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的中场战事:通道已成过去,服务才是王道

证券公司的中场战事:通道已成过去,服务才是王道
2017年11月20日 18:51 券业新力量

导言

最近,监管的板子打得紧,上周五的推送,券姐在标题里给大家出了一道“算术题”,过了一个周末不知道各位算出来没有…

这几年,正是“挤泡沫”的特殊时期,别说是资管行业,就是券商经纪业务,也没好到哪里去。今天下午,券姐还看到中证报一篇佣金创新低的报道:一家券商开出了万1.2的佣金。但其实行内人都心知肚明,比万1.2还低的,大有人在。但显然,这种毫无意义的佣金战把券商的利润一压再压,也没给市场带来什么好结果。

“建好通道就等着数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我们要把心思花在哪里才能避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泡沫”?

券姐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一位在券商从业15年的前辈,从写代码,到做软件架构,再到研究行业做产品规划。如今,他怎么看待证券行业满目疮痍的“旧战场”,和即将见面的新沃土?

1

今年开春的时候,接受一个新的工作任务,给两家券商做IT规划。

第一家券商因为没有时间,更主要是自己还没有全面、认真思考过,所以只是在个别环节提出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并没有深度参与。

第二家券商由于各种原因,迫不得以只好自己动手完成。

不可否认,做IT规划是一件苦差事。

一、理解券商的公司战略以及依据公司战略分解而形成的业务战略,再与券商信息技术部门相关人员讨论确定其IT规划要达成的目标。

二、设计调研提纲和调研问卷做调研。

三、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设计分析所需的多个维度、整理数据、绘制表格或者图形),完成IT现状扫描和评估。

四、按需要对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IT治理,涉及到IT治理架构、IT组织管理模式、数据治理、信息安全等。

自己本来是学计算机软件的,只善于利用键盘输入英文字母和数字,写这种文字确实也是苦差事。

真心感谢科大讯飞,自己想到什么,就对着手机一阵叽哩哇啦,再传到笔记本上,真要在电脑上一字一字码,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从2002年算起,为这个行业服务了15年,占自己职业生涯一半的时间。

从写代码,到做软件架构,再到研究行业做产品规划,按理说写个IT规划应该不算个难事,可这世界就怕认真二字。

自己做事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从网上找来一个模板,然后粘帖、拷贝,润色的先例,烧脑3个月,终于完成了初稿,这期间也断断续续写了些文字。

现在回想起来,做这个IT规划,可以算是自己为这个行业服务15年的回顾和总结。

2

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不久,经济主体依旧是国有企业,为了为国企改革筹措资金(这个观点政治不正确,但我个人坚持此观点),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2年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没错,先有证券交易所,后有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既然目标明确,为筹措更多资金支持国企改革(那时候国家没有钱),于是各地/强势机构陆续成立证券公司(一方面是协助所在地区国企上市,一方面是为所在地区股民提供证券交易服务),在各大城市成立证券营业部,从此开启了通道时代。

为什么说是通道时代?

那个时代处于局域网时代,地域特征非常显著,一个北京的股民,要想从事证券交易,只能去北京地区的营业部,而不可能去上海地区的营业部,即使证券公司上海地区设置有证券营业部;

一个城市如果只有一家证券公司开设有营业部,股民更没有任何选择,因为别无他店。

同样也是因为目标明确,所以那个时代自然不存在什么价值投资,投机(其实叫赌博更合适)就是唯一(DNA就从那时遗传到现在),才孕育了所谓的消息市、政策市、内幕市(同样DNA也遗传到现在)。

牌照等同于特许,因为股票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让股民相信这个东西不是一张纸,而像货币那样代表人民币、代表在一种权力,那只有用国家信用来背书,证券登记结算业务最早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承担。

这等大事由一个机构来承办显然孕育风险,所以2001年3月成立的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在同年10月就接管了两个交易所的登记结算业务。

这还没有完,三角形才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对不对?只有交易所和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只是二元结构,显然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肯定不行,于是证监会2012年腾空出世。

今天ICO之类的鬼玩艺,还有啥打着P2P旗号发行产品的公司真的是想多了,发行、登记、交易、结算自己一个人包干,染指的还是无形资产交易,被咔嚓就是宿命。如果自己不知道的事做了叫创新,那每个人一生都在创新。

经纪等同于通道,只要有通道就可以等着数钱,这种通道或者经纪DNA同样遗传到现在,什么业务都千方百计把它变成经纪业务,因为曾经的经纪业务实在让人留念。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证券公司那需要什么运营,只要想办法搞到设立营业部的牌照,就可以闭着眼睛数钱(当年我在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企做高级研发工程师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地方性证券公司一家营业部的柜员高)。

也不奇怪,那个年代,教授不如卖茶叶蛋的,一个高级研发工程师也不算什么。

3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所谓的后发优势吗?

