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十周年,中国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次贷危机十周年,中国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2017年11月20日 10:38 国是直通车

明年是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从次贷危机算起,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

10年过去了,重新反思那场危机,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有很多启示性意义。

11月19日,在国际金融论坛第14届全球年会上,多名政界、学界、商界专家齐聚,就“防范金融风险”、“进行金融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崔楠 摄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延礼 崔楠 摄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指出,金融机构的急功近利问题,贪快求全问题,监管制度不执行问题,甚至有规避监管制度问题,都需要加强监管来弥补监管短板。

“对风险的本质、演变要有高度的警觉性,对金融的创新,我们要加强监管,不然的话就形成一些新的风险。”周延礼特别指出,有些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极易产生风险的交叉和传递。

在此背景下,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资本市场要着力解决四方面问题:

 邱晓华 崔楠 摄

第一,要着力解决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问题;

第二,要下大力气优化上市公司结构的问题;

第三,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问题;

第四,要进一步协同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邱晓华呼吁,应当对上市公司征收对投资者的风险保证金,不能让上市公司这个最大受益者的责任和收益不成比例,这样才能保证投资者不会由于上市公司错误的发展战略而产生不应有的损失。

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邱亿通看来,防控金融风险,营造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环境,需要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监管。

在抓监管方面,广州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地方金融风险预警防控中心。今年4月,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系统已正式运行。

在抓服务方面,广州通过防控平台和防控系统,让那些搞不法经营的(企业)不敢来,规范经营的(企业)安全经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执行院长陆军认为,防范金融风险,首先要在法律制度方面做出相应安排,其次要在监管、在理念、在开放态度方面作出新的调整。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指出,金融最主要的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因此,金融监管会继续加强,金融反腐会继续深入。

万喆 崔楠 摄

如何进行金融创新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功不可没。

新时代,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如何进行金融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认为,应该注意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与时俱进调整和完善相应法律规范、监管规则、治理标准等制度性安排,提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度,真正使金融科技创新有方向、有底线、有规矩。

李东荣 崔楠 摄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则强调,金融科技的出现并没有改变金融本身的性质,这意味着,“不能因为有所谓的金融科技、互联网,就可以从事金融业务。任何金融业务,必须是经过授牌、特许经营的业务,不能因为换了件马甲就做不应该做、不能做的事情”。

叶燕斐 崔楠 摄

在金融创新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王沅建议,银行不能成为一个“坐商”,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无论银行大小,都应该去追逐最好的客户。尤其是大银行,要主动和优质客户保持联系,并主动跟他们一起商量,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而不是一般性的信贷。

她认为,私人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势在必行,中国的银行不仅仅要有工、农、中、建、交,还要有招商、民生等股份制私人资本银行,以及小额信贷公司,这样才能在一个完整的框架内把各层次、各层级类别的客户融资需要包容进去。

在推动保险业创新方面,华农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宗韬表示,要抓住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这两大机会。例如,家财险、意外险、健康险,这几年确实增长非常快。另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险在中国发展迅速。

他同时强调,保险是经济的减振器和社会的稳定器,它的基本功能是风险保障和管理。

李东荣亦指出,金融创新如果缺乏正确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导向,就有可能滑向自我循环、过度膨胀,非理性繁荣甚至引致经济金融危机的境地。因此,中国新时代金融科技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价值导向和创新实现的动态校准。

阿拉伯银行家协会CEO George Kanaan看来,金融领域的开放对创新很重要。

“让外资银行走进来可以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可以鼓励本土银行把业务做得更好,还可以为更多的经济主体提供服务。”George Kanaa说。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已经越来越开放。今年11月,外资对证券、基金、期货的投资比例,对人身险企的投资比例限制均放宽至51%。

周延礼还表示,希望更多的金融机构,无论是证券投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来到中国经办自己的业务,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未来5年金融工作有三大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认为,首先要“定范围,定标准”,这样才能配以相应的金融手段和政策支持。

他建议,金融要优先服务四类企业,一是技术先进的,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的;二是具有创新性的;三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影响力大的;四是对地方差异发展、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

此外,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信息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二是建立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信用体系,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四是建立鼓励创新、鼓励企业家精神的专项制度。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操作方面,邱亿通介绍,广州通过建设金融功能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等方式来提高金融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