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30亿元打水漂,这种骗局套路比海深......

目瞪口呆!30亿元打水漂,这种骗局套路比海深......
2017年04月27日 17:30 懒人管钱

编者按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如今各类金融骗局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为了拯救各位吃瓜群众,懒人管钱继续为您推出“揭秘你身边的互金骗局”系列文章。

民生银行最新爆出的高达30亿元“理财产品造假案”让追求稳健投资的投资者再“倒吸一口凉气”。直到一个投资者在偶然的情况下,得知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根本不存在,这起“假理财飞单案”才被拆穿。

行长骗投资人30亿

最近,民生银行摊上了件闹心的事。

150多位私人银行客户,被分行的明星行长忽悠着买了款保本保息的理财,但这两天却发现这款产品竟是伪造的,规模高达30亿。

吃瓜群众纷纷表示:“纳尼,还有假理财?银行的信誉去哪了?”

财哥这样跟你说吧,“飞单”是一种典型骗局,坑的就是银行老客户。

“银行飞单”,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保险、基金甚至P2P理财产品等不属于银行的理财产品。

“投资理财最可怕的不是把钱赔光,而是直到把钱赔光,你都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这句话可真一点不假。

你觉得自己有经验,但银行的理财经理的套路永远比你深,借着与你相熟多年,深得信赖,他们的违规操作一个接一个。

这次被骗30亿的客户就是这么被“套路”的。

盖公章的文件+急于还款的大客户=产品安全划算? 

行长强烈推荐

包括行长、副行长和理财经理在内的银行工作人员向这些客户推荐该产品时称,该产品保本保息,是千辛万苦从总行争取到的,只给该行高净值的大客户。

由于“有很多大客户买了定期理财产品后,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

这些私银客户认为这样的说法很合理,原投资人为了流动性愿意丧失一部分收益,这个产品买过来就是保本的。

其实,与其说这些私银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更准确地说是他们买了别人转让的份额。

直接打到个人账户

根据协议,转让款由“新投资者”直接打给“原投资者”的个人账户。转让协议中,除了转让方、受让方分别签字外,还盖有“中国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储蓄业务”的公章。

投资者认为,他们是在柜台内购买的产品,签署的文件也是由民生银行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因此民生银行有义务兑付本金及收益。

正规的银行大厅、熟悉的客户经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哪个“飞单”事件中,都离不开这几个要素。

那么这个“装备”齐全,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的”骗局,是怎么曝光的?

意外曝光

一位私银客户拍了一张该理财产品的照片,发给他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询问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其他支行或渠道能否买到。

这样一个不经意间的询问,竟然暴露了一起数额巨大的骗局。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查询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相关领导找到航天桥支行行长,询问情况后决定上报总行,最终由民生银行总行向公安机关报案。

瞒天过海

综合前些年爆出的部分支行行长参与企业委托贷款事件,所为的个人利益即收取不菲的撮合交易佣金。

相比发展客户去购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推荐客户购买第三方的产品,提成或者报酬会比较高。

“据说参与这类飞单销售的支行管理层能提取1%-2%产品设计费,还有约3%-4%的产品销售提成。”多位支行行长透露。为了瞒天过海,这些支行管理层会对飞单产品做精心包装。

至于理财产品是否虚构,银行是否知道这个操作,那枚印章是不是伪造的,资金去向几何,民生银行将如何处置此事,都还有待观察。

但能肯定的是,出现“飞单”后,你的钱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所以在银行买理财时要长点心,擦亮眼,好好分辨下。这里有几个小经验和大家分享分享。

防上当的小经验

查询银行理财产品编码

如果真的是银行理财产品,那就可以在产品说明书中找到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

大家可以在中国理财网(网址:http://www.chinawealth.com.cn)的搜索框内输入这个编码,看是否能查询到对应的产品。

搜索框看这里:

是否有进行“双录”

在银行,理财经理开展代销业务时要录音、录像。“双录”可以用来约束银行的销售行为,也能在发生纠纷时,给我们提供可靠的依据。

但如果理财经理专门把你领到一个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去签合同,那这里边很可能就有“猫腻”。

看清落款处的盖章

如果落款是某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那就一定是代销,这时就会有“飞单”风险;如果是某保险公司,那你买的就是一款保险产品了。所以要看清楚落款处的章是哪个单位的。

不过即便是银行,也可能存在是假章的情况,所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仔细看清发行银行

如果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合同中会有银行的名称,说明是哪家银行发行的理财。如果不是,那就应该是银行代销,你就得再看仔细些。

收益率是否“靠谱”

现在银行理财的收益大概在4%左右,那些承诺8%-15%的是正规理财产品的两三倍,看到这么高的收益,你就要谨慎点了。

留意资金的去向

一般我们买银行理财时,需要通过银行柜台或者自助渠道,你的钱也会直接汇入银行。但是如果理财经理要求你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汇款,那就得警惕了。

想区分“飞单”,看看说明书,动手查询查询就能搞清楚。但是“高收益”和“熟人推荐”才是被骗的问题所在,大家千万别给被套路。

最后,财哥点醒你

很多人对银行具有天然的信任,所以很容易被游说。这种天然的信任会带来上当的危险,不要天然要警觉。

一般客户并非银行内部人士,对于合同的真伪、印章都很难辨认,所以上当的可能性极高。一定要对产品合同要素部分进行多次确认。

回顾这次事件的“意外”曝光,如果上述经验都试过还是对理财产品不放心的可以去别的分行查一查。

综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融360财秘、郑州晚报、天津北方网、北京商报、第一财经日报

下期预告

“一部手机,一个微信,轻松月入1万元至15万元。”“投资6万,两年后收入1000万。”WV梦幻之旅打着“旅游直销”、“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发展下线,拉人入会交费,病毒式传播进行诈骗。这类金融骗局游戏年年都存在...下期,骗局大揭秘(八)给你讲讲这类庞氏骗局。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骗局系列文章

回复关键词“一元购”阅读文章《骗局大揭密(一):诱人的一元购 这背后的城市套路竟然这么深》

回复关键词“维卡币”阅读文章《骗局大揭秘(二):扒一扒维卡币、珍宝币、摩根币这些典型传销大坑》

回复关键词“校园贷”阅读文章《骗局大揭秘(三):致命!屡屡发生的校园贷悲剧如何避免?》

回复关键词“微传销”阅读文章《骗局大揭秘(四):“梦想照进现实:只发朋友圈月入能过万”洗脑的微商传销陷阱怎么破?》

回复关键词“P2P”阅读文章《骗局大揭秘(五):P2P骗局席卷农村,乡亲们该怎么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回复关键词“交易所”阅读文章《骗局大揭秘(六):“来者必输”,违规交易所10大骗术曝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