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哭了!“二师兄”为啥拼命降价?

投资者哭了!“二师兄”为啥拼命降价?
2017年06月07日 16:40 桐看股市

继鸡蛋价格遭遇“本命年”,迎来15年新低之后,“二师兄”的身价也在持续走低。临近夏至,省城生猪价格已跌至两年最低,逼近6元盈亏平衡线,而猪肉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便宜了3元左右。

农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政府会有新政策出现,这个行业也将迎来机会。最近猪肉大降价,所以在此给朋友们做个详细分析。

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猪的出栏均价为13.2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近20元/公斤的出栏价相比,跌幅明显,不单单如此,13.25元/公斤也是近两年出栏价的低点。

什么是猪周期?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说白了就是供应关系引起的猪肉价格涨跌,可看下图。

从2003年到现在,曾走过三个比较完整的猪周期,猪周期时间分别为3年、4年、5年,2013年到2015年是猪肉的严重亏损期,价格下行阶段累积下跌了44%,2013年至2015年连续21个月都处于亏损期,整体平均盈利水平是一头猪盈利115元。

这次的猪价低谷期维持时间特别长,主要是因为规模化猪场不断兴起,这些猪场的资本雄厚,对于猪肉价格下跌的抵抗力比较强,所以主动去产能的动力不够,大家都等着别人主动去产能,结果都不愿意主动一些,猪肉低谷期的时间就拉大了。

2016年是二师兄横行的机会,猪价一直维持在高位,本轮猪价上涨是有史以来最景气的行情。不过猪周期一直存在,猪价上涨之后也必然下跌,现在生猪出栏价已经跌到了23月新低,2017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8.19元/公斤。春节后猪价持续下滑,目前全国均价已接近14元/公斤,部分地区已跌破这一数值,而且价格会继续走低,因为下降阶段没走完,但是今年生猪养殖户仍然会持续盈利的,因为16年猪肉价格涨得过高,猪价要跌到让养殖户亏损,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2016年养殖一头猪盈利8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头猪盈利200-300元,今年一头猪盈利400元左右。今年生猪价格中位运行,虽然比去年差一点但不会大幅下跌,生猪养殖企业还是能赚很多钱的,毛利或比去年下降10%到15%。

在每年当中,生猪价格一般3月份和4月份下跌,5月份和6月份会上涨,因为5月和6月的标猪是过年前出生的,那时候天气冷,仔猪成活率比较低,所以5月和6月的标猪会比价少,自然价格就会上涨。以往都是这样,不过今年很多养殖户把3月就能卖的标猪留到了5月和6月,接下来6月份的猪肉价格有可能还会下降。

养猪行为中的“蛛网效应”

行情好时,养殖户会选择多养母猪以扩大产量,一窝蜂地补栏;但从母猪育种到育肥猪出栏量扩大时,市场已近饱和,猪肉价格开始或者已经下跌。猪肉价格下跌又迫使养殖户削减母猪以减少产量,这就是养猪行为中的“蛛网效应”。

猪肉可以看作是产业链的中端。产业链下游,是猪肉零售制品。由于猪肉降价这一成本推动,拉动终端零售肉制品的价格下降。而在猪肉产业链上游,肉价传导到上游,养猪户看没有钱可赚,就会减少养殖,最终影响饲料供需和价格。

玉米和豆粕是猪饲料的主要成分。这两种农产品(000061)的价格会因为猪肉价格的下降而出现下降。饲料等原材料下降,拉低猪价,市场的供需又将形成一个循环。

但复杂的是,除了供需之外,天气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大豆的主产区是在美国,所以还需要关注美国下半年的天气情况,如果需求旺盛,天气不利,那么一波上涨行情必将拉开,如果天气利好收成,那么,价格上涨将会受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