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叫板欧佩克减产协议俩石油巨头成最大赢家

哈萨克斯坦叫板欧佩克减产协议俩石油巨头成最大赢家
2017年05月03日 14:32 宿松新世纪论坛

4月底,根据俄罗斯REGNUM通讯社报道,根据IEA提供的数据,哈萨克斯坦并未严格遵守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签订的减产协议。

事实上,在2017年2月,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其2月份石油产量就超过了与欧佩克协议的最高限度。

之所以屡次“犯规”,这与哈萨克斯坦的收入结构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国家,而石油则是其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如果减产过大,哈萨克斯坦的国家收入必然受到巨大影响。

况且,2017年年初,随着卡沙干油田的运营,哈萨克斯坦每年的原油出口量将达12000万吨,步入了世界十大油气生产国行列。

当前,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主要还是经由俄罗斯境内的石油管道出口欧洲,但因为欧洲市场不够景气、俄罗斯过境输油管线紧张等原因,哈萨克斯坦希望寻找到更为稳定的新伙伴,比如中国。

一直以来,中哈具有原油方面的合作传统。不久前,中国石油宣布,截至3月29日11点58分,中哈原油管道实现累计向中国输油1亿吨。但是,哈萨克斯坦总统显然不满足“平均1年不到1000万吨”的水平,他表示,希望能够扩大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量,从当前700万吨/难,提升至2000万吨/年。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选择类似中国这样需求稳定的合作伙伴,对加大外汇收入帮助很大;而对中国油气企业来说,沿着油气运输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开拓,也有不少商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教授看来,国内油气企业“走出去”最早,要着重发挥好培养起来的各种优势,包括人才储备、已有成果和管理经验,等等。

在上游领域,可以加大对勘探开发项目的参与和投资力度。

沿线油气国家当中,既有像哈萨克斯坦这样开放程度比较高的,也有像其他几个中东国家那样,因为国有化程度比较高,加之受宗教、宪法的制约,很难进入其勘探开发领域的。发掘潜力、抓住时机、积极合作,应该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的切入口。

在下游领域,可以更多参与炼化项目。

“一带一路”沿线的多数油气资源国家,尽管资源储量丰富,油气生产能力也比较强,但是油气的液化和炼化能力比较匮乏,导致天然气液化生产出口能力偏弱,成品油也严重依赖进口。而炼化正是中国的优势产能之一,相关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与资源国共同合资建设炼油厂、天然气液化厂、油气管道、存储设备和化工厂等配套项目、设施。

作者:黄金原油分析师 微信:SJBL158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