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风口到退不出押金,共享单车倒闭潮到底坑了谁

从资本风口到退不出押金,共享单车倒闭潮到底坑了谁
2017年11月29日 13:15 长江商业评论

作者:穆清

本文为长江商业评论(ID:CKReview)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今年6月13日,运营仅5个月的悟空单车因资金匮乏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宣布停止运营。因在激烈市场与大玩家的同场竞技中率先“亮起白旗”,悟空单车成为共享单车行业首家彻底退出的企业。

时隔8天,主要在三线城市发展的3Vbike公告大量单车被盗,因管理问题退出市场,于6月21日起停止运营。

8月份,南京町町单车传来‘跑路’的消息,后被证实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

随后位于共享单车第二阶梯的“小蓝单车”、“酷骑单车”、“小鸣单车”也难逃厄运。

9月29日,酷骑单车发布公告,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作价10亿元被四川某公司收购。

11月15日,自恃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也突然宣布倒闭,押金未返。

11月23日,小鸣单车被爆出99%员工被裁,工资拖欠2个月,CEO陈宇莹离职,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永豪业已失联。

短短半年时间,多家共享单车开始集体陷入倒闭潮,一时间,共享单车行业进入冬季,濒临破局的说法蔓延开来。

押金难退愈演愈烈

一家家的共享单车倒闭,伴随而来的就是关于用户押金难退愈演愈烈。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这6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粗略统计造成用户押金损失超过10多亿元。

普通用户关心的押金退款问题,从9月以来,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都面临这一问题,以小蓝单车、酷骑单车和小鸣单车为代表,社交平台中关于追讨押金的讨论愈演愈烈。

小蓝单车CEO将父亲李文生搬出,给供应商如下答复:“没钱。谁要钱,我跟谁走,我去你厂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厂里做饭。”甚至还有不少公司提出以车抵押金的办法,如酷骑公司前CEO高唯伟就曾表示,酷骑单车的造车成本是650元,能够覆盖298元的押金,“大不了一人一辆骑回家”。

因为共享单车倒闭,甚至还催生了一项新的生意——黄牛代排队退押金。

共享单车倒闭,给供应商留下一堆坏账,面对押金难退的局面,已然陷入倒闭的单车企业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因单车企业倒闭导致押金退不回的困境,让很多人对于共享有了新的定义和认知。以押金为代表的传统抵押租赁的机制,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特点。共享行业亟需引入信用机制,推动免押金服务,防范化解风险。

而事实上,已经有共享单车企业与互联网征信平台合作,减免或者取消押金。如ofo在芝麻信用支持下25城免押金,优拜单车减免押金,摩拜单车也在腾讯征信中免收押金。

从技术上看,押金的使命似乎已经被征信平台所取代。而取消押金的行业风向,更被行业戏言将是压死更多单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巨额押金去向何处?

事实上,伴随着共享单车的诞生,巨额押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共享单车有制造和维护成本,几乎所有共享单车平台都会向用户收取数额不等的押金,来约束用户行为,摩拜单车押金299元、ofo和小蓝都是99元、优拜298元、小鸣199元……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沉淀下来的押金规模也不容小觑。

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到目前为止,仅共享单车领域的存量押金规模近100亿元,其中还不包括用户提前充值的各类未消费余额。

根据目前行业现状具体来看,当前押金的存放方式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在银行设置“专门账户”储存用户押金;

第二类是将用户押金集中存放在总公司内部。

然而事实情况是,整个行业尤其是二三线企业挪用押金问题比比皆是,换句话说,若没有押金,二三线企业的倒闭很有可能要更快,更让人猝不及防。

而从最近频频倒闭所引发的一系列押金难退问题,无不证明一个问题:共享单车企业挪用押金几乎是行业常态,专款专用基本都未执行。

第三方监管有名无实

事实上,押金监管早在去年共享单车进入风口的时候就曾被广泛讨论。今年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企业如果收取押金、预付金,一定要严格区分用户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实施专款专用,接受监管等,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用户押金退还制度。

当时大多共享单车企业也都表示要依法办事,专款专用。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灰色地带。

今年9月,小鸣单车曾声称用户押金是专款专用,委托第三方华夏银行监管。但华夏银行方面表示,小鸣单车在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为一般存款账户,该行无须履行第三方监管义务。

酷骑单车曾称在民生银行设置了“专门账户”。但据民生银行北京分行透露,酷骑单车在民生银行开立的只是一般存款账户,银行“并未与该公司开展任何实质业务合作”。

有知情人士表示,多数单车企业都没有采用第三方存管方式,且存在着为保持现金流而挪用押金的现象。而且大多数资料及手续均按照一般存款账户开立标准办理,银行无须履行三方监管义务。

也有消息称,由于担心资金安全问题,不少目前仍在运营的单车平台用户也开始集中申请押金退款。业内人士担心,会带来新一轮的单车倒闭潮。

11月23日当天,交通部举行发布会,针对近期出现的共享单车平台倒闭、用户押金难退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回应称,交通运输部正密切关注、跟踪有关情况。

