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全面解读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干货|全面解读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2017年04月24日 12:05 城商行研究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银监会近日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做了发言,提及要主动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治理金融乱象、切实弥补监管短板等多方面内容。

银监会处级以上干部在现场或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参与了此次会议。与会人士称,在该次会议上提到的众多问题中,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整治金融乱象,因为对金融乱象的整治要求不仅来自于监管层面,甚至还有更高层面的要求。

十大金融乱象值得关注

郭树清在此次会议上说,治理金融乱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为目标,全面排查,列出清单,逐一整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开展全系统自查及“上对下”抽查,对于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责任人和责任机构,充分发挥警示作用,注重问题整改,比如对于票据等重大案件要举一反三,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案件高发势头。

此前已有报道,4月7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要求组织全国银行业集中整治市场乱象。也是7日,银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随后刊发的新闻通稿中明确2017年上半年组织全国银行业集中进行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明确重点对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等十大方面乱象进行整治。

梳理公开信息,可以发现整治市场乱象并非银监会一家的重点,而是高层统筹的“一盘棋”。比如,20日保监会发文要强化监管力度,持续整治市场乱象。央行在近期召开的2017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也提到,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进一步摸清风险底数,坚决整治金融乱象,更加重视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加强防控金融风险,弥补监管短板

据与会人士透露,郭树清昨日主旨演讲超过1个小时,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董事长均出席此次会议,另有多个股份行高层参会,银监会处级以上干部亦有参会。

郭树清在会上提到一季度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比如,住房按揭贷款增量占比为26.2%,比去年全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同业和理财业务增速放缓。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分别为21.7万亿元和30.3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和12.6%,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

据此次会议披露,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4933亿元,同比增长4.6%。不良贷款增速放缓,3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73亿元,同比少增5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损失抵补能力比较充足,3月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2.8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8.8%。

当前经济金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会议指出,要更加主动地防控金融风险,具体来看包括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加强外部冲击风险防控等。

会议还提到要切实弥补监管短板。经过制度漏洞排查,目前银监会已确定三大类、26项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会议提出要及时补充完善银行股东管理、交叉金融产品等暂缺的监管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急需的监管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仍存在漏洞的监管制度。

会议也再度强调要着力强化股东监管,包括强化股东资质审查、关联关系审查和资金来源审查,加强股东准入监管,强化对股东行为的持续监管,严禁不当干预经营决策,严禁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不当利益,强化股东授信审查,防止套取银行资金等。会议还提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各级监管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金融部门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查处,防止监管套利,消除监管真空。

全文解读

来源:联讯麒麟堂,作者:李奇霖/钟林楠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金融运行总体保持平稳,银行业延续良好的运行态势。(先对银行业的整体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后文再有详细的展开介绍,这在以往为数不多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中比较少见的。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监管加压会使银行系统更容易产生不安定的因素,短期风险会加大,监管层需要更加及时的掌握银行整体运行状况。新增对数据的详细披露,一是稳定公众预期,向公众表明,在加强监管,去化金融杠杆过程中,监管层会考虑全局稳定银行业,整体风险是可控的;二来也是向公众披露,在加强监管并处理一批潜在风险后,银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监管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各项贷款保持稳步增长。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2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3%。(2017年一季度的经济环境要好于2016年同期,企业融资需求尚有最后的余温,从而使信贷数据同比去年向好。)

二是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263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增长8.9%;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52.2%,比年初增加3392亿元,同比多增313亿元。一季度住房按揭贷款增量占比为26.2%,比去年全年下降13个百分点。(金融数据中,房贷数量看似高,但从这看,房贷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在减弱。去杠杆下,银行负债成本上行,加上上头的调控压力,增放房贷的动力不足;另一边,在接连提高首付比例、限购限贷等举措下,居民贷款买房的能力与意愿也在下降。房贷后期大概率会继续下滑,对地产投资构成拖累)

