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揭秘:股市疲软,钱都去哪里了

真相揭秘:股市疲软,钱都去哪里了
2017年02月13日 20:00 ipo观察

作者:文不韬

那些年,钱都去哪了?这恐怕是参与股市的投资者最大的困惑。

从2016年10月开始,截止到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连续出台各项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从提高买房门槛到定向的提高购房成本等等。按理说在楼市相对冷却之后,此前持有弹药准备冲进楼市的人们会把手中持有的资金放到其他投资渠道。在承接楼市资金方面,股市被寄予厚望,然而结果是迟迟未见楼市援军进入股市。

和楼市类似,由于美联储加息和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等因素作用全球债市暴跌。债市大量资金出逃,股票市场理所当然成为债市出逃资金的落脚点。从美国、欧洲等地的市场来看,这套逻辑短期内基本上被印证,然而在我们国内债市跟跌,股市却没有跟涨。(注:以国债指数为依据,债市在十一月进入调整;如果以十年期国债为依据,那么早在2016年十月份就已经进入调整;)

楼市和债市的钱到底去哪了?对于这个问题,文不韬此前的考虑主要是两点。

对于债市来说,各种“萝卜章”等违约事件反映出部分机构和个人风控意识比较差,债市波动让这部分人十分被动,为了自保不但存量资金难以全身而退,可能还需要更多增量资金补仓填黑洞;

对于楼市来说,流动性的变化,让已经购买楼房的资金很难及时变现,而2016年对于居民整体的资金的消耗也让大多数人没有实力拿出更多的钱参与其他市场。

不过,今天文不韬看到一则消息似乎在印证资金不流入股市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但鲜为人知的因素。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截至2017年1月底,私募的管理规模达到10.98万亿元,短短一个月时间,今年1月份私募基金的认缴规模就猛增了7400亿元,离11万亿元仅仅一步之遥。

仅仅1个月,私募基金的认缴规模就增加了7400亿。7400亿什么概念?拿IPO来说,2016年A股全年的IPO融资规模约为1500亿,由此计算私募一个月认缴的资金量相当于5年的2016年IPO融资量;即使最近有传言2017年IPO会到3000亿量级,7400亿也等于两个半2017年的预计IPO融资规模。

那么问题来了,私募基金的钱如果是走证券市场这条路,股市不可能没反应,尤其在目前两市成交量在逐步萎缩的情况下,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入市绝对十分扎眼。

股市没反应只能说明,私募有其他回报率可能更高,更吸引人的投资渠道,占据了进入股市的资金。

究竟是什么渠道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据中国基金报,2015年1月私募认缴规模仅2.63万亿元,但到了2016年1月则增长到5.34万亿元,翻了一番;到今年1月份这个数字达到10.98万亿元,比去年初增长了一倍多,比前年初增长3.17倍。换句话说,私募基金总规模两年增长了317%。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暴涨的重要推手是股权私募。

2015年1月股权私募的规模仅为15069亿元,到2016年1月达到29865亿元,到今年1月更是暴涨到了47686亿元,两年增长了2.16倍,超过200%。虽然去年8、9月间股权私募的规模出现大幅回落,但总体这两年保持高速增长。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证券私募管理人为7908家,管理基金为27322只,管理规模为27834亿元(实缴规模);同时,股权私募管理人为8449家,管理基金为16461只,管理规模为47686亿元(实缴规模)。

这里统计口径是实缴规模,可以发现,股权私募的管理规模占到私募总规模的一半以上,确切来说是56.76%,而证券私募占比为33.13%。可见是股权私募撑起了行业的“半壁江山”。

列为看官看到了,私募基金获得天量资金绝大部分都去往了私募股权市场。什么是私募股权?私募股权的英文是Private Equity,缩写就是大名鼎鼎的PE。也就是私募把钱给没上市的一些私有企业,获得私有企业股份的过程。

PE和雷军等天使投资人主导的VC(风投)有啥区别?区别主要是形式上的,比如VC投资的比较早,投资金额略少;PE则是机构在企业相对成熟了之后进入,投资金额也大了几个数量级。就本质上来说,PE和VC其实差不多,都是在被投资企业估值上升之后,抛出手中所持有的的股份,变现盈利,只不过PE可能等到企业上市,VC则一般在几轮融资之后就撤了。

PE有啥好的?能让这么多资金心甘情愿的进入这个领域呢?这个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来钱多。孙正义当年下注马云和雅虎;南非MIH公司投资的腾讯;美国的德丰杰投资的百度回报率都是百倍起跳!高收益的诱惑之下必然有大量的勇者进入这块市场。

2、现在国内市场的主流投资渠道有被加强监管的趋势,对于私募机构们来说或许会有些心理阴影。在PE市场上,只要钱来的合法,投资方式合法,那么基本上没什么太多的限制,投资起来会相对自在。

3、在经济L型走势,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经济和实体经济依然比较困难,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类公司的活力和生命力相较于传统经济和实体经济可能更加吸引人,也更加符合很多私募机构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期。

4、相较于A股市场的公司,很多没有上市或者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比如目前不盈利),实际上有更大的投资价值。比如现在尽管不盈利,用户基础庞大,有变现盈利条件和能力的共享类公司滴滴、摩拜单车;还有诸如大疆等优质未上市公司等等。

综上分析,对于私募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是权益类投资,不见得非得老实巴交的买卖二级市场的股票,如果有条件参与回报率更加惊人的原始投资市场,那么干嘛不呢?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渠道也没有能力参与和投资股权投资市场的普通人来说,私募股权市场的火爆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是抢了原本可以赚钱的股市的一杯羹。

或许对大部分人而言,财富增长仅仅欠缺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要么后知后觉,比如楼市和半山腰的股市,要么几乎无法触及,比如只有资金和人脉都能达阵得分的股权投资市场。马太效应尽管令人讨厌,但它真真切切的发生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投资领域尤其是这样。在一个靠信息流、资金流、人情流游戏的市场,或许我们只能安安静静的看着马云们在股权投资市场挥斥方遒;热闹与喧嚣过后,我们可能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继续在股市中继续遨游吧!

30岁后,这样理财每年收益多8万!

30岁以后,工资收入逐渐稳定,资产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增加自己的资产收入,成为每个30+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关注每天财技(mtcaiji),告诉你5大理财技巧,提高收益!不理财不知钱难生钱,每天财技带你走向人生巅峰!

每天财技

mtcaij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