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发行利率飙涨超7%,千亿债券取消发行

城投债发行利率飙涨超7%,千亿债券取消发行
2017年04月28日 16:03 华夏互联网金融

城投债发行利率飙涨超7%,千亿债券取消发行

华夏时报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债券市场最近不太平静。随着资金面持续紧张,新发城投债、信用债利率跳涨,新发AA级城投债普遍已超7%,与此同时,一级市场不少债券发行难度加大,一些公司纷纷取消债券发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共有千亿债券取消发行。

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随着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和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引发资金价格持续高企,进而导致信用债供需关系明显恶化,另外近期国内多起信用风险事件持续暴露,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信用债风险溢价进一步抬高,而评级机构也纷纷下调市场主体的信用评级。

城投债利率突破7

最近,债券市场高烧不止,新发行的城投债已越过7%的关口。

4月27日,最新招标的17贵州物流园项目债(5年期AA评级城投债),中标利率飙高至7.80%。此前4月18日,银行间市场发行的“17黔南债01”和“16营经开债02”,两只债券均为7年期、10亿规模的AA级城投债,票面利率分别为6.99%和6.98%,相较2017年之前发行的同信用评级债券,发行成本跳涨了100-150个BP。

资料显示:“17黔南债01”是由黔南州市政度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黔南州国有资本营运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一般企业债,无政府信用担保,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均为AA级。

此外,在普通信用债方面, 4月17日招标的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期3年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为AA+),发行利率达到7.35%;由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4月21日招标发行的3年期一般公司债(信用评级为AA),中标利率也达到了7.15%。

债市融资成本的上行,从公司债发行利率走势就可见端倪。据统计,2017年4月份,新发公司债平均票面利率5.6804%,为近两年来的最高值。去年同期,平均票面利率仅为4.3445%。4月中旬以来,各类别城投债一二级市场几乎全线上涨,从到期平均利率看,以7年期AA级城投债为例,近10日上涨20个BP。

因为债市的调整和资金面的持续紧张,从2016年底开始,信用债一直保持上行趋势,城投债与信用债趋势保持一致,至今已累计上涨100-200个BP。

一名资管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信用债一级市场新债招标普遍遭遇了“市场认购热情不高、参与机构普遍往高了报”的情况,这种市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与二级市场的持续疲弱密切相关,多重因素导致发行利率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不断有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

据Wind资讯数据,截止目前,共有103家公司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共计1009.1亿元,金额大约是去年同期的3.4倍,均因市场波动加大,品种涵盖中票、短融、超短融。债券取消发行集中在盈利比较差的行业,如采矿能源行业以及建筑相关行业的传统行业。

分析人士认为,放弃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的激增反映出,在面临近25年来最严重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日益担忧违约风险。在过去2年,即便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仍然有至少有12家中国公司出现债券违约。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近年来,企业特别是过剩产能企业发行债券的期限明显短期化,对再融资的依赖程度有所提升。在债市调整背景下,部分企业难以回避较高的债券融资成本,因此不论是被迫以高成本融资还是取消发债,都会不同程度地给企业带来负担,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债市评级下调潮

债市利率出现跳涨,无疑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央企人士表示,该企业今年没有安排债券发行,今年直接融资成本上行已成必然趋势,企业只能想办法提前安排各种资金。

对于这次企业债利率跳涨,业内归结的有多重因素造成。4月7日起中证登将可质押债券的评级提高至AAA级,AA+及以下评级的债券将无法入库质押的新政。分析人士称,因为新发的3A级以下债券无法进行质押回购,流动性溢价势必会算入发行成本中,考虑这个因素,利率的跳涨可以合理的解释。

除了中证登提高质押门槛的因素,主要还包括其他三个因素,第一是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和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引发资金价格持续高企,进而导致信用债供需关系明显恶化;二是利率债收益率的上行,引发信用债收益率“水涨船高”;三是近期国内多起信用风险事件持续暴露,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信用债风险溢价进一步抬高。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16年底以来,债市一、二级市场均表现较弱,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一路走高,特别是近两周严监管的超预期,叠加市场传闻委外赎回,进一步推高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

2016年至今,已有11个债券发行主体共计22只债券发生违约事件。过去似有“不败金身”的央企,近期却一再成为债券违约事件的主角。4月7日,中煤华昱发布公告称,“15华昱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煤炭行业首例。2015年11月,中钢股份确定延期支付本期利息,构成事实上的违约,成为首家发生债券违约的钢铁央企。甚至连刚兑的地方国企,违约事件也在不断暴露。3月,东北特钢也曝出连环违约事件,成为地方国企公募债违约首例。

到了4月,继保定天威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等央企子公司违约后,作为国资委100%控股的央企总部,中国铁路物资股份4月11日突然公告,将名下168亿元人民币存续债券全部停牌,进一步动摇了市场机构对央企、国企刚兑的信仰。

与此同时,中国债市市场迎来评级下调潮,4月14日,大公国际将中国铁物的主体评级由AA+调降为AA-。中诚信国际对信用债公开评级变动的跟踪结果显示,今年迄今至少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发生至少33次下调,较去年同期的17次几乎翻倍,同时创下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除中诚信自身进行的评级调整,上述统计还涵盖了大公国际、联合资信等国内主要评级机构公告的评级变动。

中诚信国际有关人士表示,主体评级下调次数增多,表明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仍在加深。产能过剩行业基本面持续恶化及公司治理风险,是触发下调的两大主要因素,在供给侧改革及去产能实质推进的背景下,后续仍需关注这两大类风险。

兴业证券固收高级分析师黄伟平表示,以前市场可能多认为AAA级国企、央企类的公司少有会被调降评级,但随着部分发行人经营恶化,“即使外部评级多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但面对发行人业绩下滑,评级公司也有对企业下调评级的压力,以维持市场公信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