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和尚未必会念经 信诚人寿改回“爹娘”姓

外来和尚未必会念经 信诚人寿改回“爹娘”姓
2017年12月10日 11:00 颐园财经

中经金融:follow me!

 《中国经营报》记者  陈晶晶

 17岁的信诚在即将“成人”之际迎来一份珍贵的礼物。

    

作为典型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诚人寿”)近日正式更名为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诚人寿”)。

    

中信保诚人寿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更名是为了使公司中英文名称保持一致,充分借助双方股东的品牌优势,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竞争力,进而更好地推动业务全面发展。

    

在分析人士看来,更名或是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体现。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合资寿险公司占比不到7%,在寿险市场的影响力较小。在保险公司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不加强品牌知名度,所占市场份额会被逐步挤占。

    

而更为重要的是,品牌及市场影响力的式微,与其业务表现不无关联。虽然每家公司开发的产品都有差异,但合资寿险公司在价格上和服务上并未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也并未很好地融入中国本土市场,因此长期以来产品特色上未有突出。

外资公司未见竞争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保诚人寿于2000年成立于广州,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创建,是第一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其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元,历经7次增资后,其注册资本达到23.6亿元。2011年11月,中信保诚人寿把总部迁至北京。

在中信保诚人寿的更名发布会上,保诚集团亚洲区总部执行总裁、中信保诚人寿董事长黎康忠表示,中信保诚人寿以保障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己任,长远目标是在中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发展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股东双方将持续通过战略合作,为中信保诚人寿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各项资源,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中信保诚人寿方面表示,此次更名突出了中信和保诚双方股东的品牌名称,中信保诚人寿得到双方股东一如既往的支持,公司将会充分利用中信和保诚两大股东的品牌优势。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之前一说信诚人寿,并不知其来头。更名是一种品牌传播策略,就像目前一提光大永明人寿,就知道是光大集团和永明金融。

    

目前,工银安盛人寿、同方全球人寿和招商信诺人寿等公司的名称,均直接由中外方股东名称组合而来。此前,业内已有两例与中信保诚人寿同类型的更名之举,从后续发展情况来看,更名只能算是一种品牌推广行为,对经营并没有表现出直接可量化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朱俊生认为,如果从股东来看,合资寿险公司的中外方股东都很强,应该会有很强的品牌效应,但保险市场品牌与其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有关。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占比不到7%,合资寿险公司在寿险市场的影响力还较小。

    

象聚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建坤个人认为,合资公司知名度较弱,尤其在保险公司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不加强品牌知名度,所占市场份额会被逐步挤占。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我国的外资寿险公司(含合资,下同)共有28家,约占寿险公司总量的33.3%,而目前其原保险保费的市场份额约占6.7%,整体占比不大。

    

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对记者表示,虽然每家公司开发的产品都有差异,但合资寿险公司在价格上和服务上并未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也并未很好地融入中国本土市场,因此长期以来产品特色上未有突出。此外,其份额小、总体业务量不大是造成品牌知名度未打响的另一个原因。

    

记者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7年前10月寿险保费收入统计发现,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共有5家。其中,工银安盛人寿以369亿元名列第一,恒大人寿以245亿元名列第二,友邦保险以169亿元名列第三,交银康联、招商信诺以及中信保诚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以128亿元、101亿元、97.6亿元,位于第四位到第六位。

    

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共有24家。从公司数量上看,目前中资寿险公司是外资寿险公司的两倍,为56家,从业务规模上看,中资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是外资寿险公司的13.88倍。其中,中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是外资寿险公司的13.2倍。

    

此外,尽管外资寿险公司大多经营时间已经超过10年,但从经营区域来看,范围仍较小。记者通过各外资险企官网了解到,目前外资险企设立的省级分公司数量一般在10家左右,中信保诚人寿目前有16家分公司,而老牌外资险企友邦保险目前也仅有7家分支机构,一般成立10年左右的中资险企都有20家以上省级分公司。

