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网络小贷牌照审批 监管舞剑意在现金贷

叫停网络小贷牌照审批 监管舞剑意在现金贷
2017年11月22日 19:26 互金观察站

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巧合的是,当天还有消息称,有现金贷平台收到芝麻信用关于终止服务的通知。对此,蚂蚁金服回应称,近日在排查中发现个别商户存在超过法定保护利率以上的各类费用,不当催收,没有按照协议履约等问题,所以暂停了合作。不过,截至当天,蚂蚁金服对趣店的导流合作仍在继续。

11月22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央行及银监会将召集多地金融办负责人召开会议,主题包含网络小额贷款整顿。此次会议召集规格很高,由央行和银监会相关领导主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参会的主要包括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网贷业务的省市,如广东、重庆、江西、安徽、西藏、宁夏、浙江等。各地要汇报当地批设网络小贷机构情况以及对监管方面的安排。

此前,重庆市金融办于11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现金贷业务自查的通知》。此次自查对象针对重庆市金融办批准设立的网络小贷公司。该通知指出,各公司要对自设立以来开展的现金贷业务情况进行自查。自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现金贷业务名称、额度、期限、利率、放贷对象、获客方式、有无场景、贷款用途、资金来源、收贷方式以及是否存在负面舆情、举报投诉等。

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银监会就曾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意见》指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后网络小贷公司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代,公司数量激增。从2017年年初至7月底,新成立的网络小贷数已达52家(不含虽获地方金融办批复但未完成工商登记),几乎与2016年全年的新增数量持平。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累计已经发放网络小贷牌照153张。全国共有18家P2P网贷平台或助贷平台通过其运营主体公司或关联企业获得了21张网络小贷牌照。

以下是专家解读: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收紧现金贷政策的第一步

此项通知直接针对的是目前备受争议的现金贷业务,本通知也是自2017年4月银监会以及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针对现金贷整顿通知之后,又一个全国性的监管要求。

按照监管方近期的要求,现金贷业务将实行牌照化管理,目前看相关牌照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以及备案后的P2P业务主体。网络小贷牌照由各地金融办审批,相对容易获取。而互金整治办要求各地立即停发网络小贷牌照,无疑是收紧现金贷政策的第一步。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现金贷业务,成为众矢之的

暂停新批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文件下发,给了市场明显信号,也让从事某类业务的公司注意及时备用其他业务条线,防止出现叫停后影响金融消费者的情形。“掩耳盗铃”鸵鸟式思维没有意义,重视政策变动,重视法律风险,永远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

第一,现金贷业务,成为众矢之的。

信号还是明显的,虽然互金业内不愿意接受,从138号文可以明显看出“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句话的要点是“现金贷”存在风险隐患,既然存在风险,从无死角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讲,必须及时处置,下一步对现金贷进行规制,也许是箭在弦上。

近期现金贷业务一直是舆论热点,诟病最多的还是利率畸高问题。到底小贷公司,或者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究竟要把贷款利率严格控制在“民间借贷利率”之内,值得深入研讨。

第二,小额贷款业务不宜跨省(区、市)经营。

对于普通线下的小额贷款公司,放开区域限制也是近年的事,从一个区到一个市已经是很大的进展。而市场并不满足,通过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让原本“地方诸侯”成了“帝王将相”在全国开展业务,从而降低了放贷人应有的牌照许可要求,有监管套利嫌疑。

按照立法原意,小额贷款公司是原有金融体系(传统银行业)的有益补充,审批权落在各地金融工作局,我们发现也有一些新区政府的金融服务机构得到法规授权后取得审批资质。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还在进行中,一地部门批设的类金融机构是否能开展全国性业务,有争议。金融安全的底线也是不容挑战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规范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一定考虑的。

第三,对前段时间新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正式表态。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备案、许可、牌照可谓硝烟四起,市场主体在各地寻找政策凹地,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不同省市地区拿了各样牌照,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批准了200余家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及领导们其实已经看到了各地的类似情况,这次发声也是表明严肃态度,从全局的角度给市场和地方机关明确信号,不得新设,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138号文,当天发文当天生效,体现了行政机关的效率。“现金贷”会不会有同样的闪电速度,我们拭目以待。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监管刹住现金贷的决心很大

从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可以看出,监管刹住现金贷的决心很大,接下来现金贷业务肯定会被整治。目前互联网现金贷有不断蔓延迹象,同时各省批准互联网小贷跨区域经营也一直有争议,现在正好喊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长期利好网络小贷行业发展

对网络小贷公司的规范发展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走向成长正轨,网络小贷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防控金融风险的要求。网络小贷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需要规制,但其可取之处在于提供了弱势金融群体所需资金。

此次《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响应防控金融风险的指示要求,同时对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普惠金融体系有重要作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期利好网络小贷行业发展。

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多数进入网络小贷行业的公司本着逐利的冲动而进行牌照申请。将小贷跨区域进行业务推进,同时收取高利息,变相成为网络高利贷。此次整顿与停止批设对整个行业具有示范与规范效应。

二、已有网络小贷牌照价值将获得提升

截至2017年11月6日,市场上有网络小贷牌照242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215张,获得地方金融办批复但尚未注册的有6张,已经过了金融办公示期的有21张。

正如支付牌照暂停发放提升支付牌照价值一样,网络小贷牌照的停止发放也将推高牌照交易价值。

三、将有利于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金融业务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小贷公司补充完善了以银行为主导的普惠金融体系,服务了广大群众。此次整顿有利于根除行业不完善问题,敦促整个行业朝更加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机构对网络小贷牌照的青睐是利益和转型驱动

众多机构对网络小贷牌照的青睐,一是利益驱动,随着一众互金平台的上市,现金贷的高盈利能力让人艳羡,而网络小贷牌照便是现金贷业务的一张入场券。二是转型驱动,网络小贷牌照既可以做个人贷款,也可以做对公授信,对于很多意欲向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的实业企业而言,几乎是性价比最高的一张牌照了。

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现金贷公司至少得死掉99%

对P2P来讲其实没多大影响,因为P2P的话现在就等备案,有资金端和资产端就已经是在P2P的范围内,但这个对现金贷影响还是很大的。现金贷基本上只有一端就是放款端,资金端都来自于机构,如果以后要求现金贷没有互联网小贷就不能做业务的话,现在的几百家现金贷公司至少得死掉99%。

暂停原因的话,首先还是现金贷,现在市场都觉得风险比较大。其次之前就有风声传出来过说现金贷没有互联网小贷牌照,将来可能会暂停,所以现金贷公司现在办互联网小贷的风头比较劲。今年上半年,整体互联网小贷的批准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大家都在赶着政策下来之前尽量批复,国家应该也是在遏制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一些行为。

紫马财行CEO唐学庆:现金贷行业无可避免要经历一番阵痛

根据通知,此次互金整治办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牌照,意在防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现金贷业务。

现金贷属于网络小额贷款的范畴,而网络小额贷款与P2P网络借贷同系网络借贷,但监管部门此前一直将监管重心放在问题比较严重的P2P网络借贷身上,对网络小额贷款的立法比较迟后。

现金贷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放款门槛低、高利贷款、暴力催收、资金来源不明等系列问题,并造成多起恶性事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此次互金整治办在通知文件中标有“特急”,足见对问题的重视。由于P2P网络借款立法已趋完善,监管部门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问题渐趋严重的网络小额贷款身上,加强对其立法监管。

这次通知或拉开监管部门对网络小额贷款整治工作的序幕,后面恐将有系列监管政策出台。而在实现合规健康发展之前,现金贷行业无可避免要经历一番阵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