三是同业和理财业务增速放缓。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分别为21.7万亿元和30.3万亿元,比年初分别下降1.4万亿元和1.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和12.6%。(同业业务在监管去杠杆下出现明显的收缩。在2016年四季度,市场传出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表外业务将按实质重于形式计提风险资本等消息后,银行在监管压力下,只能压缩对非银的拆出、买入返售或赎回货基等容易压缩的同业业务。一来直接导致银行同业规模收缩,扩张受限;二来触发了去年市场的暴跌,委外大量浮亏,银行只能被动维持存量,新增少,同业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三来进入2017年后,对同业套利的整治力度明显加强,如考虑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等,银行在开展同业业务时会更为艰难与谨慎。)

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5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在金融去杠杆的压力下,表外理财纳入监管范围中,银行扩张速率放缓,对债市而言,表外配置盘力量会明显减弱,信用的买盘会受到影响。但我们对基本面不看好,认为后期表内的配置力量会接棒,利率的行情会好于信用。)

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4.9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的比重为15.4%,比2013年高峰时期大幅下降20.6个百分点。(理财投资非标的比例明显下滑,一来是过去两年经济差,非标增量少,可配的盘子变小了;二来2013年8号文与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直接限定了理财投资非标的占比上限;三来监管层在打击资金空转,禁止资管产品层层嵌套的趋势下,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的日子也难过,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业务形式受到抑制)

四是商业银行经营基本稳定。初步统计,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4933亿元,同比增长4.6%。(2016年一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为6.31%,增速有所放缓,在存贷业务好于去年同期的情况下,我们猜测可能是监管对银行同业业务的打击对整体构成了拖累。)不良贷款增速放缓,3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73亿元,同比少增5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损失抵补能力比较充足,3月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2.8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8.8%。(不良贷款率同比效果虽显好看,但实际压力还是比较大。不良贷款余额环比2016年四季度新增了700亿,多增近600亿,使近一年以来的新高;不良贷款率也没有进一步改善,与2016年四季度持平。)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金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在增加,国内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困难。(与以前总结过去工作成果不同,现在直接说风险与不足,正视矛盾与问题。)银行业各类风险传染共生的特征更加突出,传统领域信用违约与流动性风险叠加共振,(这点我们此前报告已经提及过。金融去杠杆可能引致流动性风险,但同样会对企业融资造成潜在打击,使信用违约风险加大,两者相伴而生,具体参看《不能不关注的信用风险》一文。)非传统领域风险可能波及多个市场和环节,部分重点风险涉及面广、影响大,外部冲击风险极易向银行体系传导,金融乱象与案件风险暴露相互交织,总体风险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现在的金融体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各类金融工具交叉嵌套下,风险链条被拉长至银行体系外,银行面临着内外部双重风险。这也是为什么银监会要出手要求银行自查整改的原因。但也正是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波及多个市场和环节”,银监会将更加慎重。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并没有过多硬指标的监管条例下发,而是要求地方银监局推进银行自查,摸底了解具体的情况,后续再择机处理。)

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对防控金融风险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自上而下的防风险取向,从习主席的顶层落实到具体的监管机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会议要求,银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字当先,再加上前文“风险波及面广”等描述,监管层后续的举措可能会偏温和,不会采取过激冒进的手段。)

——更加主动地防控金融风险。(这一大块内容主要来自于《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即6号文)中。)坚决按照“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总体要求,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按照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排查风险、稳妥有序、强化问责、标本兼治的要求,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落实到人是此次监管浪潮的一大特点,在追责问责的压力下,监管文件的执行力度会更强,所以这次银行会普遍感受到监管压力比较大。)一是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切实摸清风险底数,客观反映不良贷款状况,坚决纠正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合理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有效防范集中度风险,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新预算法。(旧文重提,对逃避信贷监管指标的信贷套利行为已经在“三套利”文件中有过详细表述。)二是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将交叉金融业务等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合理控制期限错配水平。(交叉金融业务也是“三套利”的内容之一,主要指银行通过购买资管产品进行委外,这一层存在期限错配。而后面拿到委外资金的非银机构,也会采取期限错配的策略去配信用债增厚收益。所以一旦出现流动性缺口,两层期限错配叠加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会比想象中的更严重,需要将其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三是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穿透计提资本和拨备是监管层一直强调的原则,这里重点是“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这里至少包含两层内容,一是传递出新老划断的思想,对同业投资如此,如同业存单等问题是否也是呢?如果这样,那么监管的影响与冲击会大大削弱。二是如何定位多层嵌套,几层算是多层,嵌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些在地方银监会执行中可能各有各的标准,给了较大的量衡空间。)四是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打破刚性兑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落实推进难度太大,短期内效果不大。)五是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六是加强外部冲击风险防控,提升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跨境并表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国别风险准备金计提充足,有效防控海外合规风险。

