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养老金统筹即将出台 上万亿资金要入市

重磅!养老金统筹即将出台 上万亿资金要入市
2017年12月11日 22:00 颐园财经

 

中经金融:follow me!近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年会上,《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人社部内部人士处获悉,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即将出台”。但该人士,未就该方案出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予以表态。

据了解,现有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已经超过4.4万亿元,但由于养老保险基金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因此,用于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部分相当有限,仅2600多亿元养老保险基金正式投资。

按照相关规定,4.4万亿元中的30%,将进入资本市场,用于投资。目前仅2600多亿元可筹集的入市资金,与4万亿元的余额30%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然而,目前归集可用作投资的养老金很少,为养老金入市萌生了阻力。而归集资金较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尚未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曾向记者指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的统筹管理层次很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多在市一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都在区(县)一级。此次《通知》规定的委托人是省级政府,那就要求各市区县的养老金先要归集到省。这里有金融机构的利益、有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力等问题。正如同省级统筹多年举步维艰一样,能否归集和什么时候能归集到省,现在还很难说。”

全国统筹方案即将出台 

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年会上,来自人社部的主管官员和资本机构的人士纷纷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问题发表观点。随后,人社部相关部门人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问及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问题时,该人士表示,“会有一个正式方案,目前方案还没有出台。”至于具体的日期,“过一段时间就会出台。”关于其对于资本市场影响,该人士表示,“现在方案还没有出台,还不好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不久前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撰文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提高资金使用率,均衡地区间和企业、个人负担,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

对于具体措施,尹蔚民指出,“要进一步巩固省级统筹,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起步,通过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补助和调剂,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全国统筹。”

众所周知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人口基数大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未来劳动力可能不足

……

从最初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到现在的开放二胎、延迟退休政策

无一不体现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

据悉,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超过60岁

老龄化带来的除了未来劳动力可能不足,还有一个很严肃且民众极其关心的问题——养老

毕竟,很多人现在努力工作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自己将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在中国,人们所创造的财富,一部分被用于投资养老金计划,保证老有所养,这就是养老金制度。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统账结合的模式,既包含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部分、也包含积累制的个人账户。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统筹部分不足以支付当期养老金支出,使得个人账户资金被大量挪用,造成个人账户出现严重“空账”。

据统计,截止2015年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已经达到4.71万亿,而养老金累计结余仅为3.99万亿,就算这部分资金全部给到个人账户,也存在超过7千亿的资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在逐年扩大。

如果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等老了,养老金很可能不够用,因此现有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的解决十分迫切。

尽管中国已经连续11年提高退休金,但由于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影响,退休养老仍面临不小压力。为了实现养老金多渠道的增值, “养老金入市”成为一个正式议题。

养老金入市是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将养老金投资于市场,可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也可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由于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范畴,投入市场难免有风险。

一方面,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地方养老金的统筹度偏低,透明度不够,如何将分散的养老金归集于省级和国家级的委托投资账户,让养老金从沉睡状态中醒过来,这是一个大问题。由谁来管,怎么管?

另一方面,养老金入市,在提升了投资收益的同时,投资安全性有可能下降。市场的起起落落,必然导致入市养老金的市值随之起伏,若投资失败,贬值怎么办?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对此曾表示:

“谁也保证不了只赚不赔”

“配置的股票比例是比较低”

在没提出养老金入市前,养老金也有一些增值举措,但效果不好。

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分析,减去通胀水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00年到2015年之间的平均实际投资收益约为-0.25%,年均贬值72亿元左右。

为什么投资收益还跑不过通胀?因为90%的养老金都是银行存款,跑不赢通胀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养老金入市”这个议题。

那么为什么官方表态养老金不可能只赚不赔?

其实官方承认养老金入市可能亏损,是非常理性的。日本养老金入市就曾遭遇“滑铁卢”,这也是日本财政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养老金保值增值层面上,此举多少算一个进步,体现了国家对养老金使用效率的追求。

根据官方表态以及市场分析,进入股市最多也就137亿,凑个整140亿。现在A股的流通市值超过20万亿,就按照20万亿来算,养老金入市顶多让A股膨胀0.07%,连冒个泡可能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推动大盘上涨。

养老金目前收益如何?

