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建房真的好吗?我来告诉你它的缺点

农村自建房真的好吗?我来告诉你它的缺点
2017年03月09日 16:02 财经界

一直以来人们都奉行就近原则,住在一个地方,总希望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能够就近解决:

出行几步路就有公交车或出租车坐;

没有公交车的地方最好私家车出行要方便;

买东西不用跑个十公里以上储备一个星期的食物;

剪头发、叫个外卖等高频需求能够快速得到解决;

第一时间尝鲜电子产品……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十分感性地解释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县城与大城市之间的差距:资源的配置必须讲究规模效应,同样是100平方公里面积,农村分散居住,人口可能只有10万人,城市聚集居住,人口可达是100万。市场体量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城市完胜农村,小县城完败大城市。当然,有些人认为小县城或农村很安逸,的确,没有了大城市的快节奏和强竞争性,日子的确相当安逸。但安逸的背后是物质精神生活层面的落差,那些在农村盖了漂亮“别野”人们,一年中有多少个夜晚是亮灯的呢?

说白了,工作生活在一个城市才是人们理想的生活状态,谁也不愿意每年春节花钱请人抢票,因为雾霾堵在高速上,买不到票的只能电话问安。当下的现实是,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来自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但还有超过一半的人住在农村,这些人的工作居住是割裂的。城镇化的要义,根本上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让农村效率起来,尽可能多地产出农产品,弱化居住功能,而城市则要发挥它的效率优势,尽力满足更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需求。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有朋友提到了逆城市化的概念,认为未来农村大有可为。这两者单独来看都没有问题,但要产生因果关系则不大可能。首先逆城市化,并非单纯是指人口向农村流动,而是大中小城市群的形成的集群效应,要实现逆城市化还需满足几个条件:比如中心城区价格过高,企业恶被迫外迁;郊区和城市被套资源实现基本均衡;交通路网足够发达等。

逆城市化最现实的门槛是户口,成为市民再想成为农民难如登天。

也正因为如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民目前会选择双重身份,即事实上的市民和制度上的农民。但这并不改变城镇化大潮,目前户籍城镇化率还不到40%,距离发达国家的80%平均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如此巨量的人口会流向哪里?

未来承载人口的仍然是各省城、中心城市、特大城市。越大的城市吸引力越强,目前各个城市给人口设置了上限,我倒是认为这些指标会被轻易突破,我指的是事实上的突破,而不是那些权威数字,哪些个数字是给人看的,就好比很多城市说2017年房子价格不会涨,即使数字真的是零增长,你会信吗?那些低价的房子你买得到吗?

随着人口的流动,未来农村体量会进一步萎缩,事实上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少,小县城由于就业机会有限,也无法留住进城的农民,大城市容纳更多人口能够将单位公共服务成本降至最低,虽然人口数量庞大会产生一些问题,但总体利大于弊,相当多的大型公共服务只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才会付诸实施,人口的流动会是逐级向上流动的,农民去县城,县城跑省城,省城跑东部大城市。

有很多朋友在农村搞了漂亮的自建房,且不说手续问题,最起码也得先问问自己一年在农村房子里住多久,如此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

不关注金融,你将被世界抛弃,因为你赚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印钞的速度。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

文 觅渡金生(微ID:zxjs108),朋友圈技术教学,操作不顺可以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