——大力治理金融乱象。一是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为目标,全面排查,列出清单,逐一整改。(监管自查以问卷形式下发至银行,问题导向很明确。)二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市场乱象整治和系列专项治理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而且内容上有交叉,对象上有重合,实质上有共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部门要统筹谋划,结合自身实际统一布局资源,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市场乱象整治主要指4月7日的5号文所列的十大乱象,重点针对银行组织结构、业务管理人、监管层等主体的监管,而专项治理则至“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三大文件,针对具体的业务展开监管自查。一个是人,一个是业务,治标治本,监管层的思路十分明白清晰。)三是严格开展自查和检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开展全系统自查及“上对下”抽查,对于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责任人和责任机构,充分发挥警示作用。(又是追责问责。)四是注重问题整改。要认真剖析问题原因,坚持边排查边整改,边整改边教育,全面增强银行业员工遵纪守法合规意识。如对于票据等重大案件要举一反三,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案件高发势头。(特别提到了票据重大案件,猜测可能是与之前传出的民生银行票据案有关,对于重大违规违法案件,未来的力度会上升。)

——切实弥补监管短板。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作出的“及时弥补监管短板”的决策部署,弥补当前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补监管短板的内涵基本是与此前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即7号文)一脉相承,几大块均来自此文。)一是抓紧补齐制度短板。经过制度漏洞排查,目前已确定三大类、26项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三大类指制定类、推进类与研究类,包括26项文件,具体可见7号文。)要及时补充完善银行股东管理、交叉金融产品等暂缺的监管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急需的监管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仍存在漏洞的监管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对标监管制度,抓紧梳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空白和漏洞,逐步增补完善。(根据此前7号文的要求,补齐监管制度短板要坚持“急用先行”的原则,及早推进急切效果显著的,并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将监管要求嵌入日常的治理、业务经营政策等内部中去,这意味着银监会立足于未来,不仅要求现在,还从源头上防止类似的问题与风险再度发生,当然这样整个周期会长的多,影响也是润物细无声,冲击会小得多。)二是着力强化股东监管。强化股东资质审查、关联关系审查和资金来源审查,加强股东准入监管。强化对股东行为的持续监管,严禁不当干预经营决策,严禁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不当利益。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梳理主要股东及关联方情况,掌握其重大变化,强化股东授信审查,防止套取银行资金。(对银行股东的监管要求,对市场与业务开展影响不大。)三是持续创新监管方式。各级监管部门要围绕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变化状况,锁定高风险机构开展现场检查,提升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放矢。所谓高风险机构,主要指业务扩张激进、风险指标偏离度过高的机构,也包含同业业务依存度过高、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后比例过高等机构。)加强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工作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坚持纠罚并重、罚没并举、机构人员“双罚制”,充分发挥监管处罚的震慑作用。四是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要不断扩展风险信息披露范围,建立规范的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以消费者是否能充分理解产品作为衡量标准,不得隐瞒风险,不得误导消费者。

