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16年总结与17年展望——持续扩张,分化加剧。

城商行16年总结与17年展望——持续扩张,分化加剧。
2017年04月20日 12:35 城商行研究

文章来源:搜狐公众平台,作者单位:上海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上海金融学会

2016年,受经济下行带来的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不断收窄,以及货币市场波动引发的流动性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扩张势头进一步放缓,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大型银行净利润更是逼近零增长。

与之对照,城商行仍保持了较快的资产扩张势头,净利润增速明显快于大型银行。但受资源禀赋、经营管理水平等影响,城商行群体内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一些初具规模、初显特色的城商行,通过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综合化经营等举措,规模实力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也有一些城商行受风险暴露、不良拖累,以及战略摇摆等制约,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

展望2017年,经济探底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转向的反复性、监管政策的谨慎性以及资金市场的波动性,令城商行面临的经营形势更加复杂,城商行需要在过往改革发展基础上,坚持战略定位,清晰战略路径,将防风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切实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总体发展态势:持续扩张,分化加剧

1.规模快速扩张,市场占比明显提升

统计显示,城商行资产增速在2015年3月探底后快速回升,并在2016年维持高速增长势头。2016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达到28.2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5%,高出行业增速8.7个百分点。一些规模在4000亿以下的城商行的资产增速超过30%,甚至达到60%。得益于资产的快速增长,城商行在整个行业中的市场占比由年初的11.7%提升到12.5%。与以往资产负债增速基本一致有所不同,2016年城商行的负债增速快于资产增速,显示其利用价格竞争以及主动负债等手段加快负债拓展步伐。

2.盈利增速下滑,行际间分化加剧

2016年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呈现明显下滑,但总体增速仍快于大型银行,同时行际间的分化有所加剧。2016年前三季度,公布数据的5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3家净利润增速下滑,2家增速提升。8家H股上市城商行中5家下滑(除重庆和徽商银行外其余6家为半年度数据),3家增速提升。导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净息差收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10家公布数据的上市城商行平均净息差下滑12个BP,个别银行下滑幅度达40BP。4家A股上市城商行的ROA已跌破1%。二是不良持续反弹对利润形成侵蚀。三是营改增对利润带来负面影响。

3.中收快速增长,收入结构改善

为应对息差收窄带来的盈利压力,2016年城商行积极拓展非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以上市城商行为例,3季度末15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均比2015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平均提升2.71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成为城商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不同银行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占比已超过20%,锦州银行占比仅5.39%。

4.不良持续反弹,地区差异明显

受经济下行影响,2016年城商行的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进一步反弹。截至2016年3季度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1488亿元,比年初增加275亿元。不良率1.51%,比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受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城商行不良贷款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和区域差异。以上市城商行为例,15家上市城商行不良率均低于行业水平,有4家银行低1%,其中2家位于长三角地区。从不良率变化来看,有2家银行不良率比15年下降,均位于长三角地区。3家银行与15年持平,其中1家位于长三角地区。风险最早暴露的长三角地区的信用风险状况已呈现改善迹象,而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信用风险仍未见底。

图1 2012~2016年城商行资产增长情况

图2 七家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增长情况

图3 八家H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增长情况

图4 上市城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

图5 2010-2016年城商行不良贷款情况

年度发展特点:多元化发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016年,城商行围绕战略定位,深入开展科技金融、小微金融、消费金融、三农金融等业务,以产业基金、收购兼并等为切入点,积极拓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新型业务,加快设立非银子公司,深化与各类机构的合作,通过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来有效应对复杂经济金融形势带来的发展压力。

1.立足实体经济,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是2016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亮点。一部分城商行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整合自身各类业务和资源,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如北部湾银行抢抓一带一路和延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机遇,以国际业务为重点,整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服务区内企业走向国际。天津银行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授信、保函、直接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另一部分城商行立足所在区域重点项目,提供多元化服务。如赣州银行利用资产管理平台与各开发区合作设立产业基金,中原银行整合资产证券化、结构化融资等业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提高客户黏性的同时提升客户贡献度,将是城商行未来发展的重点。

