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业务猛增 中小银行“投行化”渐显

投资业务猛增 中小银行“投行化”渐显
2017年09月12日 15:35 城商行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

由于上半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高位及金融机构降杠杆的监管要求,近期披露的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速大幅下降,同业业务增速7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尽管同业业务规模受到进一步限制,存放同业款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业务均有所调降,但投资业务的增长仍然迅猛,多家中小银行上半年投资业务增速超过了贷款业务,逐渐成为银行利润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1

同业业务“刹车”骤降

“在监管要求降杠杆和控风险的背景下,资产质量要较规模更加重要。另外国家政策要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这也让银行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中信银行相关人士称。

一家城商行信贷部人士表示:“部分中小银行的信贷等业务扩张有局限,而同业业务则是一项风险较低的业务,所以很多城商行、农商行都比较看好,规模也增长得比较快。但是,银行过于依赖同业业务也存在很多的弊端,一些比较有基础的中小银行会率先来调整结构。”

据该城商行信贷部人士介绍,大型上市银行上半年同业资产已经在下降,中小银行则有所分化。“有的银行能够主动压缩规模,放弃部分业务;有的银行对这项业务的依赖还是比较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银监会加强业务监管和降杠杆的情况下,部分中小银行随之也对业务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以前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远期回购资产的一些业务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在‘三三四’检查工作后,今年这类业务都不做了。”上述城商行信贷部人士称。

据该人士估计,上市银行的同业资产总体下降幅度应该在两位数,同时MPA考核在今年一季度开始严格执行,一些不达标或者接近“红线”的中小银行必须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也对同业业务造成一些影响。

此前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通气会上介绍,银行业“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自银监会治理乱象以来,银行业同业业务收缩,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截至二季末,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比年初均减少1.8万亿元;同业业务增速由正转负,其中同业资产减少5.6%,同业负债减少2.3%。

“银行同业业务不能单纯理解为‘空转’没有落到实体经济上。一些小银行拆出的资金也是通过其他银行放贷出去了,还是要关注资金流向和规模变化。”上述城商行信贷部人士表示。

2

“投行化”成势

对比同业业务的收缩,中小上市银行的投资业务却一如既往地凶猛。不仅增速超过了贷款,并逐渐成为银行利润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如,中报数据显示,徽商银行的生息总资产为8244.84亿元,较年初7072.48亿元增长了1172.36亿元。而6月末贷款规模为2905.02亿元,较年初增长294.18亿元,证券投资规模却达到了3981.78亿元,规模增加888.84亿元。

青岛银行在6月末生息总资产的规模为6552.54亿元,贷款规模2168.92亿元,金融投资规模3290.42亿元,上述三项规模分别增长910.75亿元、239.51亿元、954.65亿元。

记者了解到,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中原银行等中小银行均是如此,在生息资产中的投资增长幅度高于贷款。

此外,在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中小银行的增长与股份行差别较大,显现出中小银行对于投资的偏爱。数据显示,上半年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大幅下降,下降比例为11.3%、18.8%、22.5%、18.0%。但是,贵阳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的应收款项类投资却猛增,上半年分别增加35.7%、52.4%、46.8%、35.5%。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银行信贷利润率接近于投资业务利润率,但是表面上投资业务风险要低很多,这让银行有动力将资源向投资业务上倾斜。”一家股份行研究人士认为。

该股份行研究人士称,不同银行信贷上的结构不同,贷款收益率就有差别,投资则因为类型和底层资产不同,收益率上也有浮动。

中报数据显示,锦州银行资产项下,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为6.21%,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却为6.61%高于前者。盛京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为7.21%,但是金融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却只有5.07%。

此外,该人士还表示,银行的投资涵盖了债券投资、资管计划投资、信托投资、同业理财投资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投行化”。“中小银行过于将利润依赖到投资业务也容易产生各种弊端,可能不仅不会规避风险,反而为业务埋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