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成盈利最强石油公司 桶油成本已降至32美元

中海油成盈利最强石油公司 桶油成本已降至32美元
2017年09月11日 17:06 新经济观察家

桶油开采成本最低、利润率最高、国际业务持续推进,毫无疑问,中海油已经成为了中国石油行业的引领者。

8月底,中海油发布报告称,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桶油主要成本已降至31.74美元,同比下降9%,已经是连续第4年实现成本下降。中海油已成为全球石油开采成本最低的公司之一。

在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高达162.5亿元人民币,利润率高达17.6%,远高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同行,成为石油界内的一股清流。

在中国能源行业,中海油极其母公司中国海油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一度被视为国内经营模式最国际化、最先进的石油公司。而中国“最先进”石油公司的晴雨,时刻牵动着石油行业的关注。

翻身成盈利最强石油公司

在2016年的8月,中海油发布业绩报告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77.4亿元,出现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在当时,这一结果让中海油成为当时三桶油中业绩表现最糟糕的一家,一时间引发了业内对中国海油模式的广泛质疑。长久以来被认定为“先进”的中国海油,是否已不再“先进”?

中国海油在其成长之初,就被注入了“国际化”的基因。1982年中国海油成立,在其发展初期主要同外国的顶级石油公司合作开采石油。由于深入接触了国际石油公司管理体制,中国海油的管理者也将国际石油公的体制引入到了中国海油内部。

率先实现瘦身改革、率先实现专业化重组分离、率先实现超级海外并购,在经营模式的优化上,中国海油总是跑在国内石油行业的前面。面对中海油半年77亿的巨亏,中国海油是否仍旧在领跑,成为中国油气行业的疑问。

但就2017年中海油上半年业绩看,中国海油的健康状况远比此前预计的更好。尽管在2016年上半年出现亏损,但从2016年起截至2017年6月底,中海油的利润率仍然为正,且利润率高于众多国际石油巨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海油的上游业务占比非常高。在今年上半年,中海油有81%的营收都来自于油气销售收入(750亿元)。在当前油价非常时期,石油行业上游领域惨淡依旧,很多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够盈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下游业务的对冲,靠上游业务实现大幅盈利的石油企业可谓凤毛菱角。

对比其他同行,与中海油业务构成类似、上游业务占比较大的美国第三大油气生产商――康菲石油公司,在上半年则出现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雪佛龙、中国石化的上游业务在2017年第二季度也是出现数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据中海油称,该公司桶油主要成本已降至31.74美元,而其新开发项目的盈亏平衡点成功控制在 35美元以内。

这足见,中国海油的“国际化”模式依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对低油价做出较快反应,及时止损盈利。

国际业务能否助力中国海油爆发?

或许是因为有着“国际化”基因,在国际化发展之路上,中国海油也是走在前端的石油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中海油海外油气当量产量占其总产量的34%,高于中国石油(12.3%)和中国石化(10%)。

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国际化之路最近两年亦饱受争议。2016年之所以出现巨亏,中海油表示是受原油价格下降影响而计提油气资产减值准备,而减值损失主要与位于北美、欧洲和非洲的油田相关。而这其中广受争议的就是中海油的尼克森项目。

2012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巨资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由于尼克森公司的资产主要为开采成本较高的油砂,在2014年油价暴跌之后,尼克森项目对中海油形成巨大的业绩压力。外界也开始对中海油这笔世纪大收购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目前就加拿大油砂本身而言,这一非常规石油资源可谓沉睡中的能源巨人。由于大量油砂矿藏的发现,加拿大目前已跃居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储量国,仅次于沙特和委内瑞拉。但受制于高成本开采,未能实现大力开采。

在最近一年,壳牌、马拉松石油、康菲石油等大型石油公司,迫于业务调整、债务等压力,都选择了抛售加拿大油砂资产。但在加拿大仍有不少企业选择接手这些油砂资产,等待油砂爆发的机遇。

对于油砂的未来而言,极其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世界其他石油储量大国,加拿大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由于毗邻美国,也有更成熟的技术研发环境。所以较其他地区,加拿大油砂可能会更早迎来技术革命。