2.加快产品创新,做深做透小微金融

小微金融是城商行的传统优势领域,也是近年来国内各类商业银行争抢的重点。针对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以及不确定性大、潜在风险高的发展特性,过去一年,城商行积极开展针对性产品创新,在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的同时,着力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打造具有特色的小微金融。一是根据小微企业现金流特点,开发便捷续贷产品,解决其经营收入回款期与贷款偿还期错配问题。如嘉兴等银行推出的无还本续贷产品,实现了小微企业现金流的有效运转。二是围绕制约银行开展小微信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发基于企业税务信息的信贷产品。年内先后有盛京银行、南京银行、甘肃银行等银行与税务机关合作推出“税贷通”、“税e融”等产品,凭借纳税信用及缴税记录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三是围绕服务效率,开发线上自动化信贷产品。如贵阳银行通过引入人工+系统评分的组合决策审批模式,推出“数谷e贷”,实现了信贷业务的自动化和批量化审批。

3.推动转型发展,积极拓展零售金融零售金融

具有分散、稳定、弱周期、资本占用低等特点,日益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纷纷将其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城商行成立伊始即确立了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并形成一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下行、企业信用风险不断暴露、以及互联网金融和居民消费快速发展,城商行零售金融业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城商行进一步将零售金融作为战略重点,通过体制改革和运作模式创新,提升零售金融的市场竞争力。一是改革组织架构,整合内部资源,夯实发展基础。如南京银行启动大零售战略转型,整合个人业务部、电子银行部、消费金融中心三大部门,形成大零售板块,提高内部协同。二是创新运作模式,从分散操作到批量运作。如青岛银行推行接口银行战略,通过与外部机构对接系统,实现批量获客。三是开发线上消费信贷产品,提高运作效率。如河北银行推出APP自助信用贷款产品“快享贷”,长沙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快乐秒贷”等。

4.探索投贷联动,深耕科技金融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并催生科技金融的广阔市场空间。科技型企业除具有传统中小企业的特点外,还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短期现金流缺乏的特征,造成传统信贷业务模式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等,成为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重要制约因素。过去一年,城商行利用长期服务中小企业积累的经验,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创新服务模式,取得重要突破。一方面,争取投贷联动试点,探索通过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的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年内10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资格,城商行占了一半。另一方面,非试点银行纷纷借助外部机构或集团内部子公司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如杭州银行与外部机构合作推出“齐全贷”业务模式,对创新型企业融资获得期权,以弥补贷款收益。南京银行依托旗下子公司设立股权公司,推出“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模式。面对科技金融的巨大蓝海市场,还有一些城商行或开发针对性产品,或与政府机构合作,积极介入其中。

5.省内跨区步伐加快,本地分行陆续设立

2016年城商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政策仍未有放松。出于发展压力,城商行纷纷在区域内加快分支机构设立步伐。全年跨区域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省内设立分行步伐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城商行共设立省内分行65家,而2015年全年仅设立29家。二是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将省内全覆盖作为跨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年内中原银行、南京银行分别实现了分支机构省内全覆盖。三是顺应跨区域发展后业务区域结构的变化,一些较早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为理顺管理流程,提升总行面向各地分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对总行所在地分支机构进行重组,设立本地分行成为城商行。年内广州银行将广州市的分支机构整合设立广州分行,同时在广东自贸区设立南沙分行。温州银行则在原来两个管理总部的基础上设立了鹿城、温州两家分行。江苏银行设立了南京分行。

图6 上市城商行不良率变化

6.纷纷设立子公司,综合化经营提速

综合化经营加速是2016年城商行发展的另一大亮点,年内多家机构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统计显示,2015年城商行共设立两类机构11家(含批筹),2016年的数量达到18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城商行希望通过设立子公司突破经营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顺应金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拓展经营领域。2016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发起主体来看,从以往主要集中于大型城商行转向中小规模城商行,资产规模不再是监管机构给予资格准入的主要条件。从发起子公司类型看,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数量明显高于消费金融公司,很大程度是因为商业银行自身也可从事消费金融业务。

