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员工揭运作模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BOSS直聘

前员工揭运作模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BOSS直聘
2017年08月03日 16:45 商业新知

8月2日,大学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网站找工作被骗、并导致意外身亡的消息引发关注。

两个月前,李文星通过网络招聘平台BOSS直聘求职后,接到“北京科蓝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简称“科蓝公司”)的入职聘用书。5月20日,前往天津入职。随后,李文星频繁失联且对与其联系的同学态度冷淡,期间多次向同学借钱。7月8日晚上,他向家里打电话说了最后一句话,“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不要给。”再无下文。直到他的遗体于7月14日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池塘被发现。

天津市公安局静海分局表示,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传销组织。BOSS直聘也就此事回应称,已提取保存相关数据,配合警方调查。

警方在调查,各方的责任还没有一个认定与结论,但关于天津静海是存在多年的传销窝点,以及BOSS直聘作为招聘平台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却已经被广泛讨论。

01

前员工揭露运营方式 BOSS直聘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前Boss直聘华东市场公关经理朱利安从新闻上得知李文星去世的消息后也透露了一些Boss直聘的运营方式。

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老板赵鹏来自于智联招聘,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原百度人才(现百度招聘)和拉勾网。譬如陈文均Michael作为联合创始人是前百度人才的副总裁,诸如华东大区总监钱杰Paul则是原拉勾网华东大区的总经理,因此这首先是一家传统的人才招聘公司,其次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由于采用了传统人才招聘平台的分公司制度,使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片区的各地分公司间在内部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而这种竞争首当其冲的表现在了商务销售端团队的KPI上。

大区的市场公关团队和各地的城市经理都需要向大区总监汇报,大区总监向北京总部汇报,而各地的大区总监几乎清一色都是前人才招聘网站的王牌销售员和商务总监出身,这种机制意味着北京总部遥控指挥着市场公关团队的大方向,但各地区的销售团队主导了这家公司的实际前进方向,我在职期间对这种商务绑架市场的状况深有体会。

在公司成立到2016年上半年期间,BOSS直聘一直保持着非商业化运营,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并不断斩获口碑的黄金时期。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公司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各种付费工具、付费活动业务的经过全面推广,产品和团队的重心开始转移。

所谓传统人才招聘网站,说到底就是一个卖C端客户简历给B端客户的公司。HR不可能一份份的查看投递者的内容,他们是基于4秒钟一张的筛选速度去挑选每张价格不到3块钱的简历包,至少卖简历的做法在拉勾和其他招聘网站目前仍然还是这种模式。Boss直聘虽然不直接卖简历,但仍然可以通过炸弹等一系列付费工具完成排名加权、高亮等广告形式。

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而省略了HR低效且不精准的海选。但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扯淡的企业只能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的甚至连HR都没有,剩下20%成长阶段较好的公司则是由HR或主管来完成沟通的任务。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在有更多的事情后便把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也正是这样的细微变化让人才的沟通成本上涨到了简历时代,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

因此,BOSS直聘并非伪命题,但其核心产品逻辑仅适用于占据各行业绝大多数的小公司,如同饿了么的主要B端客户都是面向客单价30元内的餐饮外卖小店一样。

02

为什么文星会遇到传销公司?

在招聘行业每年有两个旺季,一个是春节过后,另一个则是5-6月的毕业季。文星投简历的时期正是各大招聘网站一年中业务最繁忙的节点,占平台年度收入的4成都会在这个节点通过付费工具完成。

Boss直聘由于各地区是由商务主导,大区的团队规模控制在50人内,而城市团队则压缩在15个人内,且绝大部分都是销售。

那么,企业资质是如何审核的?

