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制钢将“日本制造”拉下神坛,中国如何引以为鉴

神户制钢将“日本制造”拉下神坛,中国如何引以为鉴
2017年11月08日 19:47 王冠红人馆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神户制钢将“日本制造”拉下神坛,中国如何引以为鉴?

10月20日,深陷造假丑闻的日本神钢公司再次承认了包括数据篡改等一系列新的违规行为。近几周来,神钢造假事件的深远影响及恶劣程度愈加凸显,是否还有回转的余地?强大的“日本制造”为何转向下坡?日本高端制造的兴与衰,对我们有何启示?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为您深度解析日本神钢造假门背后的兴衰逻辑。

10月20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神户制钢所(神钢)副社长梅原尚人(中)就其下属子公司篡改产品数据问题鞠躬致歉。

一、聚焦——日本神户制钢丑闻发酵 “日本制造”神话崩塌

10月20日,深陷造假丑闻的神户制钢所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公司在近期的自查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违规行为。神钢在自查过程中还新发现,从事金属厚板加工产品的子公司篡改包括厚度在内的产品出厂数据,并将不达标的产品提供给了客户。神户制钢所相关负责人还在记者会上透露,日立等多家客户企业已要求其承担更换问题产品所需的相关费用。此外,公司还新设了由第三方组成的“外部调查委员会”,就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展开进一步调查。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神户制钢(Kobe Steel Ltd),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近日被接连曝出造假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极深。因该事件影响,“日本制造”的口碑一落千丈,俗话说得好“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多米诺骨牌已经一张张倒下去了。

10月8日,关于日本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造假新闻曝出,一时舆论哗然。始创于1905年的神户制钢所当天承认,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涉及其中的产品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约占铝和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问题产品销往日本国内汽车、航空、电车等6000多家企业,还流入日本国防领域以及诸如戴姆勒、雪铁龙、波音、空客、通用电气等国际知名企业。

10月12日,神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首次公开面向公众致歉,承认篡改铝铜制品强度、尺寸数据,造假产品流入约200多家企业,部分违规行为可追溯至十年前。漫长的造假经历波及的企业名单从最初的200家扩大到500家,行业横跨汽车、公共交通、航天航空、防卫、电子IT、能源等多个领域。造假风波发生后,神钢与高田、东芝、日产、三菱等日企一起被列为“日本制造”走下神坛的佐证。

二、轨迹——“日本制造”兴与衰

曾几何时,“东洋货”是差品的代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差是众所周知的。“东洋货”绝对不是个褒义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把日本的工业都破坏了,日本国土非常小,又缺乏天然资源。日本要从外国进口粮食、饲料和原料,就不得不出口较多的工业产品,否则,日本和日本人民就不能生存下去。要向海外出口,就要改变战前的价格低、质量差的状况。如果不是价格低质量好,就不能战胜国际竞争对手,赢得出口。日本于1946年就组织了质量管理研究小组,它不是由政府组织的,而是自由组织起来开始进行研究。参加这个小组的成员有大学的教师、政府有关的官员和厂方的技术人员,从1949年起,日本的质量管理活动正式开始,后来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日本制造”的崛起轨迹

第一,国家战略。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主导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不仅通过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面向广大企业积极倡导全面质量意识,并在国家战略层面将产品质量升级放在与产业结构调整、贸易立国、贸易振兴等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质量竞争政策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在技术、设计、产品定位等领域的全面质量创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质量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构建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立法倒逼。1968年,日本颁布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并以此法为核心,相继出台了《消费生活产品安全法》《消费者契约法》《食品卫生法》《反垄断法》等共计260多种保护消费者质量权益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日本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完整法律体系。并通过推行集体诉讼、惩罚性赔偿、生产方举证等制度,促进了消费者与企业在质量交易中的力量平衡,从而对企业的质量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和外部约束。

第三,建立标准。建立质量认证系统,类似3C认证。使得质量管理和认定标准化和信号化。企业降低了质量信息推广成本,消费者也可以有效选择质量好的产品。这样形成了一个质量标准的引导机制。

第四,职业教育。通过20世纪50-60年代的多次教育体系改革,日本通过《职业训练法》《新长期经济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新经济社会7年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立法,成功打造了一个以培养高技能“工匠”型人才队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制造”信誉扫地,神户制钢只是其中一环

