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享誉全球仅用了9年,这个国家有点慌!

中国高铁享誉全球仅用了9年,这个国家有点慌!
2017年08月15日 14:17 海外眼

从2008年中国第一辆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今,短短9年时间,高铁在中国已经像过去的绿皮火车一样,成为极其普通的存在——普通到我们压根没想过,中国高铁到底有多强。

京津城际高铁

中国高铁到底有多强呢?以下几个数据或许可以供大家参考。

运营时速最高——486.1公里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试验段,CRH380AL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

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高铁——哈大高铁

2012年12月1日,中国首条也是世界第一条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大连高铁投入运营。

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

2012年12月26日,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全长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北起北京,南至广州,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

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全长177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

除此之外,它还是首条穿越沙漠大风区的高铁,拥有横穿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和海拔最高的祁连山高铁隧道,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

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轨道长超过1.9万公里

截至2016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占到全世界的65%,全世界拥有高铁的国家一共16个,中国高铁里程数高居第一。

被中国高铁挤到第二名的,正是日本新干线。

要知道,日本50多年来一直把新干线当做国家的形象符号,一夜之间被中国超过,难免有些恩怨情仇。

关于中日高铁的对比,2015年夏天有件事很火:

一位在中国旅行的瑞典小伙,乘坐京沪高铁时录了一段9分钟的视频。

视频中,他把硬币立在时速310公里的高铁车窗窗沿,硬币稳稳站立长达9分钟不倒,甚至在即将到站减速时依旧立的相当稳,直到列车将要进站需要变换轨道时,硬币才倒下。

日本网友不服气,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新干线试了10分钟也没让硬币立住,只好放弃。

一时间,中国高铁运行的平稳程度震惊国内外网友,膝盖都快跪碎。

很多外国人也表示,中国高铁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旅行工具。

“我曾经坐高铁完成了一次北京到西安的旅行,这经历简直刷新我认知!”来自美国的罗杰曾在加拿大、英国、日本和中国生活,他表示,在中国,不管是城市轻轨还是高铁,他都喜欢。

中国高铁的发展成果同样引来国外媒体的关注。

去年,俄罗斯第一频道推出了一部名为《跟着叶叔走中国》的系列纪录片。据纪录片主创叶叔介绍,一期介绍中国高铁的节目收到观众大量热情洋溢的评语,而他在坐过中国高铁后也感叹:中国“和谐号”列车真是个铁路奇迹!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一篇题为《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文章中将高铁建设看作是中国正在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文章说,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

韩联社的表述则更加直白:“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

在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向中国下订单,希望中国给他们修高铁。

中日高铁在国际上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

2013年中国承办了土耳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高铁项目,2014年又承包了印尼高铁价值55亿的大项目,这一切都让新干线措手不及。

接下来,中国和日本又围绕着东南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先是日本战胜中国,拿下了印度全程500公里、价值120亿美元的印度首条高铁建设协议,拯救印度的小火车。

2016年,日本又签下了泰国曼谷到清迈、全长700公里、总价120亿美元的高铁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拿下了全长250公里的中泰高铁项目。

两家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短短几年,中国高铁已经可以和久在神坛的日本新干线一较高下,辉煌的功劳簿下自然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中国高铁的快速成长,其实和日本新干线也不无关系。

作为全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一直被日本人当做自己最重要的发明,是民族科技文明的代表。

日本每次申奥都要把新干线当做重要标签,就连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铁胆火车侠》,也是为宣传新干线而创作的。

而对中国高铁来说,一切都源自1978年。

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两条高速铁路,其中一条就是日本光号新干线,另一条是日本山阳新干线。

这句话随着国内新闻播报,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

此时的中国还在使用蒸汽线路,不到9000台火车中,有8000台是蒸汽机车,就是那种冒着烟的古董火车,高级一点的电力机车只有不到200台。

最可怕的是,时速只有区区40公里,还不如现在一台电动摩托车的速度。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讲,时速210公里、有着银色子弹头车头的日本新干线,简直就是科幻片里的逆天科技,闻所未闻。

但中国铁路科研人员从来不认怂,他们暗暗把新干线当做目标,开始自己的高速试验。

1978年12月,科研人员选择京广铁路石家庄到保定段的131公里,拿出当时最好的从联邦德国进口的NY型内燃机车,开始第一次高速试验。

这次试验所获得的成就让所有中国人震惊,大家从来不知道原来中国的火车也可以跑出165公里的惊人高速。

但可惜的是,高铁时代并没有随之到来。

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大动脉的铁路,只有区区5万公里,不过是现在铁路里程的1/3。

普通人想坐火车,不但一票难求,连上车都是问题。

一般要先把老婆孩子从车窗塞进去,再自己爬进去。然后在龟速火车上站至少10个小时,才能完成一次普通的省内旅行。

对于那时的中国人来讲,天天都是春运。

这时,日本又建了另一条新干线:200系新干线,而且跑出了276.2km/h的时速纪录。

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不仅没有高铁,就连普通铁路加起来都不到5万公里。

没钱、没钢铁,中国贯穿南北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一直到1993年才正式动工。

连建设普通铁路都如此艰难,还想造技术、物质要求更高的高铁,简直做梦。

中国高铁跟日本新干线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但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中国的铁路科研人员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高铁的追求。

1980年到1990年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将近3万篇学术论文,大家拼命研究外国的高铁,研究历史、研究原料,还从零开始研究技术工艺。

更有一大批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说什么都得把高铁技术学到手。

20世纪末,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打通建设高铁的可能性。

第一步是改造广深铁路,在1998年第一次实现了全线电气化,告别内燃机,提速成为了准高铁。

接下来,为高铁建造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设计出超过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铁路网。

当大规模建设正规高铁的计划终于落地,就要面对最大的难题:技术问题。

一开始,中国想一步到位,直接购买技术比较成熟的日本新干线700系,时速能达到285公里。日本人琢磨了一下,说要技术保护,死活不卖。

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委曲求全的从日本买了辆老年款:时速250公里的E2-1000,技术比700系差一大截。

但中国科研人员花4年时间,边学边开发,终于研究出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京津城际铁路。

离中国人第一次知道高铁的存在,已经过去30年。中国高铁仰望新干线的日子,也终于到此为止。

接下来的8年,便是神一般的中国速度:中国有了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还创造了世界最快运营时速486.1公里/小时。

创造纪录的CRH380AL动车组

毫无疑问,中国高铁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经站在世界顶端,根本不输给日本引以为豪的新干线。

《人民日报》网络版报道说,中国已有全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网,轨道长超过1.9万公里,这一铁路网预计在2020年将扩至2.89万公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一点上面完胜新干线:对高铁习以为常的心态。

当外国网友还在羡慕中国高铁时,我们却早已经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就是高铁么,我每周都坐,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觉得中国高铁还能再快一点,从时速300km提到350km应该没问题。

你看,当中国人认真起来,唯一的任务就是超越自己。

本文由公众号海外眼,发布了解更多海外趣闻请关注海外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