——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金融最终要落于实体,脱离实体的金融繁荣是虚假的泡沫,用钱炒出来的资产价格虚高。这部分内容基本来自4月7日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即4号文)一文中。)银行业系统要深刻认识金融与实体经济同生共荣的本质,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持续改进金融服务。一是大力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切实发挥好债委会作用,确保成员银行一致行动,避免“一刀切”抽贷断贷。(债委会即债权委员会,是对困难企业拥有债权的几家银行联合的自律性组织。要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银行便需要通过债委会这一组织统一口径,该断贷的一起段贷,该支持的一起支持。支持是要对于先进产能、有竞争力的要过剩产能行业企业要支持,但对于“僵尸企业”要断贷,协助实现市场出清。)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禁止炒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非用来炒”的定位,以自主需求来真正实现去库存。但一个问题是作为库存最高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能有多高的居民自主需求?限购限贷加码,提高首付下,自主需求会被错杀,最终结果可能是地产销售下来,去库存艰难,地产商新增投资更为谨慎。)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债转股。二是持续提升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指对小微企业、农民和低收入人群覆盖金融服务。目前“银行-企业”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阶层,大中银行主要对应国企央企等优质企业,对于风险大的中小微企业与弱势群体的支持更多落在农商行与城商行手中,他们无法与大银行竞争优质企业,但服务小微企业有独特的优势。这里对如何实现普惠金融提出了新的尝试,在4号文中也有相应的说法,未来如何开展还待商榷。)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创新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授信服务和融资模式,拓宽金融扶贫的覆盖面。(产业扶贫具体是指为农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推动农村就业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易地搬迁扶贫有多种模式,主要是为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提供良好的安置等,而银行则是着力支持安置房等项目的建设与支持。)积极满足重点领域金融需求,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有力有序对接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三是积极稳妥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要切实改变“垒大户”、“傍大款”的粗放发展模式,在客户选择和业务拓展上多下功夫精耕细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创新有利于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发展的金融产品。(4号文中提及对消费金融的支持,要求探索股权、收益权、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权质押融资的产品与模式,目的在于促进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四是切实改善金融服务。银行业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必须向客户全面、充分披露信息和风险,使客户真正了解产品业务特征,明确自身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居民对理财刚兑预期很足,下层销售人员有规模考核压力,理财销售披露风险基本形式化,很难改变。)五是强化收费与价格管理,切实推动降成本。严格落实服务价格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整治不当收费行为。(对应供给侧改革中的降成本,为企业减负,改善企业的盈利与经营。)

——加强党的领导和队伍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历来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的市场乱象、风险事件和违法违规行为,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和从严治党不力有直接关系。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统筹推进银行业防风险和反“四风”反腐败工作。(贯彻习近平主席的反腐思想,金融反腐的力度与等级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一是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强化监管协调。各级监管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金融部门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查处,防止监管套利,消除监管真空。(协调监管是趋势,很多银行与金融机构也反映过去很多业务都是瞄准监管交叉的真空进行的,但是如何具体协调监管还尚未明确。此前有一种观点是合并一行三会或设立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但后期一一被辟谣。一行三会考虑的范畴与着重点都存在差异,要协调统一难度不小,真正实现可能要较长时期,还需看未来上层如何统筹。)二是坚持“要治行先治党”的原则,把党组织嵌入银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畅通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协调机制,把党的领导自然有机地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三是严格执纪执规,强化责任追究。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履职负责、失职问责。(再现追责问责,对责任的意识和要求非常高,这一点和习主席对政府官员的要求一脉相承。)四是把中央大政方针真正体现在经营管理中。各机构要把中央精神和监管要求融入内部规章制度,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执行到位。整治行业风气和反“四风”反腐败,杜绝不良行业作风和行业廉洁风险,确保中央方针政策有效贯彻落实。五是提高政治觉悟和专业能力,全面加强干部和员工队伍建设。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政治家加专门家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倡导为民务实清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弘扬银行业的“三铁”传统,为党和人民群众看好“钱袋子”。六是各级监管部门要坚决实行公私分开和履职回避。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管部门要坚持党建监管一起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研究出台制度,并坚决落实,做到公私分开和履职回避,防范监管道德风险,使监管者敢于亮剑,敢于执纪执法。严禁公权私用、公干私活、公财私占,做到地域回避、任职回避、公务回避,杜绝设租寻租,使各级监管人员成为党和人民放心的看门人和守夜人。(杜绝寻租,从人员建设上,保证监管效果。)