7.上市迎来高潮,价差吸引H股回归

2016年,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先后登陆A股市场,终结了A股市场连续八年无城商行上市的历史。此外,长沙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积极筹划A股公开发行,未来会有更多城商行在A股上市。与A股市场的火热相比,2016年城商行H股上市显得有点低迷,年内仅天津银行一家赴港上市。而早先在H股上市的城商行纷纷提出回归A股,公开信息显示青岛银行A股IPO已获受理。这种局面背后的原因,一是两个市场的估值差异,A股估值明显高于H股,尤其是上市后的表现更是优于H股。二是城商行的业务开展主要在内地,客户也基本为内地客户,在A股上市的市场影响力更高。三是,城商行业务以人民币为主,随着汇率波动的加剧,潜存较大汇率风险。在A股上市闸门打开的情况下,城商行首先选择在H股上市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8.大案要案连发,操作风险逐步显现

操作风险大案要案频发是2016年城商行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城商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未能同步加强,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影响,一些企业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原有不规范融资行为得以暴露。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加强监督检查,潜在操作风险隐患被发现。从公开信息来看,全年暴露的操作风险集中在五个方面:第一,票据业务案件,典型如天津银行、宁波银行票据案。主要问题是票据业务专营治理不到位、实物票据管理混乱、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资金划付违规操作、员工行为管控不力。第二,理财业务销售不规范,存在误导或虚假宣传,如洛阳银行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理财产品广告夸大宣传被处罚。南京银行销售基金违规,被证监局责令改正。此类风险主要由于不规范操作造成。第三,内部人员作案,主要是骗贷,或挪用客户资金,或借银行名义帐外经营。第四,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第五,贷款支付管理不严格,贷款资金被挪用,违规进入股市,或用途不合规,年内多家城商行因此受到监管处罚。操作风险频发反映出大多数城商行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和手段缺乏。

 

9.引资步伐加快,重组改革现新思路

沉寂多时的城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重组改革在2016年再掀热潮,并呈现新思路。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从以往集中引入商业银行单一类型投资者转向引入包括大型实体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以及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投资者。尤其是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的金融牌照资源,对城商行快速发展有明显提升作用,成为城商行青睐的理想战略投资者,而资产管理公司亦有借此实现金融全牌照的战略意图,两者合作步伐加快。继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成立华融湘江银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大连银行之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德阳银行更名为长城华西银行。重组改革方面,省级政府借助国有资本运作平台推动辖内城商行做大做强成为一大特点,并从追求单一省级城商行转变为保留多个法人主体。典型的如四川发展公司入股凉山商行,并拟推动凉山商行、攀枝花商行合并重组为四川银行。

发展展望: 面临四大挑战,需抓四大重点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城商行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风险形势尚未好转、竞争日趋激烈、宏观经济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城商行面临更大挑战。为此,城商行需要进一步围绕战略,抓住重点工作,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和提升。

1.风险隐患逐步显现, 全面风险管理亟待强化

2017年城商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在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首先,在宏观经济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过去几年贷款的快速增长令城商行面临较大信用风险压力。尤其是房地产调控趋严令中小房地产商资金链受压,潜存较大风险。其次,那些类贷款的同业投资虽表面有银行信用增信,但其贷款实质以及所属行业大多为监管或政府调控限制类,潜在风险亦需高度关注。城商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预警,做实贷后检查,提高风险的及时识别和快速处置能力。再次,美国进入加息通道,国内货币政策由稳健偏宽松转向稳健偏紧,未来资金市场流动性趋紧和价格高企将成为常态,使城商行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特别是过去几年,一些城商行资金业务快速扩张,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资金市场趋紧将使其后续融资面临较大压力。最后,城商行存款集中度较高,稳定性较差,利率市场化使其波动性加大,从而使城商行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

城商行需要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事前,明确各项业务尤其是资金业务的策略,建立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限额。事中,加强对监管指标以及流动性缺口、期限错配率、杠杆率等限额指标的监测力度,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实现资产负债的协调发展。事后,做好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融资渠道,确保出险可控。