在神奇的中国还真的存在,中国证券市场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最早实现无纸化的。

想想时至今日,在世界金融中心的排名中,香港依旧排在上海的前面,可香港证券市场依旧还没有完全实现无纸化,想交易,先将纸质的股票办理入柜,想获得印有你大名的纸质股票,办理出柜。

无纸化、电子交易对经纪通道进行了强化。

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上交所、深圳交所才有证券交易系统,因为只有它们才会进行成交撮合。

券商的,无论是金证家的还是恒生家的,还是顶点家的,都只是证券交易柜面委托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将股民的证券交易指令传送到上交所和深交所。

通道嘛,当然就得有通道的样子。

本来无纸化、电子交易的优点就是效率高、成本低,可遥想当年,为了鼓励证券公司招揽更多股民为国企改革做贡献,交易佣金可一点也不低,还有各种明目繁多的费用,当然后来很多费用取消了,只有佣金保留了下来。

在过去的27年里,证监会只要宣布降低佣金就可以发动一次行情,有没有电商创立双十一大促的味道?

佣金在过去的27年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即使交易佣金对券商利润的贡献逐年降低。

通道越多,可获取佣金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作为中介服务者只要有机会,券商都会抢着去建更多的通道,这个代销、那个市场,那是多多益善。

建好通道就等着数钱,这等好事换你你也积极呀。

无纸化、电子化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导致券商成为一个高度依赖IT技术的群体,没有IT他们就完蛋,一点也不夸张。

要赚钱,IT系统就必须高效、稳定,所以券商早年的信息技术部门的核心使命就是保障采购来的证券交易柜面委托系统正常运行,一堆的个人PC计算机享受着大型计算机的待遇,住着防雷击、保障电力供应、恒温、恒湿的高精密机房。

你的PC计算机有这样的待遇吗?没有,那是因为你的计算机帮你赚不到怎么多钱的缘故,尽管他们都是PC个人计算机,其实其设计标准就是在日常环境下运行,原本没有如此娇贵的。

2002行业开始清理、整顿,券商在总部建立集中式证券柜面委托系统,信息技术部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精心侍候这个系统。

尽管交易数据永远以沪深交易所准、登记结算数据以中登为准,但证监会也非常担心券商的那个宝贝疙瘩有啥问题。

下文规定不仅需要建立同城灾备系统防止火灾啥的,还要建立异地灾备系统,防大地震,还规定每年都要演练个几次,那堆PC计算机的待遇是不是比国家一级文物的待遇还高?

其实无论是金证家的还是恒生家的,这个系统就是高效将通道功能发挥到极致,券商也如吸大麻一般逐渐上了瘾,越来越离不开这套系统了。

大多数券商集中式证券柜面委托系统建成的同时,那些国企依靠永远不用还的巨额资金存活下来,有些还成长为世界级的恐龙,与此同时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些事情就自然在发生改变。

4

为国企改革募集所需资金的使命结束了,该谈谈优化资源(钱当然是最重要的资源了)配置,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了,更多金融产品就自然出现了,各种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股民终于有选择了,可以不炒股,而选择买基金、买资产管理产品。

关键是且不用去券商营业部,在家用PC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

那时候开户且资金量足够,券商就会为你免费提供在家上网的计算机,那时服务比现在好得多。

可是这些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表现时好时坏(其实这是必然,一两句也扯不清的事就不扯了),新鲜感过后,更多股民还是决定自己炒股。

于是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核心地位自然无法撼动,那个宝贝疙瘩自然越变越复杂,券商每年为这个宝贝疙瘩花费的银子也越来越多,不过真心说,与券商的利润相比,这点银子还真不是个事儿。