然而,想从根上解决还是要依赖外部监管。特别是那些宣布倒闭又无法退还押金的平台。当然,内部管理也一样重要。比如,有一些平台或存在内外勾结的问题,为何近期找黄牛退押金会这么活跃?这无疑也给那些还活着的单车平台们敲响了警钟。

共享单车上演“橙黄”争霸

2016年4月,摩拜单车率先在上海上线,走入城市化运营;6个月后,ofo小黄车也走出校园,中国单车的共享之风由此刮起。

自问世到现在,共享单车行业仅2年左右的时间。伴随着超过百亿的资本涌入,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单车。而截止到现在,最早期的摩拜和ofo杀出重围,成就了单车领域的“橙黄之争”。

作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摩拜和ofo长期动作频频,几乎每周都要闹出点“动静”,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今年4月,ofo接入滴滴出行,并打通了业务线;在APEC演讲中,ofo小黄车戴威还继续宣传自己出行平台的定位,目标是连接20亿用户;

而摩拜则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成立出行服务部门,打造网约车业务,并与首汽约车、嘀嗒拼车对接出行服务,同时与新特电动汽车的合作也已达成,定制版摩拜共享汽车或将上线。

在互联网企业最重视的资金链上,摩拜和ofo短短两年内的数轮融资势头,不断刷新行业融资上限。

“橙黄大战”之后,谁会走的更远,“百团大战”会不会再次上演?共享单车领域会不会出现另一个“类滴滴”独角兽?资本的弹药还能维持多久?阿里、腾讯、小米、滴滴等移动互联网大咖自带流量入场,又会给这次战役带来怎样的亮点?摩拜和ofo又会不会像滴滴和优步一样战略整合?这些问题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狂潮下的资本市场风起云涌

现在的资本市场高度自由,一旦发现一个行业前景不错或者苗头很好,就会引入疯狂的资本,如之前的滴滴和Uber大战,外卖行业的烧钱大战。

回到单车行业资本的演变中,几乎也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缩影。

早在今年6月,摩拜就对外宣布完成6亿美元E轮融资,刷新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记录,然而时隔不久,这一记录就被小黄车赶超,ofo在7月初对外宣布完成超7亿美元E轮融资,惊呆互联网圈。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摩拜已经融资11亿美元。而保守估计,ofo的融资也超过了13亿美元。不过,两家融资的步伐并没有结束。

据媒体报道,ofo曾于今年9月底进行新一轮融资,但至今一直未对外公布消息。如若ofo 9月底的这笔融资消息如属实,即意味着在E轮融资完成仅两个月后,ofo又开始谋求新的资本进入。而除了此笔融资,一位ofo早期投资人也在近日进一步确认,ofo还在启动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大约为10亿美元。

摩拜方面最近的动作也非常多,加大市场投放力度,以及和首汽约车、嘀嗒拼车合作进入网约车领域等等,都需要钱。

巨头之间的融资战吸引了大量的入局者,几个月时间,上百亿的融资额大战在单车行业上演。

历经多轮融资后,摩拜成功抱上腾讯大腿,ofo也有阿里巴巴做背后靠山。共享单车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百团大战变成了阿里腾讯两大巨头的角逐对阵。

由于背后有阿里和腾讯两个金主支持,也寄托了两大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新的战略要求,如互联网征信的全民推广,物联网的未来等等。

但是市场总会在经历一段疯狂非理性的冲动后趋于平静。在经历过各家资本疯狂涌入后,现在的单车市场开始逐步回归冷静,只有像ofo、摩拜这样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前面的企业才能拿到投资,而其他的共享单车企业基本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情况。于是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企业宣布破产,难以维持。

在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之后,车企的发展速度也在缩缓。照目前局势来看,现在摩拜和ofo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以前那样激烈,这两家企业更多的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公司的日常运作中去,行业两大巨头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

而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不少业内人士预测,下一阶段将是ofo和摩拜单车的分庭抗礼,或是背后资本的推动及利润的考量,两家企业可能会最终走向合并。

这轮倒闭潮之后,共享单车将走向何处?

如今摩拜ofo除了忙着融资还在疯狂拓展海外市场,阿里腾讯的介入更加明确了要垄断单车市场的决心,不过垄断一个市场之后,是否可以产生盈利模式回报它之前的巨额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各色共享单车们还没有证明自己离开补贴还能活下去。

如果一个企业仅仅靠融资支撑,那市场资本又经得起多久这样的蚕食?

橙黄之战、南北对峙,这样的词汇似乎潜意识地令人感觉单车共享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每每想起总会让整个业内热血沸腾。但是共享单车目前的困局使其前景迷茫,用户、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盈利点、资本家以及政府,都让共享单车在现实照耀下似乎更像是镜中之花,可望不可碰。

共享单车的未来到底是繁华盛世还是一地鸡毛,亦只有静待市场在将来给出答案。在这一波倒闭潮的凶猛撞击下,这个将来,或许已经在路上赶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