第一道审核来自于企业自主的登记。此阶段由北京运营总部仅负责收集信息,因为总部没有甄别全国如此多的城市中如此庞大的企业资质登记信息的处理能力。

第二道审核来自于本地区的销售人员。他们具有审核企业资质的权力,但大部分时候仅有完成销售工具达成其KPI的义务,他们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

第三道审核,即能够掌握本地区所有企业名录的把关人是本地区的商务总监、城市经理。虽然名为审核的最后一关,但却是地区销售业绩的直接获利者,其审核资质的注意力集中于该企业的发展程度能否给平台支付付费工具从而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

除了审核机制的问题外,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端存在一些小细节:

当B端企业浏览了系统匹配或工具给到的简历名单时,在C端即会显示该企业查看了你的简历;

当B端企业查看该用户简历时的任何触碰,在C端则是显示这家企业邀请你加入;

在C端用户查看B端企业点击沟通时,立刻会触发该用户向企业投递了简历并希望应聘。

基于Boss直聘的产品设计,使得原本痛点在于主动性并不高的招聘行业上出现了人才和企业方均对对方表现“极为主动”的错觉。

兴许文星只是看到这家科蓝公司时想尝试与对方沟通,却触发了希望应聘该公司的推送;亦或是这家科蓝公司用了Boss直聘一系列的付费工具,产品的消息推送让着急找工作的文星以为这家公司的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进而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

03

此前已有人因BOSS直聘受骗

为什么平台上会出现“李鬼”冒名进行虚假招聘?公司作为平台方是否尽到了审查的义务?对此问题,BOSS直聘以需要配合警方办案为由拒绝回复。

李文星并不是第一个在boss直聘网站遭遇传销诈骗的求职者。8月2日,正在寻求Java软件开发岗位的张晓文(化名),向记者讲述了通过“boss直聘”网站求职被骗的经历。

张晓文1993年出生,上个月刚刚大学毕业。去年12月9日,他通过“boss直聘”应聘了“百利应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职位,随后被以面试为由骗至天津静海县大口子门村的传销窝点,失去人身自由11天,累计金钱损失将近3万。

“传销窝点当时有14人,其中8人都是以求职名义被骗进来的。”

张晓文告诉记者,传销人员有时会在BOSS直聘等求职平台上伪装成招聘人员。“我从传销组织逃出来后,发现BOSS直聘上原有的这个招聘岗位已经不存在了。”张晓文认为,BOSS直聘应对自己被骗负有责任。

几个月前,知乎网友“大奔奔”曾陪做前端开发的女友从北京出发去天津参加“中科软科技公司”的复试,对方称入职之后要在天津跟三个月的项目,结束后可回北京。

到了天津之后,和他们联系的人事部经理给了他们一个位于天津静海区的地址,让他们做公交过去。等他们到了公交站后,说让他们等会,喊个朋友去接他们。“朋友”二字让大奔奔瞬间提高了警惕,给中科软总部打了个电话,查询是否有这位人事部经理,最终的结果是查无此人。

“接着我给我天津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他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去静海区,说静海区特别偏僻,并且那边传销很猖獗。”大奔奔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说到。

在公交站等候的时候,他们还遇到了一位和他女友情况类似的男生,那位男生面试的是另一家公司,也在等人过来接。之后他们把和联系人的电话一对比,发现和他俩联系的竟然是同一个电话。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很多网友类似的案例。套路大多是冒充知名企业招聘,对求职者进行电话面试,而且面试的问题还比较专业。电话面试结束后,告诉你有项目在天津,然后找理由让你去天津,并告诉你一个天津比较繁华的地方。等你到了天津后,再找理由让你去一个天津比较偏僻的地方,让你在那等他们。

04

雷军的顺为资本曾参与投资

记者发现,“BOSS直聘”同时拥有网站和手机应用版本。

天眼查信息显示:“BOSS直聘”是北京华业基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业基石)旗下品牌。除BOSS直聘外,华业基石还拥有包括“互联网找工作”“头条直聘”“直直的日常”等多个应用产品。