养老金也就是我们交的“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金。国家未富先老,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金就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在没有提出入市之前,养老金也有一些增值举措,但是仅限定于银行存款和买国债,投资收益非常有限,效果并不好。

现在养老金最急迫的问题还是收支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而且几年之内养老金缺口还会越滚越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迫在眉睫。从防止贬值的角度,养老金早该入市。

“万亿元养老金入市”的新闻,每年都会拨动A股股民的心弦,进而引发对养老金选股标准的热议,尤其在今年中报亮相十大流通股名单后,养老金的选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炒股话题。

不过,就目前公开数据来看,养老金入市赚钱主要靠打新,反而直接炒股似乎没赚到什么钱。

通过梳理今年以来的网下配售获配数据,不难发现,有18个养老金账户从5月份开始,已悄然开始参与网下打新,这成为公众可获知的最早养老金操作记录,比后续中报的十大流通股名单都要更早一些。

5月份期间,养老金账户参与了恒为科技、科锐国际和科蓝软件等3只新股的网下配售,合计获配0.48万股,获配市值4.6万元,可谓是小试牛刀。此后的6至11月,养老金的每月获配次数都过百次,每月获配股数均超20万股,其中10月和11月的获配市值较高,单月份获配766.77万元和777.53万元。

总体来看,18个养老金账户共对155股进行网下打新,合计获配1428次,获配股数达295.86万股,获配市值共3206.47万元。

假设养老金账户执行“开板即卖出”策略(未开板继续持有),可以估算出,养老金账户累计获利5935.5万元,相较获配市值的盈利幅度达到185.11%。

就个股来看,养老金账户对24只个股的打新收益超过50万,对8只个股的打新收益超过100万,其中对财通证券和合盛硅业的网下打新收益超过200万元,分别达到222.3万元和221.44万元。

关注新股打新的投资者或许会疑问,财通证券不是只有4个连板吗,为什么收益能超200万?没错,财通证券只有4个连板块,开板收益只有一般水平的95.40%,但由于养老金的获配规模高,依然成功创造高收益。

具体而言,一方面,财通证券发行量大、提高了单次获配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养老金账户发动13个账户参与网下配售,一个账户获配1.58万股、合计获配20.48万股。因此,仅在财通证券上,养老金账户的获配市值就达到233.02万元。

除此之外,获得较高打新收益的个股还包括中国出版、光威复材和秦港股份,开板收益率分别为282.30%、553.20%和396.40%,养老金账户分别获得收益178.46万元、164.15万元和159.01万元。

养老金入市安全吗?

养老金入市安全问题,大家应该理性的看待,毕竟有投资就有风险,不能因为涉及国家背书,就要求没有亏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说了 “谁也保证不了只赚不赔”,这话里的意思就很值得玩味了,难道咱们的养老钱真的会赔在股市里?

养老金入市是为挣钱而来的,保本是最低要求,为了降低风险严格限制了投资比例。按照之前的说法,配置比例不高于30%,现在啪啪打脸,根据官方表态以及市场分析,最多估计也就10%的比例进入股市。

公众对于养老金市场化运营存在误解,入市并不指进入股市,投资也并不是简单的“炒股”,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抗击通胀保值增值。

保障安全的另一方法就是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来运作。他们管理的社保基金成绩非常靓丽,多年的平均收益率都超过8%,大幅高于养老金连续多年都在2.5%左右徘徊得水平。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较大,因而资本市场一直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给予关注。

为引导投资者选择适合的长期养老投资产品,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均出台了相关规定。

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基金结余额,可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同时《通知》还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

美国养老资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险、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金融产品,雇员可以自主选择养老金的投资方式。2006年,针对第二支柱的雇主养老金计划,美国劳工部推出养老金的合格默认投资选择(QDIA),按照长期表现稳健并能跑赢通胀角度出发,从养老金融产品中选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以及采用目标日期或目标风险投资策略的定制专户、可变年金或集合信托作为QDIA产品。雇主可以免责的将雇员的养老金投向QDIA,以帮助个人投资适合的、长期的退休投资产品。美国劳工部选择上述产品作为QDIA的主要原因是:上述产品长期表现相对稳健、有一定的收益前景以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

目前,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均借鉴美国做法,针对养老金投资推出默认投资基金计划,主要是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德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为“李斯特养老金计划”。相关养产品包括:个人年金保险、银行储蓄计划、共同基金和住房李斯特计划。基金管理人发行养老目标基金需要满足名义回报率为正、每年一次书面形式信息披露等要求,且需要经过德国联邦金融服务业检察署审核批准。

内容综编来自:微信公众账号 有利网、券商中国、方橙式

 

中经金融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欲转载,请联系后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