2.发展转型遭遇同质化困境,战略路径亟需清晰

转型发展已成为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各类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共识。但从各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和业务表现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同质化现象明显。一是各类商业银行均将消费金融、中间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作为重要转型方向,城商行亦然。二是城商行群体内各家行纷纷将中小企业业务、零售金融、直销银行作为转型重点,与自身实际、资源禀赋及所在区域的匹配性不明显。首先,城商行需要在传统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的总体定位下,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基础,深化战略定位,明确相应的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找准未来特色业务领域,持续打造特色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根据所选择的战略定位和特色业务,深入研究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体制机制、业务模式、产品服务、人才资源等方面明确战略实施路径,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并纳入发展战略、年度经营计划,配套相应的考核政策。最后,顺应客户需求多元化趋势,深化一体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在内部整合资源,加强业务条线间的联动,强化协同、整合、综合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资金优势,搭建外部资源平台,加强与各类机构的合作,将银行打造成综合服务平台。

城商行需要以特色业务带动综合服务,努力形成自身特色。加强战略管理,进一步完善覆盖各业务条线、各经营管理层级的战略体系,强化战略管理职能,加强战略管理人才的配备,并重点加强对战略执行情况的评估监测,将战略管理融入各单位的内部管理中。

3.互联网金融冲击加剧,信息技术深度运用需加速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仅仅体现为对现有业务的分流,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理念、模式和行为的改变。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智能制造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模式,进而积累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以此引入金融业务,实现金融服务的场景化、线上化、智能化,既提高了运作效率,也提高了客户黏性,进而逐步分流并吸引传统银行客户。从这一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效应将是持久深远的。因此,城商行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借助体制优势,打造信息技术后发优势。

4.人才短板制约持续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待破题

人才短缺是城商行一直以来的短板,近年来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受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民营银行设立加快,以及银行发展压力日益加大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失有所增加。人才短缺对于城商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培育核心业务能力方面形成较大制约,亟待破解。

首先,城商行应充分利用股份制、体制活的优势,进一步打破行政化,在用人方面建立基于能力的灵活机制。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设立多元化人才队伍序列,为专业人才队伍成长打开通道。其次,改革薪酬体制,真正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并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提高吸引力。再次,加快完善内部培训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有条件的银行可以设立培训中心或学院,并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内部培训师队伍。最后,对于新型业务领域,城商行可以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并探索利用业务专营、子公司制等监管政策支持,建立与业务特性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工作岗位体系,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

新常态下城商行的总体发展趋势

  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近年来,城商行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增速回落、不良反弹、盈利承压、发展分化。

  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城商行资产增速在2012年7月达到过去几年的历史高点32.1%,之后进入下行通道,虽然2013年下半年受同业资产快速扩张拉动,增速有所反弹,但总体下滑趋势并未改变。截至2015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达到22.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4%,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上升到11.7%。可以预计,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在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规模也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不良从持续双降转入上升周期

  受经济增速下行、出口不景气及产能过剩加剧的影响,城商行自2012年一季度结束不良贷款双降趋势,进入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升通道。2015年,城商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仍未见底,不良持续增加,并呈现出加速暴露的特点,三季度末达到1.44%,为近5年来的高位。在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并加快推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城商行以往那种不良持续双降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不良的频繁波动将成为常态。

  息差从保持稳定转向持续收窄

  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扩大并于10月24日起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存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存款利率放开使存款竞争进一步加剧,更多转向价格竞争,同时,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中的资产利率持续下滑,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叠加资产增速放缓、不良贷款持续反弹的影响,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和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未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利率管制以及资金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环境下净息差保持稳定的格局将彻底改变,息差收窄将成为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

  

新常态下城商行发展的八大特点

一是适应金融新常态,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

经济新常态推动金融业进入新常态,突出表现为金融深化程度大幅提升,多层次金融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更加成熟。在此情况下,金融行业的效益来源从发展速度和规模逐步转向发展效率和质量,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业务、通过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的推动力日渐式微,需要转向传统新型业务并重、通过服务拉动的发展模式。因此,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实力较弱的城商行,以往更多通过同业合作弥补自身牌照不足的短板,丰富服务内容。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和资源实力明显提升,通过新设金融机构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为越来越多城商行的选择。尤其是2015年银监会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商行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城商行综合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深化战略定位,做深做透中小企业业务。

