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上演“提现危机” 都是乐视惹的祸?

易到上演“提现危机” 都是乐视惹的祸?
2017年06月13日 17:19 互金公社

5月31日,易到再一次群发短信,惹恼了焦急等待的司机们——易到发送信息显示,司机提现日期由5月31改成6月30日。

不仅如此,更有部分易到内部员工称,公司4、5月份为员工缴纳的社保与公积金,都发生了推迟现象。

真有这么惨?

贾跃亭在上周说过:易到看似风波不断,其实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且不需要大量资金,不久大家将看到较大的提升。三周前已经拿到网约车牌照,将成为触底后第一个反弹的业务。

难道这一切似乎都预示,易到的阴霾正在散去?

还是先不要太乐观吧!

01

都是乐视惹的祸:“疗伤难奏效!”

当激进的乐视与保守的易到牵手聚到一起,“疗伤效果”如何呢?答案是:疗伤难奏效!

双方牵手之后,易到发起了一场延续数月的“充一百返一百”营销活动。短短数月,消费者的热情被点燃,易到重新走回了网约车资本竞备的快车道上。

有关公开消息表明,易到最终累积的现金池金额高达60亿,但也预示着易到要拿出60亿补贴用户,这好比一颗悄然膨胀的“定时炸弹”。

今年5月以来,“提现危机”还是发生了:司机提不了现,用户叫不到车,充入的钱退不了款。

随着“充返”活动持续,易到一直在拿用户的资金做现金流的倒手,有点饮鸩止渴的感觉。

据了解,过去小半年市场补贴力度不大的情况下,易到的充返还是挺多,这里涉及到内部资金周转的问题。

不管是前期各大基金的青睐,还是后期用股权换取的乐视7亿美元的注资,看起来易到都是有钱的,但是司机却用实际情况证明易到并没有钱,那么易到的钱去哪里了?

02

易到的资金流去哪里了?

坊间传闻称,易到的资金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渠道。

1、 可能被乐视拿走了。

乐视缺钱是众所周知的事儿,易到加入乐视并没有为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效应,反而深受乐视资金链条的影响。

易到短期之内的补贴,必然带来了大量的现金充值,对于乐视来说,堪称天上掉馅饼。

在2016年4月乐视手机发布会上,贾跃亭激动地宣布,在易到充值1499元,将获得价值1099元的乐视1S手机一部,充值达到2200元,将获得乐视电视一台。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是现场拿产品,而是获取一个手机兑换码。对于一般大众来说,还真没什么兴趣成为乐视生态圈的一员,于是便有这样的消息传出。

显然,乐视的本意并不是赠送用户乐视产品,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财务生态链将易到的现金变为自己的。

在这之后,易到打响第二次生态充返活动,即将原本的100%返现降至50%返现,同时将赠品变为乐视影视会员、乐视商城抵用券等,无疑是在坐实这一说法。

再后来,周航站出来发声,称易到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2、 补贴战使易到没钱了。

补贴战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资本的博弈。滴滴出行的背后有BAT、Uber、苹果,还有中投、中金甲子、中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北汽集团等一大批“国家队”的投资,自然是不差钱。

即便是它也没敢打太长时间的补贴战,在站稳市场后便迅速改变策略。

易到依靠乐视的7亿美元,打了224天的100%返现活动,甚至拖欠了供应商费用高达5000万元,可以说是举债打仗。

所以,易到之殇,实际上是决策失误以及不计后果的打补贴战,再加上一不小心入了乐视的坑。

03

“七年之痒”悲剧如何救赎?

4月21日,易到董事长何毅曾在易到管理层大会上公开承诺,在5月彻底解决司机提现难问题。但已经耐心等到5月31日的司机才发觉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二十多天前的5月8日,对易到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日子。

喜的是,在这一天,易到终于获得了由北京市交通委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证》,认证了易到经营网约车线上服务的能力,此证一出,全国通行。

忧的是,同样在这一天,易到被中消协约谈,要求尽快整改。

是不是发生了七年之“痒”?喜忧参半的易到,从最初的中国网约车行业鼻祖,到现在的在风雨飘摇的困境中蹒跚前行,不过七年时间。

七年前,周航二次创业,国内最早的共享出行平台--易到用车自此诞生。在最初的三年里,易到用车是以拓荒者的身份决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易到自初生起,定位就高于普通的出租车,抑或市井黑车,司机应该是手戴白手套,谈吐温文尔雅的礼士形象,目标客户也应该是高收入群体。相应的,易到最核心的市场也是由企业用户支撑起来的。

但这同时,也为易到之后的作为制造了掣肘。企业用户不在乎打折券多少,而看重服务如何,是否准时到达,所以,易到用车为此量身推出了预订功能。

如果有企业用户预订了中午11点的用车,为了确保司机可以准时到达,易到一般从上午9点至下午1点都不会给同一司机派单,很显然,“服务最优”的原则与“效率最优”往往是矛盾的。而在之后向低端市场的扩张中,易到始终难以扭转这种思维,“司机少+难打车”很容易被裹入恶性循环。

2012年,滴滴、快的先后进军网约车市场,但彼时的共享出行市场仍是一片安详。

2014年,是一道分水岭,滴滴、快的的野蛮扩张,将易到彻底甩在了身后。传闻中,百度投资易到的消息黄了之后,易到在资本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2015年,周航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终究是一场钱的战争,易到需要新的投资人了。

于是,在2015年10月,易到接受了来自乐视的7亿美元投资,代价是贡献出70%的股权。自此,新易到成为“乐视+携程+管理层”的股权模式,其中,乐视占据了绝对控股股东的位置。

“七年之痒”悲剧如何救赎?显然,我们都只能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