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5㎡的书店一周只卖一本书,却成全球最赚钱书店

不到15㎡的书店一周只卖一本书,却成全球最赚钱书店
2017年06月09日 12:25 长江商业评论

本文转自东方手艺人(ID:shouyiren2050),已获得其授权

银座一町目的「铃木大楼」一层街角那里,

有家亮着橘色灯光的小店,

透过玻璃门,

你能看见一个捧着书的人。

建于1929年的铃木大楼,

至今仍洋溢着浓浓的昭和风情,

楼前的小道上行人寥寥,

一楼一家不大显眼的门脸里,

漾出柔和的橘色灯光,

这里是一周只卖一本书的森岡书店。

就是这么小,

稍不注意几乎要错过它,

灯光下只有站立的店员和阅读者,

像一幅静态的画,

融入周围街道的静谧之中。

仅仅15㎡的东京森冈书店,

一张长桌,一个抽屉柜,

桌子上的旧电话和挂在墙壁的画,

就是这家书店的全部摆设,

看起来空空荡荡,

却任性到一周只卖一本书,

依然火得不像话。

桌子上,橱窗里,

从忙碌的周一到悠闲的周末,

同一本书会静呆在这里整整一周。

在这里,读者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你了解这家店背后的故事后,

你会发现这么用心的经营,

不被大众所追求是没有道理的。

店长森岡督行做了十年独立书店了。

在这之前,

他在神保町著名的一诚堂书店工作了8年。

八年后,

他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旧书店,

这是他的第一家书店。

这家书店大约有50㎡,

刚开始时藏书的数量不多,

经营到后期,藏书数量多了起来,

然而顾客却越来越少了。

近十年的书店经营,

也让他悟到读者关于阅读的选择,

他发现进店的客人,

通常不是带着确切的目的来的。

就像给你无数个选择,

到最后你只会选择一个。

他们迷茫的走进书店,

面对海量的图书无从下手,

最后选择了一本垃圾书。

于是他有了这样一个概念,

根据自己的兴趣,

每周为客人精选一本好书,

在信息洪流的时代,化繁为简,

给选择困难的人,时间不够的人,

提供了唯一的选项。

“我见证了作者和读者之间幸福的对话,”

森岡督行说。

为了将这种“幸福的对话”延续下去,

森岡萌生了做一家书店、

围绕一本书举办展览的想法。

与植物相关的话,

书店就成了绿植的天下。

与萌宠相关时,

店内就会出现动物照片或画作。

如果是一本小说,

就会展示作者的手稿。

如果是一本摄影集,

就会将书店布置成画廊的氛围。

如果是关于古旧道具的书,

就会陈列古旧道具。

森冈书店的商标,

是一个菱形的几何图案,

寓意是——

“一本打开的书”和“一个小小的房间”。

森冈还把黄金比例用在书店的设计上,

比如地板的分割比、

家具的高度、和房顶的距离等,

这样不管是什么样的展览,

在这个空间里都显得很协调。

书店虽然很小,

但是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空间设计,

获得了2015年德国红点奖的最佳设计奖。

从经营至今已经做过50多本书了,

每一周都会变化,

而且书的展览计划已经排到了2018年啦。

店里用的全是旧家具,

就一张长桌,一个抽屉橱,还有一部电话机。

森冈说自己已经十年没有用过手机了,

工作全靠这台老式的拨盘电话机。

来看展览或者买书的人,

有时会带着小礼物过来,

作者如果在的话,

会同读者互相交流。

森冈认为,

给作者和读者,

给爱书之人搭建这样一个,

可以接触可以交流的平台,

就是心中最初的美好愿景。

之前来过一位看展览的客人是面包师,

他带着自己做的面包过来,

刚好在店里有一位书籍编辑,

吃了那个面包后,觉得非常好吃,

带回编辑部了。

后来,

他们出版社就决定,

策划以这个面包为主题的书籍。

虽然那本书还在制作当中,

但通过偶然相遇,

新的一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森冈希望书店能成为

读者和作家可以进行交流的平台,

以此感受书籍的真正价值。

对森冈督行而言,

做一家赚钱的书店并不是最重要的事。

他想让可以拿在手上的书籍,

在现今社会上生存下去,

用他自己的方式,

久一点,再久一点。

- END -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k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kreview.c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