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进入马来西亚被批 背后原因何在?

中资进入马来西亚被批 背后原因何在?
2017年04月24日 11:10 财经静距离

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十分紧密。自2009年以来,中国就一直雄踞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马来西亚也大概在同时间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国家里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一直到2016年被越南超越)。两国的贸易总额大概在2013-2014年度便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的高度,此后在这个数字上徘徊,但2017年有望进一步突破。无论如何,相较之下,中国-印度、中国-俄罗斯的年度贸易额也不过在700到800亿美元之间,这更加凸显马来西亚这个小国家和中国在贸易上的紧密关系。



一些中国在马投资引发当地人不满

不过,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与中国的紧密经济关系,只体现在贸易方面,在双边投资方面,表现则不甚出色。同时,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长期以来不如马来西亚企业到中国的投资(大概是8比1的比例)。马来西亚经济体以开放出口为主,向来欢迎外资,历届政府都鼓励中国加大对马来西亚的投资。不过,中资企业大举进入马来西亚,是只发生在近两三年的事,而之前中资到马来西亚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近两三年来中资大举进入马来西亚,有多层次的原因。习近平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许多大型国有基础建设企业开了绿灯,大举往外拓展业务。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处于经济转型之中(即所谓的新常态),不少民营企业也开始往外跑。马来西亚虽然不一定在市场和劳力成本上占有优势(比如说,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市场更大,劳动力更便宜),但长期政治稳定,对中国(以及华人)相对友好,且具有辐射到整个东盟市场的潜能,所以一定程度上,在这一轮中资企业往外跑的热潮中,也吸引了不少中资企业。

同时,马来西亚在近几年的南海争议中,虽然是争议国之一,对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也保持警惕的态势,但总体而言,仍保持着相当低调和对中国友好的政策。中国政府视马来西亚为友好国家,也推动其国有企业增强对马来西亚的投资。

中资大举进入马来西亚,却引起了不少马来西亚国内的批评和争议,这倒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之外。当中,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中铁和中国广核两大国企在2015年年底买入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 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简称1MDB)的资产。一马发展有限公司是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一手主导和推动的国家投资基金,产权由政府的财政部拥有,而首相纳吉布兼任财政部长,因而也可以说是他直接看管的公司。

同时,纳吉布也在2016年三月以前,一直担任一马发展公司的咨询委员会主席,对一马发展公司的业务有直接的关系。一马发展公司在2015年面临财务危机,同时国外媒体,如《华尔街日报》,也报导一马发展公司的资产留到纳吉布私人银行户口的传闻。这两家中资企业收购一马发展公司的资产,刚好使得该公司度过难关,同时也化解了纳吉布的一场政治危机。

中资“出手”救了一马发展公司,是一个转折点。此前,中资来马,一来规模还不大,二来未有扯上马来西亚政局,所以虽然有一些小的争议,但社会舆论并不大关注中资来马。此后,有越来越多有关中资来马的负面评论出现。

中资企业和过去的一些外国投资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其对基础建设和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过去,西方国家和日本的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相对集中在制造业。而中资来马,也有投资在制造业,但相较过去的外国企业,中资在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更大更多。马来西亚目前许多基础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处处可见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影子。

举例来说,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曾提出一个“一个中心城、东西双园、南北三路”的说法,意指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参与的六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一个中心城”指位于吉隆坡黄金地带的“马来西亚城”发展计划,当中,中国中铁占有大概百分之二十的股权(也就是从一马发展公司购得的)。“东西双园”指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的关丹港和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由广西北部湾港口集团大量投资)和马来半岛西岸的马六甲皇京港项目(中国电建集团为主要合作伙伴)。

“南北三路”是指三条铁路计划,分别是横贯马来半岛的“东海岸铁路”、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金马士——新山双轨铁路”和即将开始的“吉隆破——新加坡高铁”(简称马新高铁)。其中,东海岸铁路已经宣布由中国交建为主要承包商,而金马士——新山双轨铁路由一个中国财团(由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三方组成)获得,而马新高铁则花落谁家还不清楚。

除了这几个项目外,还有数个大型的中资项目,包括碧桂园的“森林城市”、上海绿地集团和广州富力地产集团在新山的房地产项目、中国水电承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的建设、信义集团在马六甲州设玻璃厂、中国中车在霹雳州的制造中心,华为在吉隆坡郊区的研发中心等等。

中资投资马来西亚须做好公关

中资来马,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确实为马来西亚带来就业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正面效应。不过,马来西亚最近许多针对中资的负面评论,主要指向有关基础建设和房地产的项目。在基础建设方面,批评者主要指出这类项目整个过程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

以东海岸铁路计划为例,政府最终的报价是马币550亿(折合美金约130亿)的项目,但这和之前的评估相比,几乎是翻倍的成长。中国交建获得这项工程,也没有经过公开投标的程序,事后也没有解释马币550亿的报价是如何算出。种种的不透明,容易引发这项项目涉及马来西亚政府贪污腐败的指控。

同时,部分批评者将中国国有企业的这些投资和南海问题挂钩,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的这些投资“救了”纳吉布,使得纳吉布政府不敢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行为表示抗议和不满,不断让中国吞噬马来西亚领海主权的利益,形同“卖国”。

中国房地产在马来西亚的项目也引起很大的争议。特别是碧桂园的“森林城市”,在马来西亚岸外填海造土,打造一个以中国买家为主的大型发展计划,但没有考虑到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和使得双方互利,其建设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对当地社会没有多大正面经济效应的“中国人特区”,这在种族关系敏感的马来西亚,很容易引起攻击和不满。

碧桂园通过和柔佛苏丹(马来西亚是联邦兼建君主立宪制,各个州都有州君主)合作,认为“搞定”了苏丹就“搞定”了民心,忽视了马来西亚国情特点,结果最近“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批评者的主要焦点之一。

目前各类批评者大多集中在对现有政权(纳吉布政府)不满的在野党人士和公民社会群体。这很容易引起中方的一个错误理解,认为这些批评者是因为不满纳吉布而批评和纳吉政府关系密切的中国,和中国企业的行为本身无关,是“政治化”了正常的经贸投资活动。在这种理解之下,许多中资企业并没有加强本身的宣传和公关能力,避开和不理睬批评者的质疑,其实是中资企业在公关上的一大败笔。

不过,马来西亚并没有深厚的“反华情绪”的土壤(这和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国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上对中国的总体评价仍然是正面为主。就算是这一波批评中资企业的主要在野党领袖,如前首相马哈迪,也小心的区隔中国政府和部分中资企业,不希望这些批评全面影响到马中关系。虽然如此,对中资来马这个课题的炒作,相信会持续发酵,至少一直到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一般评估会在2017年下半年举行)为止。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