近年来,国内各类银行纷纷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的拓展力度,对长期以来以此为定位的城商行形成冲击。对此,城商行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战略定位,细分客户群体,围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艺术金融等领域努力做深做透,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主要围绕丰富产品功能、满足企业长期资金需求、提高融资便利性等方面开展贷款产品创新。二是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提高运行效率。表现为与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批量业务运作平台。三是开展服务方式创新,丰富服务内容。代表性的如营口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品牌俱乐部,将中小企业及企业家客户资源组成非盈利平台,实现品牌信息、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金融+商业+生活等综合服务。四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为客户提供投、贷、孵一体化服务。

三是应对市场化挑战,强化价格和服务竞争策略。

在产品、渠道以及科技与大型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价格和服务竞争策略成为城商行的重要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免费策略吸引客户。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对网银转账、手机银行转账实行免费,部分城商行对ATM跨行取款和查询实行免费。第二,以高息拓展存款。与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网点少、产品种类少,面临更大的破产倒闭风险,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情况下,城商行大多通过更高的利率拓展客户存款。以存款挂牌利率为例,五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为第一阵营,利率最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少数大型城商行为第二阵营,利率居中;大部分城商行为第三阵营,利率最高。第三,以综合积分制深耕客户。一些城商行对客户办理业务实行综合积分,积分可用以兑换商品,也可换取利率优惠,既提高了客户黏度,也促进了交叉销售,并解决了客户分层服务问题。第四,以特色服务竞争客户。有的城商行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对网点实施改造,推出玩具支行、图书馆支行等主题支行,将客户服务、儿童教育、亲子活动等融合在一起。

是把握深化对外开放机遇,积极拓展跨境业务。

在投资增速下降、进出口下滑以及信用风险上升、银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城商行传统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城商行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抓住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加快带来的跨境业务机会,拓展新的增长点。部分城商行利用自贸区扩容,通过设立机构,积极拓展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等业务,以此实现境内外业务的有效联动。部分处于边境地区的城商行利用新一轮对外开放带来的边境贸易快速发展机会,拓展面向周边国家的特色跨境业务。典型的如哈尔滨银行积极发展对俄金融业务,设立对俄金融事业部,开展卢布交易,成为全国对俄代理行和对俄帐户最多的银行。富滇银行利用与东南亚国家比邻的优势,发展小币种特色货币供应业务,成为当地泰铢业务市场份额最大的银行。

五是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纷纷抢滩直销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对商业银行的转账、支付、存贷和理财业务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机会。城商行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期借助新技术实现局部领先。最明显的是纷纷上线直销银行。在2014年有12家城商行推出直销银行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22家城商行直销银行上线,城商行设立的直销银行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70%,远超其他各类商业银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直销银行可以帮助城商行实现跨区经营。其次,借助第三方公司力量,弥补自身科技和人才短板,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再次,加快推出手机银行,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第四,面向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开辟业务蓝海。最后,对网点和自助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服务效率,适应客户金融消费习惯的改变,打造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最典型的是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ATM。

六是加快推进零售战略,大力发展理财业务。

零售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对于长期以市民银行作为传统优势业务的城商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近年来,城商行明显加快了零售战略的推进力度,零售业务实现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抓住居民消费升级换代、快速增长趋势,创新产品,加快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年内有十多家银行推出具有自身品牌和特色的个人消费贷款,并在授信条件、放款时间、授信期限、办理渠道等方面积极创新。如民泰银行的薪乐贷、营口银行的营银易贷,以及哈尔滨银行的嘻哈贷。二是适应居民理财意识增强,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快发展理财业务。据统计,全年城商行发行理财产品数量达到31627款,占到银行理财总数量的38%,平均收益率5.07%,发行数量和收益率均居首位。

七是变相推动跨区域,网点布局向下、向小拓展。

自2011年以来,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被叫停。在此情况下,城商行网点布局呈现向下、向小拓展的新特点。向下,即向县域甚至乡镇延伸;向小,即设立小型特色化网点,如社区支行、小微专营支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年底,城商行共设立社区和小微支行700家,充分体现出城商行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社区银行战略和小微业务战略。在跨区域受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设立资金营运中心、票据中心,甚至营销中心的形式变相实现跨区域经营。值得关注的是,城商行越来越重视战略研究工作,纷纷在北京设立战略研究部、研发中心或研究院,以吸引人才加盟,加强战略研究对业务开展的指导作用。