    

近期有研报显示,外资寿险公司渠道方面难有竞争优势,分支机构以及经营范围的限制导致服务也难以跟上,并且产品也未能体现出优势。而股权比例方面政策的放开将增强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灵活性与自由度。

分红险仍占大头

近年来,中信保诚人寿银保渠道高度重视高净值客户的开发经营,与各合作银行均在高净值客户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走上聚焦高价值期缴业务的银保转型之路,缩减高现价、短期万能产品并加大期缴业务占比、减少首亏与资本耗费、强化业务价值管理,目前业务转型成效逐渐显现。期缴保费占比由2015年的9%提升至39%,截至2017年7月30日,银保业务新单年缴化保费超越2016年全年,同比增长73%,其中保障型期缴保费占比超过80%。

    

2017年上半年,中信保诚人寿年缴保费30万元以上的保单承保525件,有效带动公司银保业务增长,高端保险业务成为带动中信保诚人寿银保业绩增长的一大利器。

    

记者注意到,在其发展银保渠道的过程中,渣打银行的作用较突出,尤其近两年渣打银行与中信保诚人寿在部分区域采取了独家合作的方式。自2015年下半年起,新单标准保费两年就实现增3倍的效果。

    

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渣打集团和保诚集团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香港、新加坡等市场都是排他合作,在中国境内是优先合作关系,基于双方的合作基础较好,渣打银行在国内开展排他合作的模式是客观自然形成的。

    

据悉,2014年5月,在保诚集团与渣打集团银保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渣打银行(中国区)与中信保诚人寿达成了优先合作关系,中信保诚人寿与渣打中国自2008年开启合作,目前已经成为渣打银行重要的业务合作伙伴之一。

    

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上,主要销售健康保障、养老教育、资产保全传承方面的产品。

    

在产品回归保障的大趋势下,许建坤认为,保障型产品必须依靠增加群众对品牌的认知才能将规模做大,银保渠道销售长期保障型产品还是有难度的。

    

中信保诚人寿方面在给记者的回复中亦表示:公司的转型取得初步成果。事实上,在中信保诚人寿的业务结构中,分红险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要地位。此外,其投连险业务虽自身占比不高,但与同类机构相比仍处于首位。

    

其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中信保诚人寿分红型保险保费收入达28.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9%。并且,2013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都为分红型,五大产品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39.3%。同样,2014年年报显示,其分红型保险保费收入达33.6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50.84亿元的66%,2014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皆为分红型,且这五大产品保费收入共计19.58亿元,占总保费收入38.5%。

    

2015年,中信保诚人寿分红型保险保费收入达37.1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62.17亿元的59.8%。2016年,其分红型保险保费收入46.6亿元,占总保费收入82.3亿元的56.6%。

    

同期,工银安盛人寿2015年总保费收入235亿元,其中分红寿险保费收入205亿元,占比为87.2%。但到了2016年,总保费收入342亿元,分红寿险保费收入140亿元,占比下滑至40.9%。

    

友邦中国2015年总保费收入125亿元,分红保险保费收入38.29亿元,占比30%。2016年总保费收入161亿元,分红保险保费收入47.58亿元,占比为29.5%。

    

招商信诺人寿2015年总保费收入78.4亿元,分红寿险保费收入32.56亿元,占比41.5%。2016年总保费收入119.8亿元,分红寿险保费收入64亿元,占比为53.4%。

    

此外,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中信保诚人寿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13.6亿元,在外资险企中的投连险新增规模最大。

    

自保监会2013年公布各家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至今,中信保诚人寿投连险账户新增保费处于外资公司中的首位。2013年至2016年,中信保诚人寿投连险账户新增保费规模分别为14.23亿元、13.05亿元、26.47亿元、15.5亿元,分别占外资险企投连险保费总规模为37.6%、42%、42.9%、43.3%。  

 

中经金融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欲转载,请联系后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