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了那个地产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我能决定谁对,谁又该要沉睡~”

01

“你知道吗,上次见面的陈总,去嘉善了……”

“陈总?不会吧,半个月前见面还和我聊上海这个项目的规划远景啊”

“是的,上海项目不开盘,也盼不到开盘的日子”

“去了还回来么”

“暂时不回来了”

“暂时?”

“做地产就是这样,做得好的深根,做得不好的,也没资格回来……”

这是我昨天和一个地产圈的朋友聊天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很多时候也代表了上海地产的现状

房地产开发也好,房地产营销也好,如今在上海遇到了非常尴尬的场景

02

依然记得3年前,所有的开发商纷纷把自己的企业总部安札在上海,哪怕在上海没有项目,哪怕后面业绩依然没有主力在上海,还是选择把自己的总部放在上海

落地上海理由很简单,首先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比较廉价的资本,这对房企来说是命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本土的开发经验可能只能围绕本土,而上海根深的模式未来就一定可以辐射周边。

这是一个想要规模化的公司必须要走的一部,适应了上海的产品挑剔度、适应了上海的客户挑剔度,适应了上海的市场竞争度,未来适应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手到擒来

我相信很多房企那时候都规划了自己的落地模板,在上海拿地或者合作,然后开始接触资本,然后打造自己的产品线,同时培养合适的营销团队,成规模后集中的往外围城市进军

得上海者得天下,这句话我是在万科翡翠滨江的售楼处里听王石说的,那一年的万科也踩准了点发起了进攻,一年轰出了250亿的销售规模

当然那时候房企之所以有这样的逻辑,基于的都是一个前提,上海是一个相对市场化的房地产市场,通过拼能够换到成果

这是很多闽企,浙企当初雄图大志的起点

而行业的惨烈就在这个地方,晚了一步就几乎晚了全局,那一年过后再到上海拿地的,看上去很紧凑,但是当项目即将面世的时候,却发现非常尴尬的场景

嗯,项目面世的时候,差不多就是2017年

03

对于开发商来说,如今所有老板们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2016年拿到的地王,时至今日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卖,亏本;现在不卖,拖死。这两种情况对于一个生意人来说都是最差的选择。

所以此时此景,谈论专业是奢侈的,专业可以让一个项目多赚的点,但是不能缓解生意是否赔本

而且环绕在这个致命问题的周边,还有各种各样繁杂的问题像蜜蜂一样嗡嗡嗡的在老板耳边响

现在这个市场,已经耗到年底,如今这样的环境,哪怕是所谓的周边二手房的八折价格拿到预售证,也不代表项目可以很快的卖掉。如今的上海房地产市场里,最金贵的不是有没有钱,最金贵的是购房资格

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上半年,已经有一些有魄力的开发商选择忍痛亏本拿预售证,用非常快速的方式洗掉了上海最后一批有购买资格的刚需客

当时指望下半年政策放开的开发商,面对这样的场景,拿不拿的到预售证,面对的都是一个空洞未知的市场

是的,市场未知的同时,背后潜藏着的依然是对调控周期的不确定。

我记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所有人都在揣测调控什么时候会放松

这个逻辑也是正常,我们做地产这么久,一般楼市的周期都是在一年到一年半的周期,顶多是2年,从无例外

所以我们从押宝2017年上半年,到2017年年底,到2018年春节后……

如今的我们已经猜不懂什么时候调控放松,甚至很有可能调控就会一直如此

也是因为当下的特殊,所以很多看上去是相反的案例,却同一时间高频的发生着

所以面对这样的市场,很多人不去做专业分析了,因为分析了也没意义,更多的人依然会选择猜

当然,此刻我们依然会猜,但是现在猜的已经不是调控,而是上海什么时候会放预售证

最近有朋友和我说,明年第二季度才开始给预售证,当然对于这个时间点,我们依然不知道

04

如今的房企,面对着上海,或许也有点尴尬,要上海的品牌,却没有上海的市场。想要获得市场,当下的楼市就不可能采用打品牌的模式去运营

这个时间段,所有地产人的认知都是灰度的,但是对于老板而言,决策必须黑白,或者彻底的等,或者断臂求生存

所以这一切,对于地产人来说也就变得稍微有点无奈

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个地产百晓生的群,最近聊天的内容已经和过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家开始纷纷说自己最近做的事情,有朋友去昆明开了一个民宿酒店,最近快要开业了,有的开始买卖港股了,据说今年赚的不少,还有的最近去读各种书。当然这里的读书不是买书来读,都是参加各种培训班,过去地产人参加这样的活动是认识人,这一次真的是去读书,或许是为了缓解焦虑

当然另外一个刺激人的,在一线操盘手开始琐事增多的时候,我们看到房企在大学校园里招聘的力度开始增加。在房企依然追求大的道路上,对于新鲜血液的补充是那么的渴望

大学生对于这个行业也确实向往,不论是看好行业还是看好自己的荷包,这两个好像是难得一个可以兼顾的选择

05

做地产自媒体这行,毫无疑问会有软文广告的需求,在大概8-9月的时候,我聊了很多项目,都邀请我到项目上深聊,传达自己项目未来的传播诉求

我说:你们预售证没有拿到,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落位营销节奏

他说:我们总归要做好一切就绪的准备,当预售证突然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蓄势待发

当他和我聊这个场景的时候,我看到眼睛里都是光芒

后来我们约定了今年10-12月的自媒体推广计划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慢慢的,就像文章一开始开头的那样,上海的项目不开盘,地产人被外派到外地操盘其他项目,有的也开始内部转型,去尝试运营的,去尝试客户的,也有开始做租赁的

当然对于这一块的远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很大很大,但是无论如何都是那么的不适应

房企内部的转型,很多时候都是十赌九输,因为土地的魅力实在太大,一般老板很难控制对他的迷恋。更多时候的转型都是作为噱头,不论是拿地的噱头还是品牌的噱头都是如此

所谓噱头不是说这个方向好不好,而是老板要不要

这是骨子里的纠结,无人幸免

去往外地的,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回来之后面对的,毫无疑问是越来越少的一手房市场

ps

这是这一轮地产周期里所有地产人镇痛的地方,从现状来看,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会废了一部分人的武功,这20年来我们学会吃饭的本质,在未来要么新模块没做过,要么是老领域一百个人抢一个位置

与其说废了我们的武功,不如说断了我们的双手,剩下的就是看你愿不愿意用脚闯出一片天空

当然,毫无疑问的,在这转型的道路上一定是血流成河

外边有人敲门,里面惶恐不安,此情此景,略微眼熟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