八是紧跟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抱团合作新模式。

由于单体规模小、实力弱、资源有限,成立20年来,抱团合作始终是城商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对内对外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抱团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紧跟国家战略发起合作组织。如青岛银行倡导发起“一带一路”金融联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辖省份23家城商行,合作内容为一带一路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金融市场、贸易金融、公司银行、同业金融等业务机会。其次,合作内容从宽泛松散的信息交流转变为具体专项业务合作。如厦门银行与哈尔滨银行共同发起“一路好游、畅行无忧”银行联盟,推出银行联盟标识卡,共享特惠商户和合作伙伴。长沙银行发起中西部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合作构想,13家城商行参加,着力加强金融市场业务合作。

新常态下城商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复苏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受投资回落、出口不振等影响,增速仍将有所下滑;金融风险暴露还会加剧,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商业银行面临复杂艰难的发展形势。城商行的发展压力将更为突出,有四大挑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和积极应对。

发展模式转型的挑战有增无减,城商行需要加快转向轻资本发展。

近年来,城商行纷纷采取措施推动发展模式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从粗放式、同质化发展转向精细化、差异化发展,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从资产持有为主转向资产持有、交易和管理并重,最终形成一条有特色、高效率、轻资本发展道路。但从最终表现来看,转型成效并不明显,尚未取得实质突破。突出的表现是效益增长依赖资产扩张和高资本消耗的格局未有改变。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有相当数量的城商行或通过定向增发,或发行优先股,或发行二级资本债进行了资本补充,总金额接近3000亿元,成为城商行资本补充的高峰年份。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每隔3?5年迎来一次资本补充高峰的格局仍然较为明显。因此,在资本约束日益强化、资产扩张受到经济新常态制约的背景下,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压力有增无减。城商行需要进一步围绕战略定位,细分市场客群,加快培育业务特色,尤其是提升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占比,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资本消耗,实现资本节约型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挑战逐步显现,城商行需要加快构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会逐步步显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仅仅体现为净息差的收窄,还将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带来深刻变革。从定价视角来看,利率放开后要做到科学定价,商业银行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实现风险的科学计量,运营成本的有效分摊,以及经济资本的准确计算。而要实现这些方面,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在该框架下引入工具、开发系统、建立规则。此外,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资产增长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尽快从强调存款立行、资产负债规模驱动式发展,转向资产立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式发展。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明确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与之对照,长期利率管制导致城商行大多资产负债管理基础薄弱,尚停留在传统的计划财务管理阶段,既未建立与利率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也未引入相应的管理工具,甚至未在全行形成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将资产负债管理摆在重要位置。这一趋势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强。

监管政策收紧的挑战日益加剧,加快回归传统主业。

过去几年,城商行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从结构来看,2013年以来的增长主要依靠同业业务驱动。但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国家进一步强调金融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避免资金空转。为此,监管部门自2014年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并对影子银行予以管控。代表性的为一行三会一局出台的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监会发布的140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以及去年末人民银行推出的宏观审慎评估(MPA)。这些政策的核心意图在于促使商业银行科学定位同业业务,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并将业务发展与经济周期和自身资本实力紧密结合。正是在上述政策的约束下,2015年城商行的同业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一些银行甚至出现规模收缩。可以预计,传统信贷业务仍是未来城商行资产业务的核心,回归传统也将是城商行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当前经济状况下,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居民消费领域的资金需求将成为城商行信贷投放的重点。

风险持续暴露的挑战依然严峻,加快推动全面风险管理。

近年来,城商行的风险形势明显恶化。一方面是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不良贷款持续反弹,新增不良贷款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是操作风险案件明显增多,曝出多起大案,涉及骗贷、违规出售理财以及内外勾结转移客户存款。以往经验显示,经济下行周期既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时期,也是操作风险易发阶段。从现有PPI、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数据来看,未来几年经济增速预计仍将有所回落,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局面难有根本性改观。在此情况下,城商行面临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城商行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忽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的情况将另其面临更大风险管控压力。因此,城商行在加强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同时,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纳入其中,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政策制度,确保实现风险可控、稳健经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