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全球组网:当年被欧盟坑,如今反过来求中国

中国北斗全球组网:当年被欧盟坑,如今反过来求中国
2017年11月20日 13:40 长江商业评论

作者:唐僧牛仔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

如今,中国领先欧洲发射大量北斗卫星,这让此前瞧不起中国的欧洲人“鼻子都气歪了”。

近日,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战幕”。

飞机轮船在天空大海航行需要导航、在城市开车要导航,甚至平时跑步都需要手机软件记录距离……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卫星定位系统的依赖,几乎无处不在。

说起定位导航,美国的GPS几乎是导航定位的代名词。有免费的GPS用,为什么我们还要北斗?如今全世界,除了GPS和北斗,还有哪些卫星导航系统?

花了美国300亿的GPS 为啥让全世界免费用

GPS其实起始于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验,花了300亿美元,直到1994年,才完成了全球覆盖率98%的GPS卫星星座布设。

GPS是个好东西,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相当大,人们告别了在纸质地图上找路的时代。这么好的东西,美国又投入了巨资,居然向全世界免费,难道美国政府是活雷锋?

其实即使GPS不免费,也收不上来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GPS是单向通信体制,这跟广播电视塔类似,它只管发射信号,到底有1个收音机听还是1万个收音机听,广播电视塔是不知道的。GPS系统也是如此,30颗卫星只管不停地向地面发信号,具体是谁在接收并使用这些信号,它是根本不知情的,既然不知情,那肯定收不来钱了。

通过售卖高价解码芯片来收钱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GPS采用的是只发不收的单向通信机制,这对加密传输来说是先天的障碍,即使搞了加密,没几天就会被破解了,尤其是民码还要求简单易用,接收设备要求成本低廉,这对加密来说就更加困难了。

当然,GPS让全世界免费用,就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依托这套系统产生了新的国际性产业,同时形成一股强大的国家软实力,所以说GPS免费,到也没有影响美国国家利益。

GPS免费对全世界的民生来说是个福利,但在军事方面却是个挑战。GPS开放的只是民码,精度比美国军方使用的军码差了十倍,更重要的是,万一跟美国打起了仗,人家把GPS民码给你一停,你可就抓瞎了。所以说,他国的军备绝不能使用美国的GPS,一旦形成依赖就会像吸毒者一样无法自拔,所以,有能力的国家都想发展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GNSS俱乐部里的4个VIP会员

不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不仅是个“烧钱”的大工程,还需要雄厚的科技实力,并不是谁想玩就能玩的了。

国际上有一个高大上的俱乐部,它只有四个会员,却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顶级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这个俱乐部就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而这个俱乐部的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

其实,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比美国的GPS历史还要久一些。1960年晚些时候,当时的苏联军方需要一个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用于规划中的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精确导引,于是格洛纳斯项目在1976年启动了。

俄罗斯在1990年5月和1991年4月两次公布格洛纳斯的ICD(接口控制文件),打破了美国对卫星导航独家经营的局面。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格洛纳斯导航卫星星座的组网工作。虽然民用精度优于GPS,不过,其应用普及情况则远不及GPS,这主要是俄罗斯没有开发民用市场。

当然,欧洲人用着美国的GPS系统,也觉得这并不安全。为了建立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人决定实施伽利略计划。不过欧洲单靠哪一个国家是玩不转这么大的工程。伽利略系统的构建是整个欧盟在玩。

伽利略计划虽然对欧盟具有关键意义,不过,直到去年12月15日,在历经经费超支、争议不断、技术故障、一再延后启用等种种波折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才终于正式开通,这比原计划晚了8年。按照原计划,2008年该系统就应投入使用,但由于参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国政府就控制中心选址的争议,伽利略项目一再推迟,研发费用却一路飙升。最初设想的费用是30亿欧元,而按目前的预算,到2020年该系统的研发和运营将耗资约130亿欧元。

“伽利略”差点坑了“北斗”

其实,在“伽利略”这个项目里,还曾经有中国人的身影。只是,中国当了回“冤大头”。

2003年的欧洲,处处弥漫着反美反战情绪。美国执意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人感受到了“单极世界”引起的潜在危险。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的呼声得到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坚决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决定把中国纳入已启动的“伽利略”计划中,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消息传开,震惊美国。

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经相继发射了两颗静地轨道的导航实验卫星,2003年4月又发射了第三颗“静轨道”卫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区域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北斗”一号。

当时的“北斗”系统尚属实验开发阶段,其技术参数落后于GPS,也落后于2002年欧盟决定启动的“伽利略”系统,更重要的一点是,“北斗”一号只属于区域性,商用价值并不高。在这样背景下,欧洲人主动“邀请”中方加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方欣然受之,双方一拍即合。

欧洲把中国纳入,不仅使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赚足了政治资本,也使“伽利略”计划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更给“伽利略”进入中国诱人的市场打下了基础。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

然而,进入2005年,欧洲政治开始转向,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给欧盟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愿望变得暗淡,欧洲迅速向美国靠拢。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航天局与美国“修好”。

眼看着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甚至待遇还低于没有投入一分一厘的其他非欧盟国家,如印度等国。除了挂了个参与人的“好名声”之外,其他一无所得,反而要担负巨额资金投入,这“结局”令中方十分不满。

本来中国诚心跟欧盟合作,但是,老欧洲“骨子里”并没有放弃轻视中国、压制中国的心态,合作不到几年,短暂的“蜜月期”一过,中欧双方就合作开发问题常生冲突,中国抽身离去,留下为经费吵成一团的欧盟各国。

在这些背景下,中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斗”系统上,“北斗”系统开始再次激活。

太空资源“争夺战”

看透了欧洲人心思的中国开始发力,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因为卫星轨道和空间频率是稀有资源。

占得先机的美国和俄罗斯分别拥有最好的使用频率,中国所看中的频率被认为是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次优”频率。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已经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

卫星轨道和空间频率是人类共有的资源,那该如何分配呢?国际规则是既不按国家来分,也不按人口来分,而是谁先占了算谁的。

先占先得的原则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他们认为这是各国都有同样机会的公平原则,理由是:你有本事你也打卫星啊,我又没拦着你,你不打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永远不打,难道说轨道和频率还要永远给你留着?这听起来也有道理,更关键的是,即使你觉得没道理,你也没能力阻止发达国家占轨道和频率。

2005年伽利略计划的第一颗卫星上天了,但并没有开通,只是占了轨道但没占频率,为啥没开通呢?原因是没钱,开通需要花钱的,欧洲手头有点紧。北斗二号的第一颗星也随后上天了,而且上去就开通了,这下就把轨道和频率都占上了。

欧洲伽利略那边慢悠悠地捣鼓,而中国这边的北斗一个接一个地不停打卫星,后来还搞起了一箭双星,而伽利略计划和北斗二号有些频率是重合的,双方都在国际电信联盟组织备案了,谁先占上就算谁的,中国的快节奏把欧洲搞急眼了,通过美国给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慢脚步等等欧洲人民。

以前欧美国家凭借技术和经济优势抢占资源,中国技术和经济不给力只能吃哑巴亏,你们从来就没谦让过,现在凭什么要我谦让?中国不理会欧美的抗议,按既定的节奏继续打卫星。西方国家自己制定的“先用先得”的规则,反而被中国领先欧洲发射大量北斗卫星,这让此前瞧不起中国的欧洲人“鼻子都气歪了”。

在当初被“伽利略”排挤后,中国下定决心并成功研发了北斗二号系统,如今,北斗三号也开始上天,这仿佛应了那句俗话:“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是你们让我变得更强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