会议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干部职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思进取、接地气、抓落实、敢担当,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不出成效,绝不罢手,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喊话意图明显。“要把监管做到有成效”,如何算取得成效难以把握,现在银行的委外、套利业务已经开始收缩算是取得成效?何时达到要求在监管层的把握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监管目标要求的是“良好的金融环境”与“经济稳健发展”,最终落脚点还是在经济基本面上。)

银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兆星主持会议,银监会领导出席会议。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会管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银监会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在银监局和银监分局设分会场。

延伸阅读

文/全景网《WE言堂》专栏特约 Wind资讯

保监会明确风险防控9大重点领域

保监会网站4月23日(周日)公布,保监会近日印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行业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工作。

《通知》明确指出了当前保险业风险较为突出的九个重点领域,并对保险公司提出了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流动性风险防控。

二是资金运用风险防控。严禁通过投资多层嵌套金融产品、采用“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形式绕开监管要求变相向股东或关联方输送利益。

三是战略风险防控。

四是新型保险业务风险防控。

五是外部传递性风险防控。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对外部风险的摸排与管理,防范资本市场、汇率、利率等外部风险向保险业传递和转移。

六是群体性事件风险防控。

七是底数不清风险防控。

八是资本不实风险防控。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本管理,防范资本被抽逃、占用,防范增资来源不合法的行为,严防利用不当创新、不当工具虚增资本。

九是声誉风险防控。

证监会:严惩害群之马

证监会4月21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证监会查处交易所前发审委员冯小树涉嫌违法买卖股票,并作出严肃惩处,罚没款总计达到4.99亿元。同时证监会还宣布,将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高压态势;严惩扰乱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对重组造假,将有毒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行为绝不姑息。

银监会: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连日来,银监会掀起监管风暴,成为市场焦点。郭树清履职银监会主席1个月来,系列监管文件加急出台,10天发布7份文件。

4月21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直言,“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当天,银监会要求从六方面防控金融风险,包括:合理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有效防范集中度风险,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将交叉金融业务等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合理控制期限错配水平;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

央行:在稳增长和去杠杆间找平衡 

对于去杠杆、防风险、防止资产泡沫,市场更关注央行的态度。

4月2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IMF网站发布的公告中表示,中国能够实现今年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完全有信心”预防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周小川表示:

下一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将努力在稳定增长以及去杠杆、防止资产泡沫、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的任务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

全面的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适用于保持流动性大致稳定,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市场利率,改善传导渠道,并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资金。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将得到加强,以解决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对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从而确保经济增长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政府将继续“全方位推进改革”,包括在金融部门、财政税收制度和国有企业领域进行改革,以及在煤炭、钢铁等行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新华社:市场持续调整不影响大局稳定

监管政策不断加码,市场下一步走势会如何?

新华社4月23日晚间发文称,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持续调整不影响大局的稳定。

这篇文章题为《稳中求进 张弛有度——一周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操作点评》。

文章称:

一系列政策指向非常鲜明: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性风险,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

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金融长期健康发展,同时相关调整也会伴随着压力和阵痛。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对形势变化存在一定的不适,有的产生了一些担忧。

过去一周,银行间市场利率连续小幅上行,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持续调整,部分机构资金面承压。这些并没有影响大局的稳定,但其中体现的新动向、新苗头值得关注。

大方向明确,操作过程中把握好节奏、拿捏好“度”、引导好预期也很重要。过去一周,央行一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公开市场连续“按兵不动”从而持续净回笼资金的做法,周一放出495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周二至周四连续做了总额3600亿元的逆回购,市场统计共计净投放1700亿元,创近来单周净投放新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变化相机而动、张弛有度,可有效对冲压力,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大局,为进一步推动去杠杆、强监管、防风险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相关监管新举措,很多也预留了缓冲期、过渡期,也不必过度担忧。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有待巩固,过去多年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和隐患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金融监管,在坚定大方向、积极作为的同时,都需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张弛有度方能游刃有余,以健康稳定的金融强有力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