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牌照监管会倒退回审批制,急刹车扼杀创新

金融全牌照监管会倒退回审批制,急刹车扼杀创新
2017年11月27日 16:30 华夏互联网金融

近期,央行高层连续两次公开发言中都强调对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凡是搞金融就需要牌照”的说法也引发热议。

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必须认识到金融业的外部性、公共性非其他行业可比,因此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央行副行长易纲:要搞金融,必须要坚持有牌照,要纳入监管,监管要全覆盖。

刘胜军对和讯网直言,监管部门习惯于以审批来代替监管,这样的理念不解决,所谓的“任何金融业务都要牌照经营”,在中国的国情下很容易倒退回审批制。

(刘胜军与长4米、走完流程需799天的“审批万里长征图”作者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在一起)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牌照的门槛太高、透明度太低,监管部门以各种理由把大量的民间资本阻挡在金融业之外。过去大家最困扰的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能不能进入金融业,之前是“不得其门而入”,现在互联网金融好像开了一个门,能挤进来了,尽管有点混乱。

他表示,如果按照央行这样一个表态,任何机构做金融都要先申请牌照,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申请不到牌照,等于说又变成一个特权,又变成一个审批制。

刘胜军:我的担心是百分之百有理由的,比如第三方支付产业就是这样,第三方支付产业一开始是没有牌照的,后来要说发牌照,但发到最后就不发了,不发带来的结果是什么?现在你要去买一个第三方支付的牌照,肯定要花几个亿,这是非常荒唐的一个事情,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业务。

刘胜军表示,随着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再加上金融创新让原来的金融监管的向难以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防范风险,十分有必要。

在刘胜军看来,金融监管主要的问题不是对经济有何影响,而是会不会压制金融创新,过去监管的老毛病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最后总是以管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以互联网金融举例称,前几年这一类的创新发展非常快,但监管没跟上,所以出现问题后,又踩急刹车,这个急刹车,很可能又把金融创新的很多东西扼杀掉。所以,未来的金融监管需要在防风险和市场化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刘胜军还表示,如今金融科技最大的冲击就在于中国金融的机构监管制度,“机构监管就是说一行三会给金融机构发牌照,发了牌照之后,谁发的牌照谁监管,“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但是金融科技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很多都是没有牌照的机构去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一个监管的真空,监管总是跟在市场的后面,成为市场的尾巴,而且被拉得很远。”

相比机构监管制度,刘胜军认为,金融更需要的是功能监管,“所谓的功能监管就是我不管你有没有拿牌照,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不管你的产品叫什么,我只看你的产品功能,它是不是一个金融活动,如是的话,我就按它的功能的属性来定义,来确定由谁来监管。” [注:11 月 17 日,一行三会、外管局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功能监管”理念的第一次试水,但这一次试验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由于立法和修法的滞后,此次意见仍然属于事后的补救,“打补丁”思维明显;第二,直接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仍然体现了对民间资本的金融排斥]

中国金融业仍需解决三大问题

刘胜军对和讯网指出,金融业应该建立在服务实体经济健康的基础之上,这个增长才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讲,他认为,中国的金融业三大问题还没解决好:

首先金融业没有做到有效的配置资源。比如,如今货币超发的情况下,为什么很多企业抱怨没有钱、融资贵,就是因为有很多的“僵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拿太多钱,金融业没有有效地发挥功能。

其次,金融业本身没有做到回归市场化的初心。比如说利率市场化,“按照央行的说法,利率已经市场化了,利率是最基本的一个杠杆,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做到,现在的利率还是双轨制,民间性融资和国有性融资是两个利率水平,而且有很多的国有企业根本不在乎利率的高和低,反正其借的钱可以不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是失灵的。”

第三,金融机制有太多的管制,比如说 IPO 的审批,中国的直接融资占比依然是很低,企业没有办法在它需要融资的时候得到融资,大家都得漫长的排队,这也是金融业需要纠正的问题。

他认为,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比如说IPO注册制搞好了,市场能够自由地调节了,“僵尸”企业淘汰了,金融业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实体经济也会得到更好的服务,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刘胜军简介: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下一个十年》,新浪微博 “刘胜军改革” 拥有 146 万粉丝。

文章来源:和讯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