日本神户制钢所是世界500强之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也是日本顶尖的铝产品和铜产品供应商。其官网显示,神户制钢拥有诸多特色甚至独有的技术。“汽车阀门弹簧用线材,世界上每2辆汽车中就有1辆使用”、“船舶用组装式曲轴和一体式曲轴占有世界40%的市场份额”、“汽车引擎盖等铝板材占日本市场50%份额”、“铁路车辆用铝型材占日本市场最高份额”等。

该公司创建于1905年,以钢铁制造业、锻造业起家,1960年公司开始了全球化发展,逐步成长为日本著名的财阀集团,影响力遍及日本各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979年曾进入神户制钢工作。去年3月30日,安倍在一档自民党网络节目中提及刚进入神钢时的一段经历,当时他输错了钢管的尺寸数,造出了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最后却没什么大事儿”。在神户制钢工作3年后,安倍进入政界。神户制钢从201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总部设在上海。其在苏州、天津、鞍山等地都设有工厂。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神户制钢副社长梅原尚人公开致歉:对篡改数据深表歉意,正在反省。并解释称“这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 但是随着调查展开,造假范围越来越大,实在没法用交货期限压力来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神户制钢首次造假。2016年,神户制钢在过去超过9年的时间里,篡改不锈钢钢丝的拉伸强度试验数据,将不合格产品作为合格产品发货。2008年,神户制钢另一家子公司也曝出违规丑闻,直接将未经过日本工业规格规定测试的钢材发货。此外,该公司旗下炼钢厂伪造烟尘排放数据长达五年之久。

目前,神户制钢已经承认,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伪造数据,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数十名雇员参与其中。梅原尚人也表示,篡改数据也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不过,有消息称,神户制钢造假的历史,可能比公开的十年更长。对此,有人戏称,这就是“屡教不改”的典型。

“日本制造”丑闻频出,是长期积累问题的总爆发

近来“日本制造”丑闻频出:日产公司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三菱和铃木篡改汽车燃油及经济性测试数据;高田公司因隐瞒安全气囊质量缺陷已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这一系列的丑闻,可能反映了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一些普遍问题。

从日本经济大环境来看:经过“失去的20年”后,日本经济始终没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进入较为艰难的生存期。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守住市场份额,不排除部分企业采取极端手段或欺骗手段的可能

从日本企业界来看:经济全球化要求海外生产、制造、销售以及原材料筹集,但日本仍沿用本土管理模式,当海外模式与本土管理碰撞之后,暴露出诸多弊端。从内部因素而言,日本已告别经济高增长时代,如今又面临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的挑战,这些都带来结构性问题,企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从质量问题来看:虽然日本企业声名在外,其实,生产管理漏洞,诸如篡改产品数据、生产日期等现象一直存在。只是,日本文化羞于自揭或者揭人丑事,自家企业做到“家丑不外扬”,业界相互之间又保持不揭人短的“默契”。所以,丑闻基本都在内部消化。同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媒体也不会过度渲染企业丑闻,给“经济热”泼冷水。这就给外界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日本企业很另类。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曝光这些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其实日企和其他企业并无二致,只是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 

从内部管理来看,也是存在巨大漏洞。从总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来看,对于长达十几年、设计几乎全部品类的造假行为居然不知情?至少不知道其严重程度,这表现出了,无论是从质量观念、内部环境、质量管理、内控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所以,这次的事件是长期积累问题的一个总爆发。

日本神户制钢所

三、警钟——中国开启“高质量经济时代”如何防微杜渐?

日本神户制钢的丑闻,不应成为我们茶余饭后对“日本制造”幸灾乐祸的谈资,而应该是我们对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之路的前车之鉴。

从国家战略上看,“中国制造2025”正是我国对制造业的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19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日本高端制造业的兴衰轨迹为鉴,中国更应该防微杜渐。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要坚持创新与质量为先的战略定位,从企业来说我们要有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四、总结

日本神钢长达十年的造假不是一日之寒。既是自毁前程也是外界监管、内部管理、行业自律等多重短板叠加下的结果。此次事件不一定是日本制造的滑铁卢,但对“日本制造”声誉造成的恶劣影响值得我们敲响警钟。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积极引导,更需要每一个企业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爱惜羽毛,因为任何一个漏洞都会成为木桶效应的短板,甚至让整个国家和社会背负难以挽回的损失。神钢“神话”的崩塌不是一件多么值得幸灾乐祸的事,而是需要我们视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及微信公号。

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朱珊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