IT部门的使命依然是保障这个宝贝疙瘩好好活着。

这十年间,发生过很多事,其中就是证监会搞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还在券商头上戴了个泼猴头上类似紧箍圈,叫分类评级。

这个玩艺威力大,只要证监会一念,券商就头疼不已,因为佣金收入的一部份就进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口袋。

人的十指总有短有长,券商的规模有大的也有小,一个明显的可观察的指标就是营业部的多少。

在2014年之前,央行伙同证监会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意无意搞一次双十一大促(政策市就这样来的),股民数就会增长,但大、小券商的股民数增长率其实差异并不大,你原来有100万股民,增长10%,就是110万,我原来只有50万,增长10%,也就是55万。

大家其实心安理得,毕竟投入不一样,耗费的精力也不一样,这个差异也合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一些财大气粗的土豪入主券商后,并没有花多大心思去发展,只是占个位置而已。

反正需要时追加投入,就自然变大,有钱能使鬼推磨嘛,全球化的热浪中,先赚洋鬼子的钱也是爱国嘛。

转眼10年就过去了,2011年,苹果发布了4S,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金融业掀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新浪潮,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证券公司也蠢蠢欲动,宣誓要靠别经纪时代,进入财富管理时代,要成为投资银行。

那个宝贝疙瘩尽管不断升级各种最新装备,但核心功能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变得更加复杂,难以侍候了,IT部门依旧围绕它转,丝毫不敢怠慢。

2015年,万兆带宽网络加上32核CPU的强悍服务器,让这个宝贝疙瘩抗住了万亿成交行情,尽管有些已经露出疲态,显得不堪重负了。

5

2015年的疯狂没有持续太久,就消停了,有些事情却悄然在发生着变化。

少数券商的客户数增长了几倍,明显超越大多数券商客户增长率,与此同时一些券商IT人数已经五、六百人,居然超过了金证和恒生,但大多数券商的IT人数已久在百人以内。

2016年,证监会宣布中国股民总数达到1.2亿。

2017年夏天,上市券商陆续公布中报,排名靠前几家券商的App下载总量居然达到5千万,其中以前叫江苏证券(现在叫华泰)的居然有3000多万,1/4的中国股民都去下载华泰证券的App?

是,一些券商改变了规则,花钱引流了。

新兴互联网企业都是烧钱买客户的,一些券商也试了水,但对结果貌似很不满意。

大多数券商依旧是从大智慧、同花顺那里定制的,而大约有20家券商则是自己开发的,虽然没有大智慧、同花顺好用,但功能却丰富的多。

咋办?我也搞一个,那个叫华泰的家伙花了多少银子搞的,一年一个亿?我玩的起吗?万一我花了1个亿,没有啥效果,我得主动申请回家种红薯了吧。

其实一个App功能再多,按传统的经纪思维(买来或者开发完丢在网上,自然有股民用)1000万总做的出来,这个App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才是那9000万的出处,就是围绕App建立的一套运营机制。

标准化服务时代就是所谓的通道时代,大家的功能是一样的,由于客户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小,不同券商之间客户规模的差异受限于地域特征而没有出现几何级数的改变。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或许证券交易相关的服务还是那些内容,但客户的选择余地已经今非昔比。

过去券商依赖客户经理们跑马圈地,今天依然有券商宣称只要客户经理能力强,高质量客户并不在乎佣金,也不会改换门庭。

过去依赖制度形成的通道,未来依赖客户经理的人脉?

可谁会无缘无故和钱过意不去?90后就要30而立了,当他们从父辈手里接过投资理财的大权,还会听那些叔叔阿姨们不着边际的忽悠,还会在乎所谓的交情和面子?

扩大客户规模,跑马圈地是永恒的话题,只是今天跑马圈地的方式变了。

佣金万2了,再下去,其实经纪业务就佣金而言,将无利可图,这个是必然的结局。

反正无钱可赚,还瞎折腾个啥?其实客户越多,那宝贝疙瘩花钱也越多,也越难侍候。

自然界里金矿品位大约是每吨矿石0.3到 0.5克吧,没有2吨矿石,你咋能提炼出1克的黄金呢?谁都喜欢土豪,土豪就是黄金,客户就是矿山。没有矿山,土豪在哪里?

