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译”掀起 AI 风暴,科技创新从中国“发声”

“晓译”掀起 AI 风暴,科技创新从中国“发声”
2017年10月20日 15:10 长江商业评论

作者:覃旭

如果说互联网曾风卷残云般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让许多触网者取得了业务上的突破性变革,那么,在如今人人触网的情况下,类人工智能等前沿风暴,必将进一步推动信息沟通与业务开展的要素升级。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由人工智能所引起的各国竞争正在刺激全球科技企业的加速。根据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家,而美、中、英三国的企业数量占比高达65.73%。

AI发展从理论研究向大众消费转变

九十多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出版了《自我与本我》,这本著作至今被精神心理学

界奉为圭臬。但其实弗洛伊德在当时就有了反对者——与他大洋相隔的美国人麦卡洛克

(Warren S. McCulloch)坚持认为看似神秘的工作及精神的失常是来源于大脑里神经元的激发,而这是纯机械式的行为。

20年后的1943年,麦卡洛克(WarrenS.McCulloch)和他的美国同乡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在《数学生物物理学公告》上,发表了题为《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的科学论文。这是人类最早的,对人工神经网络和其简单的逻辑功能进行的讨论。它深深影响了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产生。

如今,在深度学习技术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后,人类终于在多个方向上有了重大突破。从AlphaGo的大杀四方,到无人驾驶汽车在新闻上屡见不鲜,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变革。

而这场科技变革的飓风,不仅存在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和稍显遥远的工业制造领域,它已经在以更快的速度席卷普通人的生活,让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些科学概念落地为大众消费的电子产品。

在AI发展史上,中国人正一改欧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几近垄断的局面。来自安徽的科大讯飞,就在为中国产品阵营继续增加竞争的优势——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推出的智能翻译硬件产品“晓译”,正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的质量和价值。

作为一款智能翻译的硬件产品,它用自己无可挑剔的应用水平,为“语言沟通不便”、“实时语音翻译同步”等问题,给出了惊艳的答案。

要知道的是,近10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应用领域与产业结合的业务始终是世界级的攻关难题,能够识别语音的机器翻译要想从实验室走向普罗大众,要研究解决从芯片技术到工业设计整个产业链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而“晓译”和它背后的科研团队做到了,AI语音领域的科技创新,终于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攻坚克难,“晓译”突破世界级难题

去年11月,与科大讯飞诸多智能技术一齐发布的“晓译”翻译机,正在全社会掀起一波科技新浪潮。

继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首个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俄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化以来,中国人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音处理的科技领域,也终于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晓译”出现之前,语言之间的实时翻译一直是横亘在文化交流之间的一道障碍。小到个人出国旅行,大到如国家外交,语音实时翻译历来只属于神秘的“同声传译”工作者,机器对其的代替似乎遥不可期。

特别是一些特定的中文使用场景,复杂的语序语法和地方俗语、古诗词,要想实现同时的翻译输出,更是难上加难。快速、准确的智能翻译,不仅对于企业交流意义重大,对普通人出国旅行也同样贡献非常。

让人欣喜的是,发布近一年来,“晓译”正不断完成对此类应用场景的重塑,一个又一个应用问题被解决,语音智能的应用边界得到了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扩延。

深究其原因,仍然是“晓译”翻译机强大的硬实力——作为一款民用产品,其研发的创新成果个个都让世界瞩目。

比如,其首先要确保的是,如何在方便携带与功能齐整之间取得产品特性的尚佳平衡——以 “离线翻译”功能为例,因为该硬件产品具备随身携带的产品属性,所以如果想要在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内存容量上,不连接云端就能够拥有自我学习,也即“离线翻译”的本领,就必须在产品里使用更加轻量、尖端的机器学习框架,从而驱动产品匹配复杂多变的线下场景。

也就是说,比做到翻译模型匹配更难的点是,如何进一步将预测模型缩小,以使得硕大的存储单元蜕变为小巧精致的电子产品。这历来是世界级的攻关难题。“晓译”翻译机在此方面的突破,对于整个科学界对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难点不止于此,除了常见的中英文互译,瞄准多应用场景的“晓译”,还在多语言的翻译能力上求得了质的飞跃。实际上,这种“一机在手,游遍世界”的能力,一直是“晓译”翻译机的内在基因——作为一款人工智能永久升级的硬件产品,它始终具备不断“扩容”的可能性。比如,在今年十月长假前,“晓译”产品团队就为其上线了中日、中韩、中法、中西语种的即时互译功能,“走遍世界”成了真正落地的功能实践。

响应国家战略,中国元素走出去

AI技术行业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作为尖端科研的技术一极,能力高低还往往有国家战略的背书,其产品和服务都肩负着“走出去”的重任。

所以,正如李克强总理对“晓译”产品力的极高评价一样,多语言翻译的能力不仅增益了普通用户的语言能力,而且具有更深远的商业价值。特别是,当“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亚洲的新商业主题,中国文化正不断扩展其影响力的边界,便捷地交流与沟通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因此,一款智能硬件翻译产品的创新与突破,具有了远超其产品本身的丰富语义和国家战略价值——在去年的京交会语言服务推介洽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就曾有过“中国语言翻译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的殷切表态。

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晓译”与其背后的科大讯飞,完成的是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蜕变。今年9月,“晓译”这款科技界的“网红”,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惊艳亮相英国白金汉宫。“晓译”凭借准确、迅速的翻译体验,赢得了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以及罗斯柴尔德勋爵等英国企业家的肯定。

移动互联完成的是一场有关于移动智能化的启蒙,“晓译”翻译机乘势而来,其对普通人工作生活的重塑,对商业业态的贯通与融合,正在清除语言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最后一块暗礁。

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这是科大讯飞最经典的宣传语,它又何尝不是中国科技从业者们内心的执念与呼告?

(讯飞晓译翻译机现已开放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线上销售平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