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水泥企业实行企业改革的利润分配遭到质疑

这家水泥企业实行企业改革的利润分配遭到质疑
2017年09月01日 10:16 水泥人网

 近日,水泥人网接到爆料,海螺水泥部分员工向当地政府上访要求公开海螺工会和职工持股会账目,归还被侵占的职工权益,省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指示要求,至今无人落实。

  世纪经济报道曾经以显目的标题报道《安徽最赚钱的国企换帅》。报道说,海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创业与财富的神话。历数海螺发展成就的同时,“虽然海螺集团在改革后创造了一个时代,但至今关于它的争议一刻也没有停歇”的当地系统人士评述,也引出几个疑问。

  疑问一、海螺人创造的财富规模有多大?

  1、截至2015年底,根据安徽省政府对海螺集团郭文叁的离任审计,安徽海螺集团净资产为755.87亿元(见安徽省审计厅《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书》)。

  2、截至2015年底,海螺职工持股会通过定向增发持有海螺水泥(证券:600585)A股股权市值147.74亿元。

  2006年10月,海螺水泥向安徽海创公司(实际持有人海螺职工持股会)发行287999046股A股,购买荻港海螺、铜陵海螺、枞阳海螺、池州海螺沿江四间子公司股权。海螺水泥分别于2010年、2011年实施了10送10、10送5的配股,2015年12月31日收盘价17.10元/股。

  3、2004年向中国建材出售的徐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收益9.61亿元。

  2002年,安徽海创公司出资,以安徽海创公司和上海爱建信托名义注册设立徐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建设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2003年建成。

  2004年,安徽海创公司将其出售给中国建材(3323.HK),公开消息,中国建材以现金出资9.61亿元,完全承债式收购徐州海螺水泥公司股权(承担了徐州海螺7.19亿元债务,实际成交价16.8亿元)。

  4、2005年出售英德龙山水泥有限公司,转让收益15亿元。

  2003年,海螺职工持股会以宁波市金港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自然人杨培林、于奎光(二人皆为安徽海螺集团管理中层人员)名义注册设立英德龙山水泥有限公司。截止2004年年底,共建成3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2005年,英德龙山水泥公司以15亿元售价转让给香港商人黄炳均控制的昌兴矿业公司,境内支付8亿元,境外支付7亿元。

  5、以安徽海螺创业公司为平台,投资净资产及及收益超过100亿元。

  主要投资项目有:投资海螺川崎节能、海螺川崎工程、海创大厦、海创装备制造基地、香港海螺国际、上海新永镒投资公司、香港海螺国际及其下属公司、扬州海昌港务、三山海螺港务、海创置业、海螺物业、海螺商贸、新远船厂等实体企业,还有一些被注销的阶段性公司,如上海聚鑫投资公司、上海永溢投资公司等。

  综上,截至2015年底,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海螺人为政府和自身创造了1028.22亿元的财富,不算历年投资分红和海创上市的收益。

  疑问二、政府在超千亿财富收益中占比多少?

  由于安徽海创公司为海螺高管和职工所有,以上财富安徽省部分政府部门有安徽海螺集团公司51%股权,安徽海螺集团公司净资产755.87亿元,其中部分政府部门拥有385.49亿元,在1028亿元的总财富中占比37.5%。

  海螺高管和职工拥有剩余642.51亿元财富,占比62.5%。

  疑问三:海螺高管与群体职工,谁是财富的最大受益人?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海螺集团工会已公开的材料显示,安徽海螺创业公司6000多名普通职工,平均拥有的股份为6.9128万元股份(工龄买断人均2.1089万元,工资结余人均3.4939万元,第二次增资员工人均1.31万元),共持有安徽海创公司4.2亿元股权,占安徽海创公司15亿元注册资金的28%。而安徽高管持有安徽海创股权的11.8亿元股权,占比72%。

  相信看过2011年05月14日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李欣关于《海螺工会财富揭秘》报道的读者,都对“海螺工会赚钱幕后,财富不断向少数人集中,谁是真正的受益者?”这段话有深刻的印象。

  疑问四:海螺高管是如何让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据爆料人称,海螺前高管涉嫌通过控制职工持股会,一方面隔绝职工投资知情权和决策权。在荻港海螺、枞阳海螺的职工股定向增发过程中,采用二次分配方式将本应有职工拥有的增值权益全部或部分变成无主股份,最终成为可操控的财富。更有甚者,岗位上病故的职工的股权也被强制收回。

  疑问五:改革发展的红利应该为谁所有?

  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2014年9日,主席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郭文叁代表谈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主席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