华业基石由北京华品博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品博睿)全资控股。根据工商信息,华品博睿注册成立于2013年12月25日,注册资本899.224万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和软件开发。法定代表人为赵鹏。

公开可查的信息显示,赵鹏持有华品博睿99.5%股份,除华品博睿外,赵鹏目前还在“北京爱艺盟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人聚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北京环球永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中持有股份,并同时担任11家公司的职务。

2016年7月的一篇媒体报道中,曾对赵鹏有过介绍,“毕业于北大,在政府部门待了11年之后,放弃稳定工作投身商海。在大企业做过CEO,也做过投资人。2013年,他与小伙伴联合创办看准网。2014年7月推出互联网垂直招聘App:BOSS直聘。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BOSS直聘共经历四轮融资:2014年1月1日,BOSS直聘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2014年12月1日进行B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天眼查显示这两轮投资金额均在数百万美元。

2015年7月1日,该公司获得“千万级美元”的B+轮投资,并未透露投资方身份。

公司最后一次融资发生在2016年9月22日,这笔融资金额为2800万美元。BOSS直聘官方网站显示,这轮投资“由华映资本领投C1轮,高榕资本主导C2轮融资,C1、C2两轮融资共计2800万美元。老投资方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顺为资本全部跟投。”

从公开信息看,BOSS直聘的投资方都“来头不小”:今日资本是“投资女王”徐新掌舵的著名投资基金,而顺为资本背后则立着雷军。

05

Boss直聘创始人、CEO赵鹏最新表态

BOSS直聘CEO赵鹏针对昨天开始发酵的李文星事件,连夜做了回应。根据他的回应来内容来看,BOSS直聘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审核系统多次升级的过程中,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一直执行“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的策略,最终酿成了文星这样的悲剧。

赵鹏的回应全文如下,(略有精简)

目前用户和媒体非常关心BOSS直聘APP对招聘者审核认证的事情,我们如实说一下情况。

自成立以来,BOSS直聘一直投入技术、人力资源进行招聘者的认证审核。

先要说一下我们之前执行的认证策略:

1.我们在2015年初的时候,每天用户少,来我们平台的招聘者多数都是初创公司,甚至筹备公司的招聘者。当时,为了便于招聘者上平台发布职位,我们就采取了如下策略:

(1)只发一个职位,公司名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找到、职位没有明显问题,先发布。如果不触发用户举报,就不强制审核他。而是引导他,认证的话,可以多发职位。

(2)招聘者要一个以上职位,则要强制进行审核。之前我们对这个策略进行过观察,出问题的时候很少。现在回想起来,跟当时平台小,没有人注意到我们有很大关系。

2. 2016年之后平台上的大公司很多,一般大企业都有企业邮箱,因此我们对他们采取了企业邮箱认证的方式。对于没有公司邮箱的招聘者,采取营业执照认证的方式。筹备期的公司,没有营业执照,我们会要求他们提供名片、工卡、在职证明等。

但是,我们这个阶段还是继续执行了“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同时继续引导招聘者“认证,可以多发职位”的策略。

3. 后来我们有了更多的工程师、审核人员。因此上线了专门进行审核的系统,进行“机器+人工”的审核。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更新“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个策略。

4. 随着反虚假招聘者系统日益强大,出现了一些未经举报,但是被封禁的招聘者,我们对这些人进行人工审核、强制要求进行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招聘者,将被列入黑名单,并作为系统今后查杀虚假招聘者的数据补充。

5. 回顾本次李文星事件,我们意识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及时更新这个策略,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公司管理团队已经形成决策并且落实,把招聘者真实性审核,作为生命线。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全面进行了调整,对于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不久,在目前材料审核的基础上,我们会采取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准确的审核认证措施。

对于李文星的去世,我们非常的沉痛和遗憾。非常感谢媒体和用户的监督,我们也希望今后能够做得更好。

中国经营报综合自自虎嗅网、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芥末堆看教育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