,事实上,知晓之后,还是有人愿意选择这类产品,我有两位证券公司的朋友,固定收益部的高管,就是选择这类产品。我提醒他说,收益是不保证的哦,他说知道;我说,要长期持有的哦,他说我就是用来做养老补充的,二三十年后才动用。这就没问题。

那么觉得自己已经错买了这类产品的朋友怎么办呢?至少要放十多年,别看历年的分红达成率,没用。尤其是保诚去年公布了隽升的历史分红数据,美元期交单,这两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看了没啥意义,又不是炒股。

 

再说了,这类英式分红的产品,公布的分红也只是浮盈浮亏,并不是真正到你账户的。所以,分红低时,别人退保,你忍住别退,一退就亏。等个十多年,我相信以保诚、友邦的投资能力,是可以大差不差地实现预期收益的。

香港除了这类非保证收益的英式分红产品,还有保底的产品。例如安达人寿的荟聚成金易,也是美元结算,现行派息率是每年4.75%,只要持有12年,保底派息率是每年3%,是目前香港保险市场上保底收益最高的产品。如果你是给孩子考虑教育金,12-15年就要提取,这类固定收益的产品比较合适。

说了这么多,有一个不要忽视的风险,就是美元汇率。虽然很多人看好未来几年美元升值。但是未来20年、30年到底怎么样,不好说。我1998年读高中时,拿到学校的100美元奖学金,去银行换了800元人民币。2015年,100美元可以只能换600元人民币。现在100美元可以换680元人民币。所以从分散风险角度,考虑理财类保险的话,建议大陆和香港都配置一些。

在大陆的话,如果是选择收益不保证的产品,一定要考虑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泰康人寿不错。 

如果是考虑固定收益类的保险产品,推荐华夏、天安的年金险,以及一些公司的增额终身寿,灵活取用后可以用作教育金或养老金补充。

年金险以35岁女性为例,年交10万,交10年,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领取月3万,领取终身,最长领取至105岁,这是合同保证的,不受保险公司经营好坏影响。比较适合现在预期寿命越来越长的人,做养老金补充。附加万能账户保底3.5%的收益,可以二次放大收益,并且提取灵活。根据保监会第134号文件政策,今年10月份以后万能账户会在市面上消失,年金险在投保五年内也不能领取年金。所以,如果考虑这类产品,现在是个好时机。

需要提一下的是,对于理财类保险产品,收益率其实不该是考虑的重点。或者说,如果您很看重收益率,就不该考虑这类产品。这类产品的优点是保证性、确定性,可以提供一笔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笔现金流不受您其他经营和投资好坏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资产隔离的作用,例如隔离债务风险、抵御婚变带来的财产分割等,适合用作自己的养老补充、给儿女的婚嫁金等。

4CRS对投保香港保险有没有影响

CRS即“共同申报准则”,旨在打击跨境逃税。举例来说,中国和香港采纳“共同申报准则”(CRS)之后,某中国税收居民在香港金融机构拥有账户,那么他的个人信息以及账户收入所得会被香港金融机构收集并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然后会与中国税务部门进行信息交换,这种交换每年进行一次。2018年9月香港与其他相关CRS伙伴国进行第一次信息自动交换。

有人担心CRS会影响香港保单。这和你买的什么险种有关,和在哪里买关系不大。如果你是买的重疾险、寿险,不用担心税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保险理赔款,免个人所得税。

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草案》,寿险的理赔款免征遗产税: 

如果是储蓄类保险,理论上,根据个人所有税法,都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只是目前个人不主动申报,国家也不查收而已。如果一旦征收,不管香港保单、大陆保单,相信都会开征。

有个有趣的信息是,2016年国家公务员招生,国税部门招考人数是1.6万人,占整个国家公务员招生人数的59%,是2013年招生人数的2倍。政府招这么多税务人员干嘛?

所以,不管你的钱在大陆还是境外,该征税的都逃不了。富兰克林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是逃不掉的。”税收无法避免,只能提前规划。

在选择香港还是大陆保险的问题上,不要跟风,不要人云亦云。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做出决定。

5问答

(1)新政策是否影响已买的香港保险?保费续交问题如何解决?

是会有影响的,影响最大的就是续交保费的问题。如果你是已经买了香港保险了,建议在大陆开香港银行账户,开好以后联系你的保险销售人员去办理自动扣款。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都可以在当地见证开户的,具体可以问一下当地的银行。

(2)香港保单是否区别对待港籍和非港籍?

有的产品会区分,有的产品不区分。举个例子,同一家保险公司香港友邦,那么当初它的进泰安心保重疾险是区分港籍和非港籍的,大陆人的保费要比香港人贵。那后来推出的加裕倍安保,大陆和香港籍是同样的费率。

(3)香港的友邦和大陆的友邦是同一家吗?有什么区别?香港的友邦、保诚、安盛那家的产品好?香港的几大保险公司各有什么特点?哪几家比较更好一些?

香港友邦和大陆友邦同属于一家母公司,但这两个公司之间是独立的,产品完全不一样。然后确实很多朋友在问到保险的时候都会问哪个产品好?其实没有绝对的好或者是不好,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样。

这个情况是指你的保额需求不一样,你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对你来说最适合的保险也是不一样的,就不存在绝对的说最好或者不好,而是说最合适。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个人,他有点身体状况,比如说是心肌炎,那么投保A产品和B产品。

从产品本身而言可能是A更胜一筹B稍微差一点,但是A公司的核保严格,他如果投保A公司上上下下体检个遍,最后下来加费20%。B公司核保相对宽松一点,标准体承保。那么你说这个A和B之间哪个更好哪个差?

所以,你脱离了具体个体情况去谈好和坏是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的。好的保险规划都是根据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保额需求、身体状况、家庭责任等),每一家的风险偏好不一样,根据它的具体状况去量身定制的。所以如果需要一些个性化咨询的话,可以个别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