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楼市里,或许根本没有消极这个选项

真实楼市里,或许根本没有消极这个选项
2017年11月20日 10:50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做自媒体,从传播角度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码字角度,就是适度的消极,适度的焦虑,适度的感慨,总能最大程度的抓取到用户的眼球

但是正是因为我自己也是自媒体的,我认真的反思过这些传递的内容,不论价值观正确与否,他真实存在过么

或者说是主流么

今天我做了一件看上去没什么效果但是对我来说意义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我抽1个小时的时间,回答超过30位朋友的买房问题。

这是真正意义上和用户面对面了解他们买房需求的模式,有点笨但是却很真实。当回答的问题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信号:很多我本来以为低频的买房信号,如今正在高频的涌现

而这些问题的崛起,好想和我们很多时候在各种渠道感受到的情绪有点不太一样

所以借用大家点时间,先和大家说说哪些买房问题正在频繁提问,然后再来和大家我的观点

这四个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问

1、老破小被越来越多的问题

所谓的老破小其实就是城市老城区了相对比较旧以及小的房子,基本上房龄在20年以上的老公房

其实这种房子被提起本质上也很正常,因为这代表着最低购买力客群,而这一类客群一定是基数最大的

但是有一点特别的是在过去一半这一群人都会有两个选择,是选择市中心的老破小还是郊区的新房子。但是从最近开始问郊区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尝试去思考为什么

当然我可以解释为最近一手房开盘量本来就少了,或者说郊区和市中心地段不同之类的,但是我还是想去看下是否有这么一个趋势

毫无疑问,郊区新房如今的价格越来越贵是个大前提。我这里说的价格贵特别强调的是总价,对于新房房型面积基本上都是在80平米以上,而老破小虽然单价略贵,但是容易找寻到40-50平米这样的户型,所以相比较而言,目前老城区的老破小总价箱体已经落后郊区新房一个身位

这不是两种产品的好坏比较,而是客观事实

所以换句话来说,未来上海的一手房地段价值会越来越平,除了中环以内会保持一个突兀的价格之外,其他区域伴随着供应量减少价格会越来越趋同

所以毫无疑问未来操盘手都会逃不过这个命题:如何把郊区贵的房子卖掉

底层客户会越来越倾向考虑老破小,而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这一群客户未来是比较能够用租赁住宅代替的

2、同城迁移类客户已经是高频需求

我感受到这类客户最多的反而不是上海,非常多在深圳的客户反复的在问一个问题:我在深圳,请问惠州的房子、东莞的房子甚至增城的房子如何如何

而且清一色全部是年轻人

我们都知道,深圳是房地产起步最早的城市,到目前这个阶段整个深圳的新地开发基本完毕,未来基本上是旧城改造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属于比较核心的位置,所以基本上深圳给到年轻人没有太多的选择

当然,今天的这篇文章不是给大家传递什么情绪的,但是我们也确确实实的看到,大量的需求在涌入深圳周边的城市,年轻人没有逃离没有躲避,现在选择在周边城市置业

而且互相之间还在比较挑选

所以在这种挤压效果下,未来迁移类客户在未来会越来越常态

也就是说,在可以感知的不久的将来,上海、北京或者是广州杭州,很有可能也会形成这样的置业逻辑。一线城市不论是否限购,土地供应量减少是必然的事实,价格越来越贵也是客观存在。我们从现实角度来看大部分年轻人也没有在抱怨,选择换一种模式生活和工作

当然,另外也需要强调的是,城际高铁的便捷性也切切实实让这样的生活变成可能

3、陌生城市的房产采购也纳入客户名单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问题大概是这样的

“我是苏州人,现在在上海工作,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下一套房子准备考虑昆明,请问是否有推荐”

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有点懵,一个人,在自己老家和工作的地方都没有配置房产,第一套房子买在北京或许可以考虑毕竟城市能级强,但是下一套套路昆明这样的旅游城市

我尝试和他沟通,发现他也没有去过昆明也没有项目推销他去,他就是听朋友说这个城市感觉不错,所以就想要不要去买一套房子

这样的跳跃看上去很没有逻辑,但是背后可能潜藏着一个信号:用户对待房子的安全感越来越强

所实话其实我已经越来越少会被问及房价会不会跌的问题,顶多会被提问什么样的购房时间更加合理

这也表明一个态度:目前家庭用户已经把房子当成了家庭资产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这样一个态度下,对于一个城市是否熟悉或者一个城市是否去过,可能都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这些城市,我想不想和他发生关系。

而从房子本身这个维度,因为作为资产角度考虑,风险性的考虑已经很少,是否居住或许也不需要是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目前这样的用户依然不是主流,但是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是一个突围方向

4、对待投资,尝试更多的模式

当然,如果看到这里,很多人也会反过来说,买房吧,买房胜过一切

但是这种感觉在我这里反而恰恰相反,最近我也被遇到很多问题是,办公楼是否有投资的潜力,或者说房子和广告牌之间的投资应该选择哪一个

对我来说今天不是和大家判断哪个投资更好,而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把房子当成资产的时候,房子也不是成为唯一的投资渠道

这个很重要,我们知道在国外为什么房地产行业甚少大起大落,本质上有个重要的逻辑是在国外有非常多的投资理财的通路,这个通路不是说哪个更好,而是选择多的时候,钱会有对冲,所以大起大落也就不太会发生

所以换句话来说,之前我们的楼市暴涨,本质上也是因为选择的余地太少了

最近地产百晓生群里,讨论最多的不是买房了,当然前提也是因为大家没房卖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最近大家炒股都赚了不少,你知道的地产人这一年买房企股票赚的不是一点两点

我们都知道,一个趋势的改变首先萌芽都来自于内部,如果地产人自己都愿意去买股票了,或许我们对待房子投资的属性,也开始心态上的转移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个行业也确实在越变越健康

那么回过头来说,为什么那些曾经我们认为非常小概率的事情现在在高频发生呢,我之前在总结我眼中的2017年,本质上这一年的地产变得非常的撕裂

撕裂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楼市产业链的最上游调控段今天是异常的强势,而且调控模式也开始前所未有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在当下或许有各种不适应,也正是因为深度转型也让需求的释放变得与众不同

另外一点,最尾端的传播点改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自媒体的渗透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对于房子的认知,互相之间各种极端的措辞模式也让用户的价值观撕裂的越来越小众

所以一个行业最顶端和最尾端都在剧烈的震荡,所以导致了需求端的释放呈现很多元的模式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小概率问题被高频的问起,让我反而觉得,真实楼市里,或许根本没有消极这个选项。

我们回头看这几个问题,在很多文字里都会被包装成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故事

一个社会的底层买不起房的绝望

比如来到北上广年轻人梦想被现实打击的逃离

投资无门的焦虑中年人

……

说实话,这些互联网常见的故事里我在后台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个都没有发现,所有人都在积极的面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且起手无悔异常坚定

大多数人选择接受现状,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在现状模式下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一些不是和大家灌输什么鸡汤,而是我真真实实的客观感受

行业有极端事件,但整体来看会是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平稳,行业里的人会是各种情绪,但总的来说,大家对待房子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平稳

现在我们看到的小概率事件,在未来或许就是主流

我们看到的好像主流的价值观,或许真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