全球知名能源公司PIRA近日发布预测,美国在2023年可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页岩油革命爆发之后,世界石油生产中心有从中东向北美倾斜的迹象。在这场世纪石油大变革中,加拿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页岩油当前产量火爆,但现实是美国目前的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却并不高,仅有沙特的1/5不到。美国页岩油是否存在虚假繁荣,美国的石油资源量能否保证页岩油热持续,其实仍旧是个未知数。

加拿大油砂储量巨大,可与伊朗、伊拉克抗衡,虽然目前看似开采成本高,但实则是美国页岩油的黄金备胎。对于需要巩固石油美元地位的美国而言,加拿大油砂革命似乎是迟早的事。

那中国海油的尼克森项目,未来是否能借此实现大逆转呢?

布局海外是必然选择

就中国国内石油产业的现状看,中国海油旗下的油田生产处于稳定期,并且是国内石油产量的主力军之一。

中国海油位于渤海地区的渤海油田,目前原油年产量在中国近30个油气田当中排名第二,约占中国国内原油总年产量的15%。渤海油田油气当量总产量排名第三,年产超过3100万吨当量。

在今年8月,渤海油田旗下的渤中34-1油田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正式确认为亿方级大油田。中海油称,渤海油田与国内处于同一盆地的周边油田A,以及北海和美国墨西哥湾对比,渤海勘探程度仍较低。可见渤海油田的资源量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而中国海油位于南海东部的油气田,也已连续多年稳产千万吨以上。自1990年至2017年9月,累计生产油气已超过3亿方。据中国海油称,南海东部油田的恩平18-1稠油油田、陆丰14-4古近系低渗油田、恩平15-1气顶油田等还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可继续让南海东部油田产量保持在千万立方米以上。而南海西部油田,今年5月中国海油也发现了新的超高温高压气藏,展示了南海西部深层良好勘探潜力。同中国众多陆地油田相比,中海油当前国内上游资产的经营状况处于相对健康的状况。而对于国外业务情况,中海油表示,今年上半年海外各生产单元均实现了正的经营性现金流。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继续推进海外业务无疑是必要的。

在今年8月8日,中海油发布公告称,旗下尼克森公司持有权益的加拿大Hangingstone项目已投产,预计在2018年将达到2万桶沥青的高峰日产量。此外,中海油表示在加拿大的长湖项目产量正在恢复,且年度经营现金流有望转正。

咨询公司GMP FirstEnergy称,在过去3年时间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的成本削减了30%,诸如Cenovus Energy和Suncor Energy的油砂生产商,甚至将盈亏平衡点降到了40美元之下。

在经历油价暴跌调整好状态之后,包括中国海油在内的油砂生产商,将持续对油砂项目的经营实施优化。

综合发展持续推进

除了上游业务回归稳健,中国海油的其他业务也在发展中,综合发展实现持续推进。

LNG是近年来中国海油备受关注的业务,被认为是中国海油在天然气领域突围的重要节点。中国海油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也在持续壮大中。

今年7月,中国海油设计建造的国内直径最大液化天然气(LNG)全容储罐成功在天津升顶,中国海油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LNG商的地位。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今年7月,中国LNG进口量同比大增94.49%。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等机构表示,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正在回升,近日天然气领域的政策红利也在密集释放。中国海油的LNG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油服领域,中海油服成为为数不多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的油服企业,并且目前已成为墨西哥的第二大钻井服务商,其自主投资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也在今年正式下水。

在装备制造领域,由海油工程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亚马尔项目在8月收官,使其跻身LNG工程建造世界一流承包商之列。

在炼化方面,中国海油炼化板块目前的年原油加工量超过3000万吨,在去年实现了近100亿元的盈利。

石油这一行未来到底还有没有前途?从中国海油目前的境况来看,国内油气行业俨然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本文由俊松解盘首发新浪财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人金融指导,分析师策略家,财经时评人,投资指导可以咨询本人,文中观点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网站无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