6

通道时代(标准化服务)的核心是保障,不错以前券商就是那么玩的,在保障通道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同时,尽可能扩大通道的规模。

证监会为啥宣布一个股民可以开20户,后来觉得有点过分,改为3个?还不是因为通道思维下,所谓的服务只是个口号,没事的时候喊喊而已,证监会显然心知肚明,非现场开户不也跟着配套而来?

当年我在华夏证券开户,后来搬家了,换个了离家更近的营业部,可华夏证券的客户经理变着法子就是不让我取消上海指定交易,去了三次,我终于耐不住性子说,今天不取消,我就去证监局投诉,你一个提供服务的还限制起客户的选择了,天下没这个道理,他实在万般无奈,最后给我取消了。

今天中国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你能建多少营业部来实现对自己客户的覆盖?

显而易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们已经进入个性时代,个性时代仅仅是做保障是远远不够的,个性时代的核心是面向客户的差异化服务。

今天不少券商面临所谓经纪业务路在何方的迷茫,其核心其实是在从通道时代(标准化服务)演变为个性时代(差异化服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固守经纪思维(躺着数钱的好事谁会轻易忘却),看上去做了很多事,花了不少银子,不遗余力提供标准化服务,但与客户的需求却存在明显的错配。

券商信息技术部门也实在为难,明明现行的机制是围绕从通道时代继承下来的保障模式所构建的,但业务部门却在抱怨IT支持不力!

无论是委托报盘,还是结算交收,这些属于交易通道的组成部分,其规则是上交所、中登定义的,场内交易属于标准化交易市场,这些东西作为券商根本不可能改变什么,能做的无非就是根据交易所、中登的要求修修补补,如同高速公路修好后,就是一种日常的维护,还能像建高速公路那样搞出个啥大动静?

能做的就是从业务部门开始,放弃趟着数钱的想法,切实转变观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重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以及IT支撑系统,当然还需要搞一个客户喜欢的App。

下层的标准化的东西暂时不用急着折腾——你有足够的资源要优化我也举双手赞成,1万亿至少暂时不会成为常态。

别把心思都花在通道的优化上。

作为中介服务者,客户跑了,或者成本上升了,客户规模却跟不上,才当下最要命的事。没有客户,你那些逆天的通道还不是只有在那里空转。

佣金收入可转换的利润最终会趋零,这种商业模式最终会消失,将佣金收入转变成服务收入才是未来。

其实通道时代,券商就没有搞过啥运营,所谓的运营是面向自己的客户经理的,而不是面向客户的。

进入个性时代,差异化服务是核心,面对不同需求的客户运营难度其实很高的。

就证券投资而言,其实客户最大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全面、真实的信息就是最好的服务,其实那些做的好的App在这个领域是花了心思、用了心的,只是提供方式不那么互联网化而已。

或许有一天,还是能躺着数钱,这要指望AI的成熟以及能熟练驾驭它,前提是要先触达客户,然后获取大数据。没有大数据,AI就是空中楼阁,而在DT时代,大数据是买不来的。

7

《未来简史》预言,未来人类必将出现无用一族。

技术的进步会缩减任何一个行业参与者的规模,证券行业也不例外。

第三方支付被阿里和腾讯垄断,用了几年的时间,导致多少手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实事上无生意可做?

今天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生态就是未来证券行业的生态,别忘了,几个券商已经实现了近50%客户的触达了,如果他们的服务能力及成效持续提升,50%很快就会变成90%,时间真的不多了。

一个行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制度性安排可以让整个行业和谐、同乐,但总会有些东西会让这种情形嘎然而止。

退休前,我坚信BAT不会成为证券行业的颠覆者,能颠覆现有格局只能来自证券行业内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

另外如果坚信客户经理的魔力,我也相信今天香港市场的证券经纪生态就是明天大陆的证券经纪的生态,证监会咋规定都无毛用,不是有个说法吗,不要与人性做对。

固守经纪思维无论做啥,最终结局就是个通道。

没有帝国的夕阳,只有产业的升级换代。

过去是通道,努力做好保障,未来是服务。

由于技术的进步在缩减从业者的规模,因此做出改变的最终解决还是被淘汰,